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陶維均

發表文章 131 篇
  • 台南人劇團《第十二夜》
    企畫特輯 Special

    繞梁歌聲亦步亦趨 經典新編多采多姿 2019新北市音樂劇節

    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二○一九年「新北市音樂劇節」,即將自九月廿七日至明年一月五日輪番上演,邀請國內劇團包括「台南人劇團」、「躍演劇團」、「愛樂劇工廠」及「再一次拒絕長大劇團」推出超過廿五場次的音樂劇演出,其中有新編創作、國際共製也有舊戲重演,題材包羅萬象,即將帶給喜好音樂劇的觀眾豐富多元的音樂劇體驗。

    文字|陶維均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去年夏日藝術節演出:小事製作《一日編舞家》。
    音樂

    熱力四射遊戲場 大家一起玩藝術 空總「玩聚場—夏日藝術節」

    源於去年的「2018夏日青年藝術節」,由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策劃的「玩聚場夏日藝術節」將於八月底登場,除了作為大眾夏日的玩樂場,也藉此相聚探問藝術的時代性、現場性與表演性。四大類節目豐富飽滿,邀請藝術家與素人一起來玩藝!

    文字|陶維均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M,1987》重整1987年的兩齣戲,是創作者自我內在的歸返。
    戲劇

    人力飛行劇團《M,1987》 再一次,用「左眼」觀世界

    一九八七年對M(黎煥雄)來說是意義特別的一年,那年他與友人成立了河左岸劇團,創作了兩個作品《兀自照耀著的太陽》與《在廢墟十月看海的獨白》。六月將演出的《M,1987》就是以上述兩齣劇重整而成,由年輕演員擔綱,不只說一九八七年的事,也說卅年來M身上的事,照樣談階級與革命,「讓年輕人能想像『左』,找尋某種程度異質的可能性或對『左』的嚮往。」

    文字|陶維均、吳歆寧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吳明倫
    特別企畫 Feature

    吳明倫 深入黑暗走向希望

    入選兩廳院為期兩年的駐館藝術家,身為阮劇團註團編劇的吳明倫,提出的創作計畫也將與阮劇團合作,從民間信仰取材編創奇幻的劇作《十殿》。故事以一棟因九二一震災而半廢棄許久的住商混合大樓為背景,描繪無法離開的住戶的故事,吳明倫說:「我想寫的,就是這些仍住在樓裡、平常不太往來但當外侮入侵,卻又團結抵禦的社區故事。」

    文字|陶維均、李佳曄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王安琪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安琪 沒有什麼不可能

    身為一位在舞台上出現頻率甚高的演員,王安琪過去幾年都在盡力當好「別人的演員」,但,只能這樣嗎?這回,她想試試當一次「自己的演員」,成為兩廳院首次以「場館/演員」模式合作的駐館藝術家,她計畫以表演交換為題邀影像與劇場工作者共同工作,以影像和劇場呈現同一文本,讓雙方編導演專業人士得以交流甚或讓舞者進場共創,找出劇場與鏡頭表演的轉換模式,進而發掘劇場演員得以和其他表演藝術領域從業者交換的、「演戲」之外的資源。

    文字|陶維均、李佳曄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邱秉程
    專題

    藝術基地,也是我的秘密基地!(一)

    他們愛看演出,也是兩廳院的常客,對他們來說,演出前後,哪兒是他們最愛駐足的「秘密基地」?他們為什麼選擇了這個地點?背後又有哪些他們與兩廳院的故事?且聽聽他們怎麼說

    文字|陳茂康、陶維均、林韶安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好健
    專題

    藝術基地,也是我的秘密基地!(二)

    他們愛看演出,也是兩廳院的常客,對他們來說,演出前後,哪兒是他們最愛駐足的「秘密基地」?他們為什麼選擇了這個地點?背後又有哪些他們與兩廳院的故事?且聽聽他們怎麼說

    文字|陳茂康、陶維均、林韶安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黑色微光》結合真人與面具偶的演出,試圖描繪小男孩自幼至長的生命經歷。
    焦點專題(二) Focus

    在失語的黑暗中,一個沒有「家」的男孩 飛人集社劇團《黑色微光》

    報紙社會新聞版出現的家庭悲劇,目睹這一切發生的孩子,如何在悲劇過後繼續自己的人生?飛人集社劇團新作《黑色微光》由此出發,以偶劇探討悲劇目睹兒的故事。沉重的故事是創作群的重大挑戰,歷經討論,最後聚焦「目睹兒之後的生活」,並安排一個與現實平行演進的想像世界讓他得以遁逃,偶戲也能藉此成為敘事的一部分。導演石佩玉只求真誠懇切地的呈現故事切片,只求盡力闡明那些無以名狀、難以啟齒但真實存在的生命狀態。

    文字|陶維均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單身租隊友》以情境喜劇模式呈現厭世代共同面對的切身議題。
    焦點專題(二) Focus

    比家人親密 比情人懂你? 楊景翔演劇團《單身租隊友》

    楊景翔執導、吳瑾蓉編劇的《單身租隊友》,以一間房子為場景,主角是三位處境各異的單身男女,三人的共同點是對未來的徬徨迷惘,戲中室友除了要處理日常生活對彼此的考驗,更得面對家門外現實世界的挑戰。對楊景翔來說,這齣戲在笑鬧喜劇背後,是在處理「世代」特有的焦慮。

    文字|陶維均、林政億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米奇去哪裡》以輕鬆手法,探問婚姻生活的本質。
    焦點專題(二) Focus

    日常的荒謬 婚姻的真實 盜火劇團《米奇去哪裡》

    編劇劉天涯的「家庭三部曲」前兩部分別探討姊妹及兄妹之情,將在四月下旬推出的最後一部《米奇去哪裡》則是著力於探討婚姻生活,描繪一對年輕夫妻與孩子因一隻寵物鼠的失蹤引發了婚姻謊言風暴,後來竟演變成全城關注的娛樂話題劉天涯說:「這齣鬧劇不只是鬧,而是突顯日常的荒謬,進而探問生活的殘酷。」

    文字|陶維均、葛昌惠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當我們同在一起》是一齣具生活感的小品輕喜劇。
    焦點專題(二) Focus

    家人共處一室,卻看不見彼此? 春河劇團《當我們同在一起》

    或許這已經是台灣許多家庭的常態:明明一家人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卻是靠手機打字互相溝通,直到有一天停電了、網路壞了,大家才會聚在一起聊天,才終於知道彼此的真正近況這就是春河劇團新作《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故事設定,編創團隊蒐羅大家能投射及對應的角色背景,利用積木的組合概念,處理多且雜的場景更迭,以打造極具生活感的小品輕喜劇。

    文字|陶維均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2018「春鬥」演出:蔡柏璋《Aller Simple》。
    特別企畫 Feature

    以相遇為始 搭起漫長探險旅途的驛站 台灣的表演藝術相關平台

    網路世代萬物皆平台,「共」和「平台」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各個面向,對藝文圈來說,環境已經「共壞」那麼久,是該團結打群戰了。這幾年大家逐漸發現彼此做著類似的事,規模不大期間不長,要改變現況,著手統合資源以擴大效益,無論虛擬或實體的大量平台也應運而生。民間平台各有不同策略與計畫,重點是富有彈性,公部門的平台資源相對豐富,但以作品為結果的模式也造成限制。其實,平台不是終點,應該是一場漫長探險旅途的驛站

    文字|陶維均、陳又維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分享會現場,講者帶領觀眾起身舞動。
    專題

    劇場=聚場 玩轉藝術不脫節 「老派聚場」樂齡表演藝術經驗分享會

    國家兩廳院自二○一四年以來,就針對五十五歲以上的樂齡族群開辦常態性工作坊,也到各地社區、樂齡中心帶領藝術課程,並從上課進而創作,讓樂齡演員粉墨登場。今年一月舉辦「老派聚場」講座/研習/工作坊活動,便是累積多年樂齡工作經驗後所跨出新的一步,活動與英國文化協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合作,邀請英國相關經驗的劇場工作者帶領與分享。

    文字|陶維均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井鄭玲
    專題

    上舞台 面對真實自然的我 專訪兩廳院樂齡計畫《該我上場!》演員(一)

    人們並非因為變老而失去歡笑,而是因為沒有歡笑而變老。 兩廳院於二○一八年末主辦的《該我上場!》演出,宣傳照一發布便造成社群轟動,票房一掃而光,宣傳照中妙語如珠的長輩也就是舞台上真實的演員。這十三位樂齡演員,有的是一路跟著兩廳院樂齡課程的夥伴,有的是因徵選而入團的新血。他╱她們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職業和嗜好,共同的是對藝術的愛好及挑戰未知的勇敢精神。本文為今年一月兩廳院《老派聚場》座談會後,採訪其中十位曾參與《該我上場!》一作的樂齡參與者,請他們分享參與演出的心得。

    文字|陶維均、陳茂康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巴台坤
    專題

    上舞台 面對真實自然的我 專訪兩廳院樂齡計畫《該我上場!》演員(二)

    人們並非因為變老而失去歡笑,而是因為沒有歡笑而變老。 兩廳院於二○一八年末主辦的《該我上場!》演出,宣傳照一發布便造成社群轟動,票房一掃而光,宣傳照中妙語如珠的長輩也就是舞台上真實的演員。這十三位樂齡演員,有的是一路跟著兩廳院樂齡課程的夥伴,有的是因徵選而入團的新血。他╱她們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職業和嗜好,共同的是對藝術的愛好及挑戰未知的勇敢精神。本文為今年一月兩廳院《老派聚場》座談會後,採訪其中十位曾參與《該我上場!》一作的樂齡參與者,請他們分享參與演出的心得。

    文字|陶維均、陳茂康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楊榮華
    專題

    上舞台 面對真實自然的我 專訪兩廳院樂齡計畫《該我上場!》演員(三)

    兩廳院於二○一八年末主辦的《該我上場!》演出,宣傳照一發布便造成社群轟動,票房一掃而光,宣傳照中妙語如珠的長輩也就是舞台上真實的演員。這十三位樂齡演員,有的是一路跟著兩廳院樂齡課程的夥伴,有的是因徵選而入團的新血。他╱她們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職業和嗜好,共同的是對藝術的愛好及挑戰未知的勇敢精神。本文為今年一月兩廳院《老派聚場》座談會後,採訪其中十位曾參與《該我上場!》一作的樂齡參與者,請他們分享參與演出的心得。

    文字|陶維均、陳茂康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該我上場!》邀請了十三位樂齡演員參與演出。
    專題

    上舞台 面對真實自然的我 專訪兩廳院樂齡計畫《該我上場!》演員(四)

    人們並非因為變老而失去歡笑,而是因為沒有歡笑而變老。 兩廳院於二○一八年末主辦的《該我上場!》演出,宣傳照一發布便造成社群轟動,票房一掃而光,宣傳照中妙語如珠的長輩也就是舞台上真實的演員。這十三位樂齡演員,有的是一路跟著兩廳院樂齡課程的夥伴,有的是因徵選而入團的新血。他╱她們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職業和嗜好,共同的是對藝術的愛好及挑戰未知的勇敢精神。本文為今年一月兩廳院《老派聚場》座談會後,採訪其中十位曾參與《該我上場!》一作的樂齡參與者,請他們分享參與演出的心得。

    文字|陶維均、陳茂康
    第314期 / 2019年02月號
  • 《2923》排練現場。
    戲劇

    故事工廠X夢田文創「致親愛的孤獨者」 四齣小戲 窺見現代社會的多種孤獨

    十二月推出的「致親愛的孤獨者」劇展,以人類共有所感的「孤獨」為題,推出《2923》、《你必須醒來》、《花兒》、《#越想越不對勁》四齣小戲,由范瑞君、王靖惇、梁允睿、黃彥霖等人擔綱編導,探討各種人生境況下的孤獨處境與孤獨中的自我凝視。

    文字|陶維均、林韶安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四把椅子劇團《全國最多賓士車的小鎮住著三姐妹(和她們的Brother)》今年重製演出,也頗受觀眾青睞。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7:重演、巡演節目大增,延續製作壽命? 增加場次分攤成本 打響口碑也面對票房難題

    因應北中南場館增加、各地藝術節蓬勃展開,許多團隊在創作之初就會考量日後重演或巡演行程,以往巡演多是大團專利,現在許多中小型製作也多了許多全台走透透的機會。巡演重演雖然有可分攤製作成本、增加作品曝光度的好處,但巡演人事費成本往往被邀請單位低估,讓團隊看見大餅卻吃不到,而且走出舒適圈,也需面對票房行銷壓力,這些都是團隊必須評估的因素。

    文字|陶維均、林韶安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姚立群
    專題

    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 他們會發現,我是一座時光掩埋場

    深坑山上的家,是姚立群的藏寶室,從高中迄今買下的書,黑膠唱片、卡帶、光碟堆砌出的音樂收藏,還有旅遊時帶回的異國樂器、木石刻章與串珠戀物的他,樂於花大把時間購買感興趣的物,所戀也是鎖鏈,戀物項目太雜很難樣樣精通,有需要的時候才能講究,但該把握的時候他絕不錯過,姚立群笑說自家就是垃圾掩埋場,但不知他腦海幻想中被掩埋的是書、被書蓋住的其他物品還是書裡的知識。

    文字|陶維均、陳藝堂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1234567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