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愛玲
-
特別企畫 Feature
所有的藝術都應該是令人不安的
《神曲三部曲》以三種形式來表現,一方面呈現了神曲的繁複性;一方面呈現了導演的思索內省的繁複性,以及創作上的豐富大膽。三部曲以三個演出、三個場地、三種藝術形式來表現,提供觀眾一個通往神曲的經驗隧道;共通點是其畫面空間的視覺支配、視覺語言的個性化表達方式、寂靜與震撼、穩重而能量強大,也因此造成想像力與解讀上的大解放。
-
特別企畫 Feature 法國版《歐蘭朵》
伊莎貝.雨蓓 穿越三個世紀的美麗與哀愁
羅伯.威爾森首次執導《歐蘭朵》,是一九八九年的柏林版;然而相較於此,一九九三年,威爾森找來知名的法國女星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擔綱演出的法文版本,顯然更為觀眾所熟知。從小說到在文本的轉譯上,威爾森有系統地刪去原著中有關歐蘭朵顯露在文學範疇的積極野心部分,將其靈魂深處的隱晦糾結戲劇化處理,使凝聚力量迸發成一種劇場迷惑,突顯主題,巧妙地展露了文學作品改編搬演於舞台之上的一切可能性與魅力,為劇本不屬於舞台、文學作品不宜作戲劇演出之說,作了一次緘默而成功的實驗。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使不可見的,被看見了
我們終於能在台灣看到彼得.布魯克的作品了!這位超級重量級的國際劇場大師,高齡八十三歲仍創作不輟,始終對劇場藝術懷抱思考與探索的精神。身為導演,他體認到,導演藝術就是人對這個世界的提問。作為一個導演,永遠保持靈敏度與聆聽演員是不二法門。而且,布魯克對於演員與觀眾的想像力的開發與維護,非常堅持,他認為沒有想像力的戲劇是無聊的,觀眾可以安心求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集體節慶與個人自由之間 戶外表演藝術與街頭戲劇
基本上街道是一個生活的空間,一個途經的空間,一個通達不同目的地的交通系統,現代街頭戲劇表演者則力圖讓想像力在街道上出現、發酵、起作用,並讓創意佔據街道,佔據人身心。
-
戲劇
世界在編輯室裡穿過
舞台元素應各自發言並與全劇的其他環節相扣,以便分工演述題旨與隱喩。基於此,本劇的舞台設計應該還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以與寫實化的表演形式作異質而補述的演出。
-
回想與回響 Echo
化裝舞會裡的政治伴奏
導演的創意如柳暗花明般宛轉到來,這種緩緩的力量如果持續不斷,戲就好看。
-
戲劇
相遇 在瑣碎斷裂的細部
法國馬賽盲點劇團導演培松地,率領了六位法籍演員來台灣,與國內六位演員合作演出《1949 If 6 was 9》。本劇明年還將至歐陸巡演。也許《1949 If 6 was 9》與歐美前衛劇場風格相列,並不顯得獨特亮眼,它所實驗的、毋寧是台灣觀衆的視聽能耐與接受底線的閱讀技巧。
-
回想與回響 Echo
敍述者,現代劇場儀式的代言人
在布氏改革劇場理論繁浩中,敍述者更擴大爲表現形式來使用,成了虛構世界中唯一淸醒的評述者,成爲現代劇場儀式的代言人,他與人物之間融入/漸離的多重關係成爲現代劇場形式運用的最大變數。 他兼有面對觀衆直接評議、間接質疑、提供線索、呈現缺位(absence), 深化觀衆在劇場中的「觀看」與「知曉」的功用。
-
法國
果陀在哪?他什麼時候來? 幾場《等待果陀》的法國演出
一九五三年首演的貝克特名劇《等待果陀》,多年來一直被視爲五〇年代的標記、存在主義的回響以及後來荒謬戲劇的引序。作者以法國數個不同版本的《等待果陀》,爲我們提供了幾種閱讀「果陀」的不同角度。
-
巴黎
羅勃.威爾森的《歐蘭朶》 導、演、劇作的完美結合
簡化的舞台設計,魔幻夢囈式的燈光,如水流般穿淌整個劇場的音樂,演員的靜態姿勢、線形移位,神祕美感的手姿,催眠性的半音、斷音,羅勃.威爾森提供了通往歐蘭朶淒美孤絕,錯綜瘋狂的內在世界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