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新貌 新世代交響召喚未來光明 殷巴爾發威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推出「大師系列」
去年八月接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殷巴爾,以系列馬勒交響曲音樂會讓台灣樂迷心醉神馳,雖然後續演出因武漢肺炎取消,但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大師欣然重返,與優秀台灣音樂家小提琴家曾耿元、曾宇謙與女中音翁若珮合作,與TSO推出五場「大師系列」音樂會,呼應了團長何康國提出的「大地之聲」、「在地能量」和「面對疫情」三大主題。
去年八月接下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殷巴爾,以系列馬勒交響曲音樂會讓台灣樂迷心醉神馳,雖然後續演出因武漢肺炎取消,但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大師欣然重返,與優秀台灣音樂家小提琴家曾耿元、曾宇謙與女中音翁若珮合作,與TSO推出五場「大師系列」音樂會,呼應了團長何康國提出的「大地之聲」、「在地能量」和「面對疫情」三大主題。
二○二○下半年的新樂季,北市交將以「大地新聲」為主題,尋求與國際級台灣音樂家和其他藝術家共同演出,以大地回應世界、以在地呼喊國際,推出包含音樂劇場、大師系列、名家系列、附設團星光系列和室內沙龍等豐富多樣的演出。開季重頭戲是音樂劇場「燈.影」,新生代指揮家吳曜宇將和北市交合作,首演潘皇龍的管絃交響協奏曲《大燈對》,並邀請丞舞製作團隊一起隨音樂起舞。雖然國際疫情嚴峻,北市交仍將力邀首席指揮殷巴爾大師與長號暨指揮家林柏格來台,一解樂迷之渴。
為了迎接接下來兩年的「馬勒年」,國內各大樂團皆安排了馬勒的經典作品以為慶賀,其中長榮交響樂團將在國慶日這天演出馬勒最後一部人聲交響曲《大地之歌》,這部鉅作不但是馬勒連串人聲交響實驗豐碩的終極成果,更是一部嫁接東西方哲學、深刻辯證生死的偉大作品。本場更邀來石易巧和王典這兩位國內首屈一指的聲樂家聯手演出,令人期待他們與長榮交響樂團如何詮釋出《大地之歌》的誇張精采與誠摯細膩。
將在七月到訪的「布朗五兄妹鋼琴五重奏」,其拿手好戲就是運用五十根手指在五架鋼琴上聯手奏響澎湃的交響樂。從小一起練琴的姊妹兄弟默契非凡,不但一起考入茱莉亞音樂學院,自二○○二年成名以來,便以推廣音樂為職志,請專人為他們改編各類曲目。他們的曲目多為耳熟能詳的名曲,但為了展現高超琴藝,編曲家不只是把管絃樂分配給五架鋼琴,還會加入許多巧妙、具挑戰性的設計,讓樂迷聆賞時充滿樂趣。
這次「大地之歌」音樂會中,NSO將演出華格納《齊格飛牧歌》和馬勒《大地之歌》,前者是華格納獻給愛妻的放閃之作,但《大地之歌》雖傳說是因其妻送了一本《中國笛》給馬勒而啟發之作,但實際並非如此,真相是由友人波拉克博士所贈。馬勒說《大地之歌》是他「最個人的」作品;也因此,唯有正確認識馬勒的人生轉折與創作心境,才有可能更深刻地體會這部作品的獨特與偉大。
四月底的「浪漫悲愴」音樂會,長榮交響樂團將在德籍音樂總監舒馬富斯帶領下,與兩位音樂才女小提琴家王子欣和大提琴家何美恩合作,帶來三首性格各不相同的大師之作: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序曲、布拉姆斯的雙重協奏曲與柴科夫斯基的第六號交曲《悲愴》,三首各都有兩位才子間的過從故事,精采雋永,值得與樂同賞。
十一月,歐美當紅的指揮家杜達美終於首度造訪台灣,並率領古典樂天團柏林愛樂初次光臨高雄,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開幕季演出。在這場音樂會中,特選了馬勒與伯恩斯坦的作品,這兩位都兼有作曲家和指揮家雙重身分,都是猶太人,且都曾在紐約、維也納大展長才。杜達美與柏林愛樂將如何演繹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與伯恩斯坦的《管絃樂嬉遊曲》?相信樂迷都十分期待!
八月起,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下半年樂季就要展開,更重啟四十年前的「臺北市音樂季」,效法文藝復興精神,推出多檔精采演出,除了有精采的音樂劇場開創感官體驗的《代孕城市》與活潑有趣的《前進!理想國!!》,更挑選多位具有開創精神的作曲家及作品,呼喚未來經典,誠意十足的節目安排,正待樂迷共襄盛舉!
國家交響樂團在六月份推出兩場音樂會,分別名為「1905」與「一千零一夜」,看似數字密碼,其實源於兩場的主題曲:蕭斯塔可維奇以俄國一九○五年革命為主題的第十一號交響曲與李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天方夜譚》,兩者不約而同,都蘊含了對暴政的譴責,與盼望和平到來的期待。
貝多芬的《D小調第九號交響曲》藉由宏偉形式與深廣內涵所建立之「豐碑性」為其後的交響曲創作築起一道難以踰越的高牆。但後繼者莫不滿懷誠心敬畏地承繼交響曲的創作之路,布魯克納與馬勒都各自為交響曲開拓了新的面貌。五月份,NSO桂冠指揮赫比希將先後獻上上述兩位所創的「豐碑性」交響經典:布魯克納第九和馬勒第二。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的「初.聲」音樂會,將在首席指揮瓦格的帶領下,演出三首「新」曲德弗乍克作於十九世紀末、描繪美國新大陸的《新世界》交響曲,由古典薩克斯風演奏家艾咪.迪克森改編的極簡音樂大師葛拉斯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還有TSO特邀台灣新生代作曲家謝宗仁所寫的《霞霧》。「新」曲之聲,將為樂迷帶來精采的耳朵新體驗。
「第一次聆聽小提琴協奏曲時感受到的濃郁情感,至今記憶猶新。作品完完全全地征服了我,且令我深深著迷,好一段時間無可自拔。」跨界薩克斯風演奏家艾咪.迪克森如是描繪她首次聽到極簡音樂大師葛拉斯《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的深刻感動,為了將這樣的感動透過薩克斯風傳遞給樂迷,她改編大師之作並自行學習循環呼吸以能完美詮釋,三月底,她將帶著此曲,與台灣樂迷首度相遇
今年是台北愛樂室內及管絃樂團的創團音樂總監亨利.梅哲的百歲冥誕,為了紀念這位為台灣音樂貢獻良多的指揮家,樂團特地推出當年該團首度進入國家音樂廳演出的節目莫札特的《女人皆如此》,復刻當年「半製作」的形式,在新世紀呈現這齣內容依舊辛辣的諧趣歌劇。
NSO今年打破慣例,不再由交響樂團帶大家跨年,先在二○一七年倒數第二晚,由交響樂團帶來熱情洋溢的「西班牙式瘋狂」;跨年的重責大任,則交棒予兩廳院節慶爵士樂團和NSO獨奏家群,帶領聽眾「今夜 瘋爵士」。兩場音樂會皆以小號演奏家為號召,讓樂迷在連續兩晚的歲末音樂會中,暢快優游於古典與爵士之間。
持續練功與挑戰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在新樂季中安排了「巨觀交響」和「德奧經典」兩大系列,前者繼續挑戰馬勒,並加碼華格納、布魯克納和理查.史特勞斯,後者重現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布拉姆斯等德奧經典。而歌劇與聲樂推廣也不鬆手,除了兩場浦契尼歌劇的音樂會,更將在聖誕節時邀旅義女高音朱苔麗合作,演唱多首著名的宗教曲目。
三段人間故事,構織一晚豐富的歌劇演出,浦契尼的三部曲,到底演了哪些人的故事,唱了哪些美妙的音樂?入場之前,讓我們說給各位聽
成立於一九九一年的「丹奈爾四重奏」是俄國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絃樂四重奏作品的重要詮釋者,兩年前訪台時,即以五場音樂會,依創作順序演奏蕭氏全部十五首四重奏。今年開始,丹奈爾四重奏更將受邀在台灣開啟一項為期三年的大型計畫「丹奈爾四重奏的巡禮之年」:以十六場音樂會,演奏貝多芬、蕭斯塔可維奇和魏因貝格三位作曲家的三個全套共四十八首絃樂四重奏!
知名單簧管獨奏家莎賓.梅耶將二度與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極致古典」音樂會,這次她可說是誠意十足,將演出兩首協奏曲韋伯的《降E大調小協奏曲》和武滿徹的《奇幻詩章》,加上客席指揮麥可.桑德林的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曲》,一場極致的古典音樂盛宴即將展開
「雙古圓號之音」音樂會中,北市交邀來兩位擅長自然號的英國演奏家貝利斯和愛德華斯,以復古的聲響演奏海頓與神童莫札特之父的作品,讓樂迷隨著樂音悠遊古樂之中;下半場則一下子從十八世紀宮廷一躍來到十九、廿世紀之交的音樂廳,演出兩首分別由拉赫瑪尼諾夫與理查.史特勞斯所作,濃重豐厚、以「死亡」為主題的交響詩。曲目安排之獨特,待樂迷細細品味。
二○○三年的聖誕節前夕,兩廳院的「獨奏家系列」,邀請到「台北獨奏家室內樂團」製作演出了俄國大師斯特拉溫斯基的《大兵的故事》,而在兩廳院屆滿卅周年的此時,這個製作將復刻再現樂迷眼前。《大兵的故事》特別之處,在於這是斯特拉溫斯基「仿諷」爵士樂的創作;他在讀過爵士樂樂譜後,以俄國的大兵遇上魔鬼的寓言故事,和作家拉穆茲共同創作了這部綜合「朗讀、演奏與舞蹈」,給三名演員、兩名舞者及八名音樂家(指揮與七重奏)的獨特劇場作品。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