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陳彬

發表文章 7 篇
  • 青春版《牡丹亭》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崑曲的天才十問

    崑曲為什麼叫作崑曲?為什麼被稱為「百戲之母」? 崑曲為什麼都唱得很慢呢?崑曲和京劇要怎麼分辨? 不可諱言,文化內涵豐厚的崑曲總會讓人有「高不可攀」的印象, 十一月起將有多檔崑曲演出陸續上場,趁此機會,何不讓我們離崑曲更近一點? 本刊特邀水磨曲集崑劇團藝術總監陳彬,來為我們這些門外漢開門引路,一探崑曲優雅美麗的世界

    文字|陳彬、程筱媛
    第311期 / 2018年11月號
  • 人稱「浙江一條腿」的林爲林在〈界牌關〉中飾羅通(右)。
    焦點

    崑曲之美 浙江崑劇團來台演出

    不管作爲娛樂或作爲藝術,崑曲都有其可看性,尤其在台灣四十多年來由不少業餘的曲友默默地維繫著這一項精緻藝術的生存。繼上海崑劇團之後,另一專業崑曲劇團的表演,當能使國內的觀衆,再一次欣賞到精美的傳統舞台表演藝術。

    文字|陳彬
    第14期 / 1993年12月號
  • 計鎭華(左)和梁谷音合演《爛柯山》。
    演出評論 Review

    絶學不絶世 上海崑劇團訪台演出觀後

    崑曲在台灣多年來是靠一批業餘愛好者推廣及承續,大家總覺得無法將崑曲優美的特色完全展現出來,上崑讓國内觀衆第一次看到專業的整體表演。

    文字|陳彬
    第2期 / 1992年12月號
  • 况鍾(李寳春飾)不願屈斬人命,展開翻案。(京劇《十五貫》)。
    戲曲

    《十五貫》觀後

    改編自崑劇的京劇《十五貫》,誠然有如崑、京拚盤,其中崑腔京影,評者一一剔列。

    文字|陳彬
    第38期 / 1995年12月號
  • 今年元月十四日江蘇崑劇院張繼靑來台演出《牡丹亭》,圖爲〈寫眞〉一折。
    回想與回響 Echo

    冷門劇種,熱門戲 漫談《牡丹亭》

    「這樣好夢,我喬小靑怎麼就夢不著一個啊!」喬小靑卻想不到,後世伶人詮演《牡丹亭》,可是一夢多版。

    文字|陳彬
    第17期 / 1994年03月號
  • 國樂加入歌仔戲伴奏,陳彬指揮蘭陽戲劇團樂隊排練。
    歌仔戲

    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下)

    國樂加入歌仔戲伴奏,不是去取代或掩蓋原有傳統樂器的表現,而是在保留發揮傳統樂器的藝術風格前提下,使歌仔戲音樂的表現功能更豐富、更充實。因此,我以爲應以點到爲止,同時也應考慮樂器的組合在音響上以平衡而不失調爲宜。

    文字|陳彬
    第41期 / 1996年03月號
  • 月琴
    戲說新語

    國樂加入歌仔戲音樂的伴奏(上)

    歌仔戲傳統四大件樂器,在表現劇種的地方特色上,它們是別種樂器所無法取代的。但是當歌仔戲的表演內容開始向更廣度的縱深發展,爲求完整而豐滿的呈現戲劇內涵,音樂亦必須擴大層次,增加節奏力度與和聲的厚度,以及樂器音色的多種變化等等。這時,傳統四大件的伴奏便感到力不從心了。

    文字|陳彬
    第40期 / 1996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秋藝術節:回到日常,創造留下來的選擇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劉江濱與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