布尔乔亚
-
专题(一)
试探廿年大陆北京的「先锋戏剧」
本月十九日起,高行健编导的《八月雪》将于台北的国家戏剧院上演;他不仅是位国家诺贝尔奖得主,当年还曾编写一出《绝对信号》,掀起了中国大陆先锋戏剧的第一股热潮。如今时空迥异、物换星移,廿年来北京这批所谓「先锋戏剧」的前锋战将,究竟还如何执著理想?若说过去的颠覆批判,是为了寻找创新的美学形式,今天他们又面临了什么矛盾的抉择?相较之下,北京的先锋戏剧与台湾「小剧场」内涵又有什么异同?
-
现象视察
谁替剧场展开安全网?
吴慎宜表示,若是剧场界重视人的培养,愿意释放空间让主管机关涉入检查,一旦业界人士整合共识,主动向主管机关提出诉求,主管机关可以针对需要的职业指定适用,剧场技术人员便能因此获得保障。不过在艺文界正式纳入法律保障之前,所有相关的雇主与受雇人,未来都得面临产业本身是否调整的问题,这是表演艺术产业化势必面临的阵痛过程。
-
现象视察
由点而面,步步为营
由官方主导都市计划下的艺术村规画,其实面临著台南当地文化内涵能否配合的考验;这样就点而面的「文化建设」,其中,长程规画应该要「小心安排」,避免过度膨胀以违背原创的立意。
-
现象视察
在树屋里,溶解艺术疆界
基于「生命记忆体」的发想核心,我们一致认同树屋迄今仍然是一个继续成长的历史记忆与情感空间,以跨领域的创作团队,剧场的工作模式,多层次的工作流程与创作呈现,盼望透过诗意的语言、肢体、影像,凸显各个或总和剧场元素,创造意在言外的意象、情境。
-
特别企画 Feature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追究「剧展」现象的背后形成因素,是对于国外著名艺术节的模仿?是集结力量向政府单位申请补助的好办法?是相濡以沫、刺激创作的好场合?更或是行销手法走到「非如此不可」的时代?本文将以报导的方式,从现象面归纳分析,并尝试寻找阶段性的观察评价。
-
回想与回响 Echo
翻桌倒椅,百无禁忌
这次整个「中国旅程」的交流活动,引起各方不同的评论与争议。针对作品本身的诠释或引发思考的「一桌二椅」的定义,或所谓「中国旅程」的政治意义,占据讨论内容的大幅版图。剧场编导魏瑛娟是这次参与的十二位导演中唯一的女性;在人马厮杀的「翻桌倒椅」中,看到这趟旅行背后的「风景」。
-
特别企画 Feature
小剧场结盟抢攻滩头堡
「游击」了许多年,小剧场习惯于在咖啡馆、pub、实验剧场等不同的空间演出,但是对于拥有一个可以安定下来求发展的「家」, 仍是抱持无限憧憬。中正二分局彷若沙漠中的绿洲,激发了筹划多时的「台北市小剧场联盟」在八十六年七月成立,也让小剧场的未来发展大业进行得更为积极。
-
交流道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与「重」
中国旅程II(Journey to the East九八)演出已在元月二十五日落幕。张平、赖声川、林奕华、林兆华、王景生、张献、邱金海、蔡明亮、王纯杰、黄柏武、魏瑛娟、荣念曾共十二位创作者,客居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依著「一桌两椅两名演员」的游戏规则,各自交出了一出二十分钟的作品,除了邱金海因忙于电视剧后制作业未到场,其余十一位导演均亲自监督自己的作品上演,并参与演后座谈。
-
交流道
诘问与嬉戏
「中国旅程II九八」参与的导演作品,不单拓展了华人戏剧的多元与异质性,也拓展了舞台表现的无限可能,然而也走向极端的个人化。尽管「百无禁忌」是当代艺术家所梦寐以求的,但事实上,这种百无禁忌的权利同样也未经质疑。
-
交流道
搞戏不是请客吃饭
当前中、港、台及其他的华人文化地区,在身份认同的政治潮流下,重新检验个体存在与不同华人文化之间的矛盾,因此跨文化的交流有其必要性。但主其事者的菁英式做法,却使「中国旅程」的题旨导引出一个混合欲望、政治及权力的场域。
-
回想与回响 Echo
是豪爽的游戏!或无力的耍弄?
这样以演员为优先的考量,与台湾现行普遍导演权威主导的剧场作法,更是不同。究竟二者对演员潜力的开发与创作者的角色定位影响如何,値得未来费时观察。
-
现象视察
期待「英雄」的多头马车时代
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环境,基于不同的原因,尽管燃烧著同样的动力─对戏剧的热情与执著─南、北两个剧场联盟的筹备,都产生了一种多头马车奔驰时的恐惧与孤愁。这种孤独摸索、挫折奋斗的情绪,让南北两地许多剧场工作者,开始期待一双能抓稳缰绳、驯服野马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