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電子馬戲團 新視窗/電子馬戲團

石器時代的舞台生存秘技

舞台上的演出千變萬化,

每天都有新的情況發生,

不停地要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挑戰,

這就是舞台演出最迷人之處。

舞台上的演出千變萬化,

每天都有新的情況發生,

不停地要應付各種突發狀況挑戰,

這就是舞台演出最迷人之處。

專業的室內場地有空調、燈光、音控室,一切都早已設計妥當,除了無線電的干擾外,幾乎很少有大狀況,這是理想的演出狀態。

而戶外的演出在台灣幾乎要憑空打造一個演出環境,且大都是在十八小時內完成,因爲前一場的演出一般是晚上十點鐘結束,拆台後下一場演出才能開始作業,午夜十二點進場,工作至隔天中午十二點休息用餐,下午兩點樂隊聲音測試,三點演出人員聲音測試,六點結束淸理舞台,七點開始演出,所有環節必須準時而且準確。

必須準確的原因是,節目的流程在演出前仍常有變動,麥克風的位置則必須配合內容一再變換,所以現場的PA(音響控制)人員大都練就敏捷的身手,有時一裝上器材就用,連測試的機會都沒有。

有次大隊人馬在台中演出,那天台北的音響公司行程太滿,只好臨時找了當地的一家公司頂替,到了現場才知道,除了混音機有雜音外,麥克風嚴重不足,他們只有Shure的SM57,而現場卻必須收一部平台鋼琴的聲音,怎麼辦?SM57是傳統動圈式麥克風,主要用途是在人聲與電吉他音箱的收音,用在鋼琴這種充滿細緻共振的樂器上是無法過關的。

於是大夥拿著兩支SM57圍著鋼琴上上下下的瞄準,經過音質修整(EQing)之後,中高音部的那支麥克風沒有問題,但是低音部的那支麥克風找不到恰當位置,找不到那種「木木」的聲音:那種大根鋼弦被棉槌撞擊後貼著木頭振動的厚實聲音。我們試著將麥克風塞到鋼板的洞裡面,也試著將它塞到琴邊的角落,把琴蓋放低,甚至蓋起來,都得不到理想的聲音。

最後才想到,爲什麼不試試琴下面,於是借來一支原來作爲演講用的麥克風架,去瞄鋼琴下面三角形頂點附近的位置,果然找到了適當的位置。如果用U67(另一種麥克風)聲音就會太糊,而SM57在那裡的低音點卻剛好。但是當時已經下午四點,樂隊爲了鋼琴麥克風的調整都還沒開始聲音測試呢!

而開始測試,突然「嗚」地一聲很大的回音,原來是舞台上鋼琴手前面的監聽喇叭造成的,於是再找到那支低音麥克風,稍微拉離琴身一些,才全部搞定。

這不是挑戰,這是舞台節目企劃的石器時代,因爲好像大家都愛當原始人,所以得要有原始人的行爲方法與應變能力。

 

文字|蒙巴薩  電子音樂製作人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