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SO)的「初.聲」音樂會,將在首席指揮瓦格的帶領下,演出三首「新」曲——德弗乍克作於十九世紀末、描繪美國新大陸的《新世界》交響曲,由古典薩克斯風演奏家艾咪.迪克森改編的極簡音樂大師葛拉斯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還有TSO特邀台灣新生代作曲家謝宗仁所寫的《霞霧》。「新」曲之聲,將為樂迷帶來精采的耳朵新體驗。
三月底,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假國家音樂廳舉辦的「初.聲」音樂會,將要演出三首「新」曲目:一部融入「新」世界元素的交響曲、一首藉改編獲得「新」生命的協奏曲,以及一首真正「新」作品的世界首演。
在創作之中 探索新世界
一八九二年九月,美國國家音樂學院(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Music)創辦人珍內特.瑟伯(Jeannette Thurber),高薪延請捷克著名國民樂派作曲家德弗乍克(Antonín Dvořák)前往該校任教,期待在他的幫助之下,美國也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音樂風格。透過各式管道認識了非裔美國人和美洲原住民的音樂之後,德弗乍克認為這些傳統音樂的精神與音樂元素,可以作為美國國家風格的基礎。在美國任職的三年期間,他也陸續創作了多部融入美國傳統音樂元素的大小作品。其中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唯一一部大型管絃作品,便是極受歡迎、名聲響亮的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From the New World(1893)。
廿世紀前半的兩次世界大戰,令歐洲強權元氣大傷,美國則趁勢崛起成為超級強國。從前的文化輸入國,變身成為文化輸出大國。源自美國的爵士樂與多種流行音樂種類,廣傳世界各地,影響力十足。從歐洲帶來的藝術音樂,亦在美國文化的土壤中不斷成長茁壯,經過幾代音樂家的努力,真正地建立了「國家風格」,許多創新的思維甚至回過頭來影響歐洲藝術音樂的發展。
演奏家親自改編 賦予作品新生命
一九六○年代興起的「極簡音樂」(minimal music),便是出自美國的一項新玩意兒。這種故意簡化節奏、旋律與和聲語彙的創新音樂風格,被認為是難以親近的「現代音樂」(modern music)的絕佳解藥。比起西方藝術音樂,極簡音樂更常從非西方音樂、爵士樂或搖滾樂當中獲取靈感。
葛拉斯(Philip Glass)無疑是極簡主義的代表音樂家當中最成功的一位:他創作的多部歌劇在世界各地的劇院上演,且經常座無虛席;他的許多交響曲、協奏曲與室內樂作品亦廣受歡迎;他為多部電影譜寫配樂,並三次提名奧斯卡金像獎;他還經常和搖滾、流行、世界音樂及其他不同領域的頂尖藝術家合作。二○○七年,艾咪.迪克森(Amy Dickson),一位傑出的古典薩克斯風演奏家,在聽過葛拉斯的小提琴協奏曲(1987)之後,深受感動與啟發,決定將作品改編成為薩克斯風協奏曲。為了完美呈現作品,迪克森苦練循環呼吸法,以克服管樂器因需要換氣而必須中斷音樂的障礙。迪克森出色的改編與優異的詮釋,令作品獲得全新的生命。
藝術音樂在台灣扎根已數十載,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優秀的音樂家,其中自然也包括位居藝術音樂核心地位的作曲家。謝宗仁便是台灣年輕一輩相當傑出的作曲家,他的音樂裡常會出現各種活靈活現的聲響效果。這次將要演出的新作《霞霧》,旨在描繪空間(如山林雲霧)與時間(如模糊回憶)之中,各式如夢似幻的交會流動。
三首「新」曲,讓TSO在新的一年放送新聲,也為樂迷的耳朵帶來新的體驗……
何康國接任團長 推動「重建台灣交響音樂史」及「人才庫」計畫
上個月初,懸缺多時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終於宣布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專任教授何康國接任。熟稔交響樂團運作的他,上任之後首先推動的,即是「重建台灣交響音樂史」及「音樂人才庫」兩大計畫。
「重建台灣交響音樂史」分兩個方向進行,第一,是將過往國人交響樂的創作全面整理。作為一個交響樂演出團體,他們不僅將樂譜蒐集齊全,並以實際的演奏、錄音、錄影來記錄歷史的聲音。目前所知數量已有五、六百首,因此第一階段,樂團將邀請與交響樂團相關的專家學者,共同檢視樂曲的時代性與當代性。何康國說:「回頭來看,會發現許多作品不見得那麼適合現在演出,例如《蔣公紀念歌》、《孔子紀念歌》等等。這些作品並非不好,而是有它的時代意義。」
第二,則是開發新曲目。不僅向資深作曲家提出委創邀請,更鼓勵年輕作曲家創作,開放與樂團對話的機會、提供實際經驗,讓優秀的作品能夠在國內、甚至國際舞台上發光。「音樂人才庫」計畫,雖借用以往文建會(今文化部)的名稱,但樂團並非協助年輕演奏家出國比賽,而是拓寬範圍,每年公開徵求作曲、演奏、指揮,經過篩選之後提供與團員面對面接觸與上場的機會。「專業是樂團不斷追求的,與此同時,也將擴大整個音樂產業的參與。」何康國胸有成竹地說:「這是我們存在的意義,也是我們的責任與義務。」(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