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琬容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愛丁堡藝穗節成功的幕後法則
夏娜.麥卡錫(Shona McCarthy)爽朗親切,思緒清晰,講起話來句句是重點,在她的領導下,愛丁堡藝穗節穩定成長,超過了3700場演出,賣出了超過200萬張票,也曾帶領愛丁堡藝穗節挺過最艱難的時刻。而這一切並不容易,畢竟,愛丁堡藝穗節已經75年了,這75年間世界改變非常巨大傳真、網路、智慧型手機科技徹頭徹尾改變了人類互動的方式,而藝穗節要如何與時俱進? 「藝術家第一」是愛丁堡藝穗節的標誌 「讓每個人都有一個舞台、讓每個人都能欣賞演出」(Every one has a stage, Everyone has a seat),這句話代表著愛丁堡藝穗節的精神,每一個創作者來到愛丁堡藝穗節都受到平等的對待,而觀眾帶著好奇心而來,擁抱所有可能性,如此一點一滴累積,自由與包容(Freedom and inclusion)成為愛丁堡藝穗節的基石。 但作為執行長的她,是如何確保這個精神呢?麥卡錫提及她上任的前6個月並不急著跳下去做事,相反地,她跟夥伴說:「你們就做你們的事,我不會大刀闊斧改變做法,別擔心。」她專注地觀察、傾聽並學習,從中找到自己能貢獻之處。當藝穗節被記者追著問數字,包含藝穗節演出場次、觀眾人數成長曲線等,是她把舵掌穩,她說:「藝術才是核心所在,我們把藝術家放在第一位,而觀眾像是策展人,一同打造藝穗節的樣貌。」如果說自由與包容是藝穗節的基石,那麼「藝術家第一」就是愛丁堡藝穗節昂揚的旗幟,在此旗幟下,愛丁堡藝穗節的隊伍一路前行,沿途吸引愈來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舞蹈人的當代工作方法
史蒂芬・金寫過一個短篇小說〈眾神的電腦〉,主角拿到一台電腦,他發現,只消在螢幕上鍵入句子,所提到的東西就會出現,而他自螢幕上刪去的東西,就會從生活中憑空消失。這個寫作靈感來自於史蒂芬・金拿到他的第一台電腦(王安電腦),原先使用打字機寫作的史蒂芬・金,第一次感受到「能刪掉句子」的神奇感受,他想「如果我刪掉的東西會消失,那會如何?」,於是誕生了這篇小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2021 Par 年度最佳__獎
您在2021年看過最棒的演出是哪一場呢? 端著這個問題,我們邀請了各領域的10位評審,點選他們所喜愛的年度創作。 2021,是異常艱困,也是充滿各種新的可能性的一年。這年,台灣迎來疫情第二波高峰,我們所喜愛的表演藝術因現實挑戰而出現危機,但表演藝術工作者們仍積極地以實際創作行動,改變回應世界的方式,彰顯其所信仰的創作價值。 我們觀察,當年度的亮眼作品皆包含(但不限於)以下特點:它們積極打破舞台的第四面牆,創造嶄新的連結,打開藝術與觀者對話、互動的新場域;它們在非常規演出空間,充分因應該空間特質發揮表演性;它們有效使用數位工具,創造虛實整合的嶄新劇場體驗;或在數位加速度的兩年間,它們不炫技,依然在劇院空間中專注於表演、舞台本質。 這年的演出依然有著不遜色於往年的創作能量,首屆「Par年度最佳__獎」嘗試用10件強勁的作品,勾勒動盪時代的輪廓,也希望邀請您回顧您的2021年,並提出屬於您的年度最佳__之作。 編按:10件年度最佳__獎依演出時間╱推薦人觀賞場次之順序排列。
-
ARTalks
真的,不開玩笑
《大家都想做音樂劇!》像是一篇研究報告,作了台灣音樂劇與其社會的生態盤點。我認為,《大家都想做音樂劇!》的意義不僅僅是劇情內容,而更在於引發的觀眾互動提到哪些事情觀眾會笑?提到哪些事情觀眾沒反應?觀眾性別與年紀組成,跟投票結果有無關連?如果把每一場的觀眾資料與投票結果比對製成資料,會是台灣音樂劇發展的真實記錄。
-
ARTalks
設計作為表演
近十年來,國際劇場設計圈有個熱門概念「Design as Performance」(設計作為表演)把設計當作是表演的一環,而不僅僅是「成就」表演,《Better Life?》是我所見過,把此概念發揮得最好的台灣作品。要把一個人的生命製成「體驗」談何容易,而《Better Life?》的製作與設計概念成就了這一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疫情的共同經驗 啟發更多共鳴
藝術的原初,來自人類對於周遭環境的回應,從遠古洞穴的動物壁畫到當代劇場都是如此。既然武漢肺炎是全人類的共同經驗,當藝術家們把武漢肺炎經驗吸納作為創作內容時,作品間的對話可能會異常蓬勃,共鳴、回應、反思、批判將會更深刻。
-
ARTalks
不用照片,我們如何思念一個人,也關於我們為何作劇場
《消失三》優秀之處,在於能「從比喻中再生比喻,從畫面再生畫面」,白布加上(站立的)靜止人物,有了蠟像隱喻之後,接下來,彥芳鑽入白布裡頭,觀眾慢慢下台回座。隔著白布,隱約只見彥芳身形,白布加上(躺臥的)靜止人物,有了死亡的隱喻,而後,白布底下灌入風,一人拉住白布一角上下甩動,整片白布化作波浪,一波、一波、一波,又是一個時間與消逝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