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程筱媛

發表文章 7 篇
  • 九甲戲的南管新錦珠歌劇團,於2002年演出《瀟相夜雨》。
    焦點專題 Focus

    那些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 從戲曲到工藝 曾經的炫麗與燦爛

    時代的變遷,社會型態的改變,讓不少早年盛行的活動愈趨少見,而與之相隨的傳統技藝也隨之式微,如傳統戲曲中的九甲戲,宗教祭儀中的傀儡戲,祭典喪儀裡的紙紮,舞獅表演的紙獅頭,內台戲的手繪布景,還有手繪的電影看板等。它們都曾有過興盛燦爛的風華,而今,卻成為人們懷舊的視覺風景

    文字|程筱媛、許斌、張震洲、林韶安、吳岳霖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 評彈藝術家盛小雲
    戲曲 盛小雲「天籟雲間」評彈經典書會

    穿越古代經典 探問世間真情

    暌違三年,蘇州評彈大師盛小雲與蘇州市評彈團終於再度造訪,帶來「天籟雲間」評彈經典書會。這次演出將呈現「四大名著」及「古代愛情」專場,選擇的都是觀眾熟悉的故事,以期減少語言的隔閡,讓台灣觀眾也能領略蘇州評彈的趣味和優美。更將首度遠征高雄,讓南台灣觀眾也能聆賞到蘇州評彈的細膩優美。

    文字|程筱媛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春美歌劇團《兵臨城下》
    戲曲 高雄春藝歌仔戲《兵臨城下》與《寒水潭春夢》

    探問人性矛盾 訴說寬容與諒解的愛

    今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歌仔戲除了明華園日字戲劇團《巾幗醫家》、一心戲劇團《千年》及少年歌子計畫演員及樂師的《靈界少年偵查組特別篇永不墜落的星辰》外,還有春美歌劇團《兵臨城下》與秀琴歌劇團《寒水潭春夢》。《兵臨城下》以四諸侯國連年征戰為背景,幾乎所有人物都在戰爭中面臨各自的矛盾與抉擇;《寒水潭春夢》則改編自真人真事,探討寬容、贖罪、諒解與奉獻的愛。

    文字|程筱媛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青春版《牡丹亭》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崑曲的天才十問

    崑曲為什麼叫作崑曲?為什麼被稱為「百戲之母」? 崑曲為什麼都唱得很慢呢?崑曲和京劇要怎麼分辨? 不可諱言,文化內涵豐厚的崑曲總會讓人有「高不可攀」的印象, 十一月起將有多檔崑曲演出陸續上場,趁此機會,何不讓我們離崑曲更近一點? 本刊特邀水磨曲集崑劇團藝術總監陳彬,來為我們這些門外漢開門引路,一探崑曲優雅美麗的世界

    文字|陳彬、程筱媛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呂雪鳳在《相思唱歌仔》中演出「瓊花阿嬤」一角。圖為排練現場。
    特別企畫 Feature

    啟動時光點唱機 唱響歌仔戲百年史韻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院的首檔節目《相思唱歌仔》,邀集多個歌仔戲團與多位劇場演員,由在歌仔戲及影視界皆受肯定的呂雪鳳擔綱主演,唱出主角「瓊花阿嬤」身世記憶,也串起歌仔戲的百年風華。編導王友輝藉著劇本設定透露一些想傳達給觀眾的訊息:「瓊花」與「曇花」的台語唸法互為諧音,曇花很美、很珍貴,可是轉瞬即逝,怎樣才能留得住這樣的美?

    文字|程筱媛
    第309期 / 2018年09月號
  • 常客推薦 本月我想看

    中國國家京劇院《帝女花》

    今年中國國家京劇院來台演出,最令觀眾好奇的莫過於新戲《帝女花》。《帝女花》是粵劇戲寶,演述明崇禎末年,長平公主與駙馬周世顯在亂世中倉促流離的際遇。劇中〈妝台秋思〉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旋律,而首演任劍輝、白雪仙更是戲迷心目中的永恆傳奇。 中國國家京劇院移植排演《帝女花》的消息一出,戲迷們既期待又充滿疑問:京劇真的適於表現《帝女花》裡的兒女情長嗎?主演于魁智和李勝素雖是當前普遍認可的黃金組合,但兩人一為老生、一為青衣,大多飾演中、青年人物,是否能夠恰如其分地詮釋正值青春年少的公主與駙馬?而這個帶有強烈劇種特色的劇目如何移植改編才能在保留原作精華的同時展現京劇特色?一切疑問,就到劇場裡尋找答案吧! 文字|程筱媛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研究生

    文字|程筱媛
    第305期 / 2018年05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薪傳歌仔戲劇團旦角

    張孟逸 偶然起步執著前行 「用心」唱好戲曲人生

    因為高中參加歌仔戲社團,張孟逸因緣際會踏上了傳統戲曲之路。因喜愛而投入,因執著而不悔,在恩師廖瓊枝帶領下,她探索苦旦表演的精髓,更於去年以《王魁負桂英》焦桂英一角獲得傳藝金曲獎「年度最佳演員獎」。如今張孟逸接下薪傳歌仔戲劇團團長重任,她說:「我知道我肩上有很重的擔子要擔,我會努力、我會勇敢。」或許就會如龍山寺廟公對她抽到的籤詩的解釋:「不管你要做什麼,只要你用心,它都會好。」

    文字|程筱媛
    第304期 / 2018年04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