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將指揮此兩場音樂會。(王永年 攝 國家交響樂團 提供)
音樂 NSO總監系列「1905」「一千零一夜」

樂章中的密碼 譴責暴政寄望和平

國家交響樂團在六月份推出兩場音樂會,分別名為「1905」與「一千零一夜」,看似數字密碼,其實源於兩場的主題曲:蕭斯塔可維奇以俄國一九○五年革命為主題的第十一號交響曲與李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天方夜譚》,兩者不約而同,都蘊含了對暴政的譴責,與盼望和平到來的期待。

國家交響樂團在六月份推出兩場音樂會,分別名為「1905」與「一千零一夜」,看似數字密碼,其實源於兩場的主題曲:蕭斯塔可維奇以俄國一九○五年革命為主題的第十一號交響曲與李姆斯基-柯薩科夫的《天方夜譚》,兩者不約而同,都蘊含了對暴政的譴責,與盼望和平到來的期待。

NSO總監系列

「1905」6/15  19:30

「一千零一夜」6/24  19:30

台北 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絃樂全體和中低音管樂沉重地奏出威嚴殘暴的蘇丹王(Shahryar)主題;管樂輕柔的終止將情緒放軟後,象徵雪赫拉莎德(Scheherazade)的獨奏小提琴在豎琴的伴奏之上,如泣如訴地說起故事來;一個豐厚和弦揭開大幕,中提琴和大提琴帶出一波波浪潮,寬廣大海上,辛巴達(Sindbad)的船隊航向未知……李姆斯基-柯薩科夫四樂章的管絃組曲《天方夜譚》Scheherazade(1889),是他展現自己多年來對管絃樂法悉心鑽研成果的代表作。李氏的管絃樂寫作形塑了「俄羅斯音樂」風格,更啟發了包括德布西和拉威爾在內的無數作曲家,對歐洲音樂發展之影響不容小覷。

音樂創作中的深遠寓意

廿世紀前半,俄羅斯歷經連串動盪與巨變。一九○五年,不滿沙皇政府的各反對勢力,趁著俄國在日俄戰爭失利,號召起義,引發近兩年半的革命與動亂。動亂之中,年過六十的李姆斯基-柯薩科夫選擇和音樂院學生站在一起,對抗暴政;因此丟了教職的他,在生命最後階段意外成為一名「革命家」。

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的消耗與摧殘,促成一九一七年二月民主革命,帝國俄羅斯自此走入歷史。同年十月發生紅色革命,蘇俄成立,並於一九二二年和其他共和國組成蘇聯。蘇聯首位領導人列寧一九二四年病逝後,繼任者史達林開啟近卅年的高壓統治。

一九○六年生的蕭斯塔可維奇,畢生共創作十五部交響曲。青少年時期,他跟著欣欣向榮的蘇維埃政權一起成長茁壯,第一至第四號交響曲展現高度企圖心與卓越原創性;一九三六年,蕭氏因歌劇創作惹惱史達林,遭逢嚴厲批鬥,此後的第五至第九號,他被迫戒懼謹慎,奮力在自我表述的衝動和宣告愛國心的要求之間尋求平衡。一九五三年三月五日史達林「駕崩」,近廿年來事業、言行均受監控的蕭氏,瞥見了自由的曙光:第十號交響曲不但描繪史達林的邪惡(第二樂章),更運用音樂簽名(DSCH)為自己迎來光明與希望(第四樂章)。

接著,蕭氏以一九○五年革命為主題,完成了第十一號交響曲(1957)。許多評論者認為這是蕭氏欲討好蘇維埃當局的軟弱表現。然而作品創新的形式及其驚恐、悲劇性的結尾,明顯有別於蕭氏過往的交響曲;表面上在講述帝國暴政,背地裡卻更像是換個方式控訴史達林的殘暴,並為俄國這半個世紀以來的悲慘與苦難,深深哀悼。

寄望和平的音樂之聲

雪赫拉莎德用一個個精采故事軟化蘇丹王的鐵石心腸;蕭斯塔可維奇用「安全的標題」包裝真實心聲。《天方夜譚》和《一九○五年》,兩部分別由帝俄與蘇聯時期最代表「俄羅斯之聲」的作曲家之經典,在不同的氛圍背後,其實蘊含著譴責暴政、寄望和平的相似主旨。

上述兩部作品便是NSO即將上演的兩場音樂會「主題曲」,與之搭配的數首較小型曲目中,亦包含另一首蘇聯作曲家哈查都量的創作:一個膾炙人口的慢板雙人舞樂章,選自舞劇《斯巴達克斯》Spartacus(1956)──又一部以反抗暴政為主題的作品!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