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岠渭善用誇張的肢體動作、系統性的整理,將音樂作品徹底解剖,讓聽眾在短時間內,親身感受音樂的力量。(楊忠衡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藝‧企Hyperlink

劉岠渭與游昭明 共傳「音樂教」

創立「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傳播音樂之美

「花三千元聽維也納愛樂得來的感動,還不如劉岠渭一堂三百元、用CD唱盤所播放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這是企業家游昭明對「劉氏魅力」的親身感受。一場單純的音樂欣賞講座,如何點燃中年企業家對音樂的熱情,並進而號召同好一起為古典音樂的社會傳播而努力?

「花三千元聽維也納愛樂得來的感動,還不如劉岠渭一堂三百元、用CD唱盤所播放的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這是企業家游昭明對「劉氏魅力」的親身感受。一場單純的音樂欣賞講座,如何點燃中年企業家對音樂的熱情,並進而號召同好一起為古典音樂的社會傳播而努力?

在十月十三日「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成立的記者會上,基金會董事長游昭明、執行長張永青,在會場忙進忙出,兩人名字對樂界雖然陌生,但是在他們專業領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游昭明為佳美食品董事長,張永青是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主任,他們放下身段,全心全力為音樂「撩」下去,只因受到音樂教授劉岠渭的感召,樂賞基金會即是他們給劉老師的獻禮。

說得比聆聽現場演奏更讓人感動

劉岠渭到底何許人也?居然如此充滿魔力?畢業於藝專音樂系國樂組的劉岠渭,去國十二年後,一九八三年以維也納大學音樂學博士的身分返國,當時市場上還不流行所謂的講座,在新象藝文中心負責人許博允的邀請下,他提著一台手提音響,展開他第一堂教人如何聽音樂的「課程」,而這一講轉眼就是二十年,累積的聽眾更達數萬人次以上。

劉老師的課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他善用誇張的肢體動作、系統性的整理,將音樂作品徹底解剖,讓聽眾在短時間內,親身感受音樂的力量,而不是拿本書唸文章、畫紅線,聽完音樂平凡結束。去年與劉岠渭「結緣」於台中的游昭明,對於「劉氏魅力」感受至深。

畢業於中興大學農化系的游昭明,第一次體會音樂的力量,是在高三聆聽普契尼歌劇《托斯卡》的詠歎調〈今夜星光燦爛〉:「那時候看著天上星星,聽著歌聲,感覺到古典音樂的不可思議。」不過,他對音樂的激情,隨著創業奮鬥逐漸褪去。直到去年他在姪女的力邀下,勉為其難出席劉岠渭在台中科博館的講座,老師生動的演說頓時打動了他。 

「講座結束後,我對不了解的問題上前追問,沒想到老師不厭其煩地解說了幾十分鐘。」至此之後,游昭明持續聆聽七、八次,最後連太太、員工都一起參加。「我太太是非常傳統的女子,在她的觀念中,音樂大概就是卡拉OK。」去年維也納愛樂到台中演出,游昭明特地買了三千元的票券,帶著太太及公司主管前去欣賞,沒想到他們聆聽完的感動,還不如劉岠渭一堂三百元、用CD唱盤所播放的同樣樂曲──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堅持先用知性來理解音樂

「感動」是許多民眾對劉岠渭演講的感受,甚至有些人聽完講座已經熱淚盈眶,對於這樣的反應,劉岠渭認為,是因為他們聽到了音樂,心靈受到音樂啟發的結果,「回台後,我奔走在學校和演講之間,發覺在一般民眾眼裡,我看到更多對音樂的熱情,他們所散發的眼神充滿對音樂的渴求。」劉岠渭強調,他的角色是領導民眾進入音樂世界,是聽音樂而不是懂音樂,「我常跟學生說,音樂並不傳達語意所以沒有聽不懂的問題,只要作曲家的情感語言打動你,就算是了解音樂。」劉岠渭還有另一個特色,就是他幾乎很少執筆寫文章,甚至出書,因為他認為缺少現場聆聽音樂,光是文字無法讓人真正理解作品。

基金會董事,同時為劉洰渭「第一屆」學生的資深樂評人楊忠衡說,「老師絕非口才極佳、滔滔不絕型的演講者,有時他說話螺絲掉滿地,麥克風沙沙作響,而這樣小小的『樸拙』,也是他可愛的地方,讓觀眾感覺沒有距離,處於平等的基點上。」一般兩小時的講座,劉岠渭開頭會以淺顯的字語,敘述一段樂曲的小故事,然後進入聆聽的階段,在音樂放送的過程中,他的臉部會呈現各式生動的表情,兩隻手不停地隨著樂曲擺動,接著他會拿出自創的樂曲數字解析法,帶領聽眾一遍又一遍的欣賞,「這四小節是小提琴的樂段,接下去會聽到大提琴、鋼琴,然後注意三種樂器融合在一起的過程……….」

楊忠衡表示,在劉岠渭的音樂課上,沒有難解的艱深樂理、專有名詞,他堅持先用知性來理解音樂,其名言為「深刻的音樂欣賞,必須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所以聽者在其引導下,訓練自己的思辯能力,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而不是在無頭緒的大喜大悲後,回家一無所知。此外,他也不是發燒友型的演講者,台上台下從來不做版本比較,對於全球樂界發生什麼事,也不太注意,因為他堅信音樂之美存在於作品本質,他曾說自己一生的責任就是把音樂的美無止盡地傳遞出去。

感召許多人投身傳播音樂之美

從劉岠渭口中接受到音樂之美的人為數甚多,羅東博愛醫院小兒科主任張永青六年前在偶然的機緣下聽到老師的演講,回到羅東後,就極力說服院方興建視聽中心,現在劉岠渭每兩個禮拜都會到博愛醫院報到一次。資深樂評人楊忠衡,則因老師的支持,棄理工走上音樂的道路。回憶起大二那一年,聆聽老師上課的狀況,楊忠衡說「上半場我是躺著聽,下半場我是挺身坐直聽,他就像是拿著解剖刀,分析樂曲的心臟血管,和一般教授的視野和態度都不一樣。」隔年劉岠渭到清大開通識課,就讀核工系的他馬上選修,原本對音樂涉略甚深的他,以一篇現代中國音樂問題探討的論文,獲得老師的賞識,「劉老師對學生很好,我和同學曾經數次受邀到他家中聊天,他完全開放性的討論沒有老師、學生之分。在與老師談論的過程中,他對我腦海中改革中國音樂的想法,抱持正面的態度,也讓我決心走向音樂之路。」 

佳美食品董事長游昭明,則是在聽完演講後,就跑到後台找劉岠渭:「這麼動人的音樂演講,為何沒有機會在學生時代就能聽到?」真誠地表達想要出錢出力、成立基金會的意願,在游昭明點亮第一盞燈之後,劉岠渭數年來忠實的學生、朋友與聽眾,在音樂的號召下紛紛前來貢獻己力,今年六月「樂賞音樂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游昭明擔任董事長,張永青出任執行長,劉岠渭為音樂總監,七位董事包括前衛生署長李明亮、長春石化營運長林顯東、台大皮膚科醫師孫啟璟以及楊忠衡等人。

基金會初期將把劉岠渭一系列的講座發行成DVD,以期讓更多人受惠,同時藉由網路社群讓愛樂者彼此交流討論,進一步嘗試將音樂欣賞教學系統化、普及化、深度化以期培養更多愛樂人口。配合劉岠渭教學的精神,帶領聽眾一步一步邁入古典音樂的殿堂,基金會的英文名和網址特別以音樂術語“poco-a-poco”(「漸漸地」之意)命名,以求苦行的「一步一腳印」,為台灣藝術文化劃出新天地。  

傳一種「古典音樂」的宗教

回首二十年,劉岠渭如同傳教的苦行僧,每週三場、每年百場,累計講座超過兩千場的頻率進行。而他傳的教叫做「古典音樂」,在他的解說下,音樂家的作品帶給聽眾極大的快樂、安慰和啟發,無論一首作品他講解過、聆聽過無數次,對他來說每場演講都是新的開始,因為音樂是他信仰的中心和喜悅的來源,而他散發的「吸引力」,讓他的聽眾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美好事物的追隨者。面對外界給予的「音樂傳教士」稱號,劉岠渭愉悅地說,「每當聽到音樂,我的心就如同火在燃燒,音樂讓我感動,帶領我進入一種極度喜悅的境界,我不僅在傳教,而是追尋如同宗教昇華的狀態,音樂是我生活的主要力量。」

 

文字|林采韻藝文新聞工作者

志工的真心話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