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廖俊逞

發表文章 11 篇
  • 《NEVERLAND》,講述一個英雄消失、傳奇不再的島嶼,年輕人尋找「希望之國」的故事。
    戲劇新訊

    在《NEVERLAND》尋找希望之國!

    在日本作家村上龍的作品中,常曝露日本快速現代化以及高壓社會體制下,青年所產生的種種不適症狀,諸如暴力、棄學、隱居、援交等問題,而根據調查,在台灣也有比例相當高的一群畢業生,離開校園後不想就業。這令人憂心的現象背後,究竟代表著時下年輕人抗壓性比較低,以逃避代替面對?還是這個社會無法為他們提供出口? 由北藝大戲劇系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所組成的「野墨坊」,將以童話《彼得潘》構思而成的《NEVERLAND》,講述一個英雄消失、傳奇不再的島嶼,年輕人尋找「希望之國」的故事。導演王世偉說,戲裡呈現的是大社會的縮影,NEVERLAND是每個人心中童真、孩子氣的象徵,對於他們這一群活在安逸年代的六年級生,如何活出自己的信仰,在理想與現實的傾軋間自處,戲中將藉由角色吐露心聲。(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47期 / 2005年03月號
  • Divertimento重奏樂團主要演出傳統古典室內樂小品,特別擅長莫札特的嬉遊曲。
    音樂新訊

    柏林愛樂小提琴首席瑞內頌尼帶領 德國Divertimento 重奏樂團首度訪台

    柏林愛樂旗下擁有許多不同形式的小型演奏組,如柏林愛樂銅管室內樂組、Divertimento重奏樂團、和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等,這些室內樂團體在柏林愛樂的金字招牌「加持」下,演出品質和票房都有保證。此次國台交邀請來台的Divertimento重奏樂團組建於一九八四年,以柏林愛樂小提琴首席瑞內頌尼(Rainer Sonne)為首,並根據曲目編制需要,邀請世界其他頂尖樂團的音樂家加入。Divertimento重奏樂團主要演出傳統古典室內樂小品,特別擅長莫札特的嬉遊曲,風格古樸愜意不失典雅,給聽者愉悅的感受。 除了瑞內頌尼,樂團的低音提琴如道夫瓦徹(Rudolf Watzel)也是重量級人物,一九六八年加入柏林愛樂,並曾於一九九九年至二○○○年間,擔任柏林愛樂樂團的團長,是目前樂團中資格最老的演奏家之一。此外,上海出生、活躍於歐洲樂壇的華人小提琴家張纓也將參與演出。此回來台將與國臺交進行交流,並舉辦大師講座,兩場音樂會曲目包括羅塞蒂、狄特斯道夫、莫札特、布拉姆斯,貝多芬、羅西尼等作曲家的協奏及重奏作品。(廖俊逞)

    文字|廖俊逞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偌大的舞台上,一個歌手、一個旁白、一個手風琴師,加上黑色布幕和一副桌椅,這就是音樂劇的全部。
    企畫特輯 Special 素簡舞台 歌曲聯篇

    音樂劇《玫瑰人生》 吟唱法國香頌歌后琵雅芙傳奇

    講述法國香頌女歌手艾迪.琵雅芙(Edith Piaf)傳奇的音樂劇《玫瑰人生》,沒有華麗的機關佈景,也沒有盛大的舞蹈場面,素簡的舞台上,就是一個歌手、一個旁白、一個手風琴師,加上黑色幕布和一副桌椅,但女主角娜塔莉以略帶沙啞的嗓音唱法國香頌,用歌聲成功詮釋琵雅芙的華麗與蒼涼,帶著觀眾走過她戲劇性的人生。這齣音樂劇從四年首演迄今,已巡演了廿多個國家,演出六百多場。

    文字|廖俊逞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由金士傑與卜學亮分飾劇中主角,將有吃重的對手戲。
    戲劇 改編暢銷小說 金士傑與卜學亮主演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幽默面對生死

    名列《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上長達四年,美國作家米奇.艾爾邦撰寫的暢銷小說《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將搬上台灣舞台,由果陀劇場邀來楊世彭執導,金士傑與卜學亮主演。該劇以老教授自身的死亡為教材,用勇氣、正面及開放的態度對待生命,並留下他的心得,將之啟發學生,讓將死之人可以從容面對。

    文字|廖俊逞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 外人看來不正經的搞笑,在魚蹦興業成員眼中,卻有大學問。
    戲劇

    台日混血新漫才 搞笑反映社會現實

    立志以散播歡樂為己任的新型態搞笑團體「魚蹦興業」,去年首次將日本「漫才」式的搞笑風格引進劇場,今年則推出《過季尾牙聯歡晚會》,讓搞笑更「精緻化」。《過》劇靈感來自魚蹦成員的親身體會,原本希望能在景氣復甦的年終接點尾牙場演出貼補團用,結果卻希望落空,大家於是自嘲,決定為自己辦一場尾牙活動。

    文字|廖俊逞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 《百年戲樓》中將呈現民國初年盛行的「男旦文化」。
    戲劇

    戲中戲中戲 刻畫京劇百年史

    為敷演京劇百年風華,國光劇團新戲《百年戲樓》,首度嘗試以舞台劇的形式,邀請新生代編劇趙雪君、現代劇場編導周慧玲和藝術總監王安祈共同編寫劇本,運用「戲中戲中戲」的手法,刻畫京劇發展中「男旦盛行」、「海派京劇」、「樣板戲」三個不同時代的樣貌,由京劇演員現身說法演繹京劇百年歷史,也是從京劇視角觀看、見證民國的百年史。

    文字|廖俊逞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 《巴山秀才》中,李寶春飾孟登科,王豔飾孟娘。
    戲曲 搶救老戲 復刻重編

    李寶春精心錘鍊 演出老戲的現代精神

    文武老生李寶春的「新老戲」系列是他的金字招牌,標榜以現代精神體現傳統京劇的樣貌及精華唱段的寓意。這回的演出邀請京劇界名角孫正陽、楊燕毅、王豔、黃宇琳、田磊,排出的劇目堪稱是瀕臨絕種的保護類老戲,包括《巴山秀才》、《鳳還巢》、《斷密澗風雲》,及兩岸首次演出的《渭南之戰》。

    文字|廖俊逞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 史豔文
    布袋戲先修班 The Beginners' Class 十個面向,揭開你所不知道的

    雲州大儒俠 史豔文

    身為台灣人,或說至少七年級以上的台灣人,沒有人不知道鼎鼎大名的「雲州大儒俠史豔文」,他與他的故事,還有他身邊的種種人物,就像我們的共同記憶,銘刻在心。趁著布袋戲大師黃俊雄將帶著《雲州大儒俠之決戰時刻》重出江湖之際,本刊特地上窮碧落下黃泉,蒐集了豐富的幕後資訊,為讀者整理出關於史豔文布袋戲的十個面向,給你重溫曾讓你魂縈夢牽的童年回憶。

    文字|廖俊逞
    第218期 / 2011年02月號
  • 五百人席次的中型劇場。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三月起正式營運 服務在地戲迷

    大稻埕戲苑 重現精采戲窟文化

    在台北市社教館前館長邱建發的推動下,原位於迪化街永樂市場的「延平活動中心」重新整修擴建,將九樓規劃為可容納五百人的中型劇場,八樓增設以掌中戲演出為主的曲藝場,去年開始試營運,正式定名為「大稻埕戲苑」,希望藉此傳承、延續大稻埕古城的戲窟文化。現任館長林慧芬表示,大稻埕戲苑肩負演出、推廣和傳承的任務,除了辦理傳統藝術演出、傳習與展覽活動,並提供藝文團隊申請排練,為台北市傳統戲曲表演藝術發展重要據點。

    文字|廖俊逞
    第219期 / 2011年03月號
  • 《開放的門》
    藝@書

    開啟一扇劇場的想像之門

    劇場是一個充滿想像的場域,但如何來開啟這扇想像之門?透過《開放的門》一書,劇場大師彼得.布魯克「開示」強調劇場的當下性,闡述面對劇場的基本態度,那就是靈活、及時、真切,於是想像得以飛馳。而美國當代劇場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製作人、導演及教育家羅勃.愛德蒙.瓊斯所著的《戲劇性的想像力》,則提示讀者,作為一個劇場工作者如何從內在人的內在、角色的內在、文本的內在、時代的內在,來探討設計。

    文字|廖俊逞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 陳勝在
    戲曲

    陳勝國《王子復仇記》 以喜劇顛覆復仇的意義

    明華園慶祝創團七十七週年的重要大戲《王子復仇記》,乍聽之下彷彿要向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取經,但其實和莎劇一點也扯不上邊。編導陳勝國說,新作以喜劇型態來鋪陳,要讓大家重新思考「復仇」的真正意涵。

    文字|廖俊逞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下)

  • 戲劇

    走進一場噩夢,再一起甦醒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很難,但我不是一個人

    吳思瑋與一切都有可能的「聲舞團」現地製作
  • 新銳藝評 Review

    Super背後那些媽媽們想說的話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