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想到「乾坤」與「太平洋」孰重孰輕,不禁浩嘆!
對聯是傳統文學中一種最簡短的表現形式,不但用以致仕求名,也用以消遣自娛,有人以聯明志,有人藉聯暗諷,就連過年過節、飲酒行令,也以對聯做爲重要的表現方式。在傳統社會中,對聯似乎是人人能玩的語文遊戲,只是雅俗巧妙各有不同。雅如鄭板橋「東風作態來梳柳,細雨瞞人去潤花」,一派文人風味,讀來字字珠璣;俗如無名氏「一條大路通南北,兩家小店賣東西」則在俗俚之中另有巧妙,彷彿隱藏更高闊的胸襟。
戲劇演出中,同樣隨處可見到精彩的聯句,姑且不論劇中人物的聯文對句,就以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戲棚聯」而言,就不乏精彩之作。「戲棚聯」除了在戲劇演出的舞台鏡框兩旁柱上可見,在「子弟戲」曲館的戲神神龕雙柱上也常有舆戲劇相關的對聯,甚至有些老電影院也會作些行業相關的對聯風雅一番,摭拾皆有文章,我們就來讀一些吧!
■五經不讀登科第 六禮未行入洞房
聯句淺白,卻饒富趣味的一對聯句。
戲曲演員一般而言敎育程度不高,有很多更是自幼即「瞨戲」,亦即由父母將其典當至戲班學戲、工作,以換取錢財米糧,衣食已是堪慮,遑論敎育機會,於是就產生了不少「五經不讀」的失學表演家。不過劇作家倒比老天爺公平一些,在不少戲劇情節中都安排了主人翁高中狀元「登科第」,衣錦還鄕的場面,風風光光地彌補一點心理缺憾。上聯「五經不讀登科第」充分表現了這種現實與戲劇之間的差距,也算是劇團演員的自我解嘲。
戲劇是一種限時性的藝術,一切事件都必須濃縮在特定時間內完成,因此從作品創作開始到表演當時的掌握,都得經過不斷的剪裁,於是我們在舞台上不需看到問名、納采等等繁鎖的婚訂程序,只需見到才子佳人雙雙拜堂,就知道他們已經過一連串社會的「公定」禮俗,成爲「合法」夫妻,並即將「入洞房」完成從「婚前」邁入「婚後」的最後程序。
下聯「六禮未行入洞房」,就道出了戲劇演出這種「省略」的處理特質,這也是劇場能讓觀衆坐得住的重要方法之一。(要不然,人生已經夠繁瑣了,沒事幹嘛買票進場去看一些同樣繁瑣的事,何況連買票都是件繁鎖的事。)
聯句已經夠淺白,不該解釋太多,否則就恐怕會過於繁瑣。
■蘭陽開盛會 俯仰之間涵萬象 戲曲奏鈞天 乾坤而今寄一樓
一看即知,這是宜蘭地區專有的戲棚聯,「蘭陽」是宜蘭的別稱,「開盛會」則是對廟會中戲曲演出的頌嘆,「俯仰之間涵萬象」,旣指演員在動靜俯仰之間表現出世間萬象,又指在演員(俯,對台十觀衆)與觀衆(仰,對台上演員)互動間的喜、怒、哀、樂,蘊含了人生百態。就如《毛詩.大序》中提到的「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聯句中的「俯仰」代表的已不只是身體的動作,而是伴隨動作一起,「動於中」所發抒出來的「情」,這「俯仰」同時也讓觀衆在對「萬象」的感動中一起「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先秦時期的重要樂學著作《樂記》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把音樂的起源溯始到「人心感於乾坤萬象而動,故形於聲,聲變而爲音。」音樂原因萬物而發聲,無怪乎下聯形容戲曲演奏時樂音能夠包藏乾坤「寄一樓」中的「樓」指的是「戲樓」,亦即「戲台」,也是民間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
這對聯句原是宜蘭市昭應宮(媽祖廟)所屬老戲台的戲樓柱上所刻,戲樓與廟宇對坐,兩相輝映,節慶之日,尤其光彩。不過此戲樓已拆去多年,原址現爲「太平洋」飯店。有時想到「乾坤」與「太平洋」孰重孰輕,不禁浩嘆!
爲了紀念這座讓人懷念的老戲台,「蘭陽戲劇團」自一九九二年起就以此聯爲專用戲棚聯,至今仍是。
■戲舞演成軼事去 場開疑是古人來
上、下聯開頭兩個字就鮮明地標出了「戲場」(劇場),聯句使人不禁想駐足看看有什麼「軼事」要開演,何況演員的演技精湛到能讓你古今難分,更應該坐下來看戲了。
聯句是刻在宜蘭礁溪協天廟(帝君廟)所屬古戲台的台柱上,戲台是十四翹太子爺式建築,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精雕細琢,美崙美奐,絕對是台灣老戲台裡的重要代表作。
可惜在「蘭陽戲劇團」使用昭應宮戲樓聯句做爲紀念的三年後,協天廟古戲台也被拆了,原址現在空無一物。
眞好!有太多事値得紀念了。
文字|游源鏗 蘭陽戲劇團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