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舞片中的舞蹈演出依電影所表達的主題,有不同的意涵。(許斌 攝)
舞與影的對話 新視窗/舞與影的對話

新舞藝 淺談舞蹈與影片結合的形式

由於影片獨具呈現舞蹈動態與立體感的特性,

使得舞蹈與影片結合出許多不同的面貌,

甚至影響了藝術形式的發展。

由於影片獨具呈現舞蹈動態與立體感的特性,

使得舞蹈與影片結合出許多不同的面貌,

甚至影響了藝術形式的發展。

當一個人有什麼話要說卻不能發出聲音的時候,可以藉助文字來表達他的思想,藝術形式也是如此。即使抽像如音樂,如果你聽不到現場演奏時,還是可以藉由聽錄音帶或雷射唱片,或甚至經由樂譜的記錄再現音樂。這些可說是我們已經習慣或經驗藝術的另一個途徑。

然而對於舞蹈來說,表面上看起來是淸楚而具體的人體動作,卻又因爲它立體表達的形式,再加上動作語彙有機而複雜的構成,使得舞蹈如果不是經由演出便很難藉由文字或語言的描述看到作品的整體面貌。

關於舞蹈的紀錄

雖然拉邦記譜法的舞譜問世對舞蹈的紀錄、分析與再現有相當大的幫助,但拉邦舞譜同樣受限於上述舞蹈形式的特殊性而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來解讀,以至於到目前驚訝記譜法還未被普遍的認識。如果要達到記錄、再現舞蹈的要求,除了心口相傳的學習和實際觀看之外,影像的紀錄比起文字、符號的使用要更爲適合。然而在照片與影片等影像的媒材當中,又以影片最爲貼切。

當然無論什麼樣的轉換都無法取代觀衆在劇場中的親身經歷。但由於影片本身所同時具備平面媒材立體呈現的功能及連續進行的時間性,使得影片能達到兼具記錄、再現、不須再學習的符號轉換及普遍性的要求。正當我們享受影片帶來的方便的同時,有些問題也不得不考慮。影片記錄了舞蹈的什麼?

再創造與詮釋

假設一架攝影機擺在觀衆席的正中央、從頭錄到尾,或許已經達到上述的要求。但是當攝影機不再單純只是死板板的紀錄,就遷涉到對作品的詮釋問題。是否完全按照編舞者的要求、攝影師有沒有長短鏡頭選擇的自由、如果是三機作業怎麼剪接等等,影片所呈現的是攝影師還是編舞者的觀點?

影片的出現和介入對舞蹈造成的影響並不單只有正面,影片可以隨時播放、再現的特性雖增加了欣賞舞蹈的人口,同時也讓人憂慮觀衆會不會再進劇場。鏡頭的運用、剪接使觀衆失去原本較有彈性的劇場觀看方式,但也讓創作者的意圖更明顯,更豐富了舞蹈的面貌。

舞蹈結合影片的不同形式

目前影片中的舞蹈有以下幾種存在的形式:一、單純爲舞蹈而拍攝的。一種是將作品從頭拍到尾的純紀錄片,另一種是加入排練過程或有運鏡、剪接的非單純紀錄片。二、爲影片服務的舞蹈片段。如一般電影、歌舞片、MTV中的舞蹈片段等。這類影片中的舞蹈片段雖然不是以舞蹈爲主體,但也遷涉到舞蹈在影片中的編排方式,舞蹈在影片中的功能及社會意涵等複雜的相互影響。

另外,還有一種專以影片媒材而編作、拍攝的「舞蹈影片」(Vidco Dance、Dance film),這類「舞蹈影片」是以舞蹈爲主體、純粹以電視、電影形式播放觀賞的作品,其編舞者與導演常常是同一個人。目前在加拿大、美國、英國、法國等地都曾爲這類作品舉辦過藝術節(Video Dance Festi-val)。値得探討的是,這類影片是否會變成衆多類型的一種,還是成爲舞蹈形式的新浪潮。

此外縱觀世界各地,舞蹈在演出中使用影像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這些影片的內容或呈現演出者不同於舞台上的另一種面貌或身份,或是任何天馬行空的題材。不同的美學思考,經常影響到作品的內涵與評價。在編舞者、舞者、觀衆、攝影者、作品、影片之間,創作、表達、再現、詮釋之間,所衍生出舞蹈形式的種種課題,近幾年來已經引起廣泛的討論。

(本刊編輯 陳品秀)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 等你來提問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