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馬相如》岳美緹(後)飾貪圖名利的相如,前爲谷好好所飾墨香。(薛若鄰 提供)
大陸劇場 大陸劇場

崑曲新劇目觀摩演出隨筆

這些觀摩演出,湧現了很多視角獨特的新劇目,但對於歷史人物的刻畫,受「戲說」觀念的影響反而把歷史人物寫淺了。在音樂上,大段的過癮的唱腔太少,加上小蜜蜂傳遞出來的音質差,聲音粗大,減損了崑曲味。

這些觀摩演出,湧現了很多視角獨特的新劇目,但對於歷史人物的刻畫,受「戲說」觀念的影響反而把歷史人物寫淺了。在音樂上,大段的過癮的唱腔太少,加上小蜜蜂傳遞出來的音質差,聲音粗大,減損了崑曲味。

一九九六年崑曲觀摩演出於九月間在北京舉行。這次觀摩演出主要提倡新戲,出現了新編寫的歷史題材戲《司馬相如》(上海崑劇團)、《霧失樓台》(湖南省崑劇團)、《少年遊》(浙江省京劇藝術劇院);另有經過改編呈現新面貌的傳統題材戲《桃花扇》(江蘇省崑劇院/南京)、《綉襦記》(江蘇省崑劇院)、《西廂記》(北方崑曲劇院),及新編寫的古代神話戲《偶人記》(北方崑曲劇院);新創作的現代戲有《都市尋夢》(江蘇省蘇崑劇團)。此外,還有海外嘉賓祝賀演出:《顧曲周郞》、《浣紗記.泛舟》(其中周瑜、范蠡均由香港名票顧鐵華飾演),《爛柯山.癡夢》(其中崔氏由旅美華人張惠新飾演),《奇雙會.寫狀》(其中李桂枝由旅美華人華文漪飾演)。上海崑劇團還爲大會專門演出了傳統崑曲《白蛇傳》,以展示年輕新演員的技藝。

新寫歷史人物和神話

上述這些劇目,在「新」字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司馬相如》以新的視角,將漢代大文學家司馬相如置於名利場中去錘煉,他得意時趾高氣揚,忘記了卓文君,倒霉時又想起了卓文君。他視名利高於一切,賣文邀賞,爲陳皇后撰寫《長門賦》,不但獲金獲官,且又獲得陳皇后賞賜的小妾,相如喜出望外,金銀、官爵、小妾一齊要,傷了卓文君的心,毅然而去。忽聞漢武帝廢陳皇后,相如受牽,不但丟了官,金銀、小妾也化爲烏有,又落得一襲靑衿,於是他又想起了卓文君,尋找文君去了,戲到此結束。

《霧失樓台》表現北宋大詞人秦少游坎坷艱難的一生,以他所作的〈鵲橋仙〉、〈踏莎行〉等詞爲貫穿線,描寫詞人關心政治,希圖把自己的才華貢獻給國家,但卻屢遭打擊,最後削職爲民。北宋的黨爭和腐敗,呑噬了他的報國心,卻沒有呑沒他的才華。

《少年遊》以北宋大詞人、音樂家周邦彥的一首詞取名。這場戲也是以新的角度,演繹北宋名妓李師師、婉約派詞人周邦彥和書畫家、風流皇帝宋徽宗趙佶之間的感情糾葛。周邦彥敢爲摯愛李師師而藐視皇權且不顧生死;趙佶貴爲天子卻無所顧忌,到妓院去會李師師,樂在遊戲人生;李師師面對難以抗拒的皇威又難以割捨的愛的追求,勇敢地以犧牲自己的愛去挽救她所愛慕之人周邦彥的平安,「只爲有詞當珍重,汴梁誰人不識君」。

《偶人記》表現九天仙女紫霞尋訪人間眞情眞性,爲木偶戲《牡丹亭》之纏綿悱惻所感,遂購得三個木偶,並一一點化成人,變爲旦角螺姑、丑角阿苦、小生夢官。螺姑麗質天生,但不諳世事,只知調脂弄粉,追逐新潮。阿苦終日混吃混喝,只圖口腹之樂。夢官放蕩形骸,與他人之新婦勾勾搭搭,一同私奔。紫霞仙女約束不了他們的行爲,也控制不了事態的發展,無奈之下,又將他們一一點化還原爲木偶。

以上幾齣戲,劇作家站在今天的現實角度去審視歷史和神話,企圖對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重新進行詮釋,如司馬相如爲追求名利表現出的旣高傲又自卑,旣凸顯又渺小的複雜的心態和人格面貌;秦少游一心關心政治,而政治非但不關心他,卻受到政治迫害,構成了文人政治觀和現實政治觀的反差;而號稱「汴梁三絕」的李師師、周邦彥和宋徽宗之間的「三角戀」,展現了人文走向和個人情感的撞擊;紫霞仙女想把木偶變爲活人,希望他們按照正常的思維和行爲辦事,可是當他們一旦活起來,便不聽招呼,不受約束,做出許多越軌之事,形成了限制與反限制,管束與反管束的鬥爭。因此,這些歷史題材戲和神話題材戲都很凝重、深沉,也有一定的份量。

改編的傳統題材戲也很有新意,例如《桃花扇》把李香君誓死不去田府作妾而撞柱流血,楊龍友以筆將血點染桃花扇面,改爲李香君自己提筆爲之,更凸出了《桃花扇》的主旨。《繡襦記》改編成把李亞仙不願連累新登第的鄭元和,不與其見面而出家,更顯出這位女性的崇高。

集合中、靑兩代崑曲亮星

這次觀摩演出,有一大批中年名演員繼續活躍在舞台上,他們是:上海的岳美緹、梁谷音、蔡正仁、劉異龍、張靜嫻等,江蘇的石小梅、胡錦芳、林繼凡、張繼蝶、黃小午等,以及北京的蔡瑤銑。他們的年齡大致在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之間,藝術已經成熟,舞台經驗豐富,把握人物準確,運用技巧熟練。一九九四年崑曲靑年演員交流演出時湧現的一批年輕人,這次出來亮相的有:北京的楊鳳一、浙江的張志紅、湖南的張富光等。特別値得一提的是江蘇省崑劇院的新秀孔愛萍,她剛好三十歲,在《繡襦記》中飾演長安名妓李亞仙,她的嗓音圓潤,唱腔委婉動人,人物把握得很深刻、細膩。例如鄭元和欣賞李亞仙美麗的雙目,竟不去讀書,把書抛置滿地。李亞仙爲了激勵鄭元和讀書上進,不得已剌瞎雙目,但又蹲下來摸摸索索地一本一本地將書拾起來,李亞仙勸學的苦肉用心,使觀衆爲之落淚。又如鄭元和終於科場高中,旋即歸來接亞仙,亞仙有感於自己與元和地位之懸殊,爲了不累及鄭元和,不與相見,決心出家當尼姑,行前她令侍女拿出繡襦(棉衣),當亞仙接衣後,一下子把繡襦緊緊地抱在懷裡,臉也緊貼上去,表現了她對鄭元和的至深感情,然而現實又讓亞仙做出不忍離也要離別的痛苦選擇。孔愛萍深入地刻畫了人物,分寸把握得適度,演得也很大氣,這是近幾年來崑曲舞台上又閃現出的一顆年輕的亮星。

上海崑劇團演出的《白蛇傳》,飾演白蛇、許仙、靑蛇和法海的演員,都是二十一、二歲的靑年,他們富有靑春的活力,「鷂子翻身」、「旋子」、「打出手」和翻撲動作,乾淨俐落,其中有三條小白蛇由倪泓、丁芸、錢熠飾演,三條小靑蛇由冷冰冰、陳鈺、谷好好飾演,對於她們的精彩表演,觀衆不時地報以熱烈的掌聲。這幾年,人才斷層是崑曲界最爲擔憂的事情,但通過此次演出,觀衆看到了希望,崑曲後繼有人。

「戲說」淺化了歷史人物

這次崑曲新劇目觀摩演出,湧現了很多視角獨特的新劇目,取得了很大的藝術成就。但是就劇作來說,仍有一些値得討論之處。例如對歷史人物的刻畫,往往脫離歷史眞實,只注意用現代意識去關照歷史,不注意歷史的本來面目,結果,這樣的「歷史」人物,已經不是歷史本身了,看起來作者是在深挖歷史人物,其結果反而把歷史人物寫淺了。究其原因,恐怕是受「戲說」的影響太重造成的。在歷史題材戲劇的創作中,爲今之計或當務之急,必須徹底摒棄「戲說」觀念,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歷史人物,藝術要忠實於歷史眞實,本質地反映歷史面目,宏觀地把握歷史的發展趨勢,決不能游離歷史、戲說歷史。

此外,這次崑曲新劇目觀摩演出中,音樂上固然有許多可取之處,但大段的、過癮的唱腔太少,有的老觀衆說,把崑曲老的唱腔都改沒了,沒有崑曲味了。而且場上普遍戴小蜜蜂,傳遞出來的音質差,聲音粗大,與崑曲低迴婉轉、輕柔細膩的風格很不相稱。

總之,今年崑曲新劇目觀摩演出,是多年來崑曲界的一件盛事,出現了這麼多新戲,豐富了崑曲劇目,湧現了一批好演員,使崑曲代不乏人,崑曲這株古樹,發出新枝,像春風化雨一樣,必然滋潤出許多新綠。

 

文字|薛若鄰  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