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高中職設有戲劇科或影劇科的學校不少,然而授課內容以現代戲劇或劇場爲主的,只有國光藝校的劇場藝術科、華岡藝校的戲劇科,以及中華藝術學校的影劇科。
國內高中職設有戲劇科或影劇科的學校不少,包括國光藝校、復興劇校、華岡藝校、中華藝術學校、靑年中學、喬治工商等,然而授課內容以現代戲劇或劇場爲主的,只有國光藝校的劇場藝術科、華岡藝校的戲劇科,以及中華藝術學校的影劇科。
培訓幕後技術人才的國立國光藝校劇場藝術科
「咦?劇場藝術科不是訓練學生唱歌跳舞的地方嗎?」在王祖賢、林志穎幾位出名校友的聲名吸引下,許多有志於影藝表演的國中畢業生選擇就讀國光藝校劇場藝術科,但是往往在入學後才發現和自己所想的完全不同,因爲該科主要是在培養劇場幕後技術人才,這也是國光藝校劇場藝術科最大的特色。
國光藝校校長柯基良是劇場界的老朋友了,劇場藝術科是他到任後才創立的,至今才兩年,還沒有第一屆畢業生,是個非常年輕的科系。科主任容淑華表示,當初在設科前,柯校長考查比較過國內所有的戲劇相關科系,發現幾乎都是以幕前訓練爲主,無法解決國內現有的劇場幕後人才荒,而高中生的年齡其實不夠成熟,並不適宜作表演或設計,最好是做技術培訓,因此決定發展幕後技術人才,走出一條不同的路。所以大家不難發現,劇場藝術科的課都是以實用性技術爲主,和一般工專、高職的性質相似,只不過是屬於戲劇這個領域罷了。
在課程安排上,一年級的術科包括木工、金工、素描多媒材使用、劇場操作使用、服裝製作等,其中最特別的是「實習課程」,一般工專學生的實習課程是進入工廠學習,而劇場藝術科的學生則是進入劇場,他們從掃地到裝台都必須學習;每逢國際表演團體來台時,校方還會安排學生觀摩,像今年碧娜鮑許率舞團來台,學生們就見識了嚴謹的舞台工作。
到了二年級,學生更細分爲「戲服製作」與「劇場技術」兩組,進一步學習專業技術,如戲服組的打樣、車縫、布染;劇場組的布景繪製、燈光、音響等;到了三年級,「劇場技術」組還會再分爲「燈光音響」與「舞台技術」,分別從事舞台效果與布景製作技術。
因爲走「技術」的路線,劇場藝術科連入學考試都和一般戲劇相關科系不同。容淑華表示,旣然技術課程爲主,學生若不具有相當的學科能力,恐怕無法學習,第一年招生時,學、術科比例是三比七,第二年更調整爲六比四,而術科考試也不考肢體表演,只考素描與勞作。
目前該科共招收二十五名學生,每年六月底由學校獨立招生。容淑華也指出,由於各界對於劇場藝術科還不夠了解,因此招收的學生在認知上和老師還有一段差距,需要時間適應。她相信學生們先從基礎技術學起,日後想走設計或表演路線都會更加踏實。
明星光環籠罩的華岡藝校戲劇科
提起華岡藝校戲劇科,許多人都會脫口而出:「就是明星的大本營嘛!」華岡藝校戲劇科的前身爲國劇科,改設成戲劇科也有十年的歷史了,科主任張皓期得意地說,戲劇科每年約「量產」二至四位藝人,像當紅的柳翰雅和徐氏姊妹就是同班同學;不過也有很多學生從事幕後工作,近兩年來,也有畢業生陸續考上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使得華岡藝校戲劇科已漸漸擺脫「影視人員訓練班」的色彩。
自「華岡藝校廢校」事件發生後,華岡藝校便於民國八十四年九月由台北市政府敎育局正式接管,並在科主任張皓期的活力帶動下,將戲劇科推向一個新的里程碑,目前戲劇科正在積極籌設「戲劇科網際網頁」。
就戲劇相關知識而言,戲劇科的師資與設備相當齊全。硬體包括攝影棚、佈景工廠、排練場、服裝間等。張皓期表示,學校由敎育局接管後,每年約有兩百萬的學雜費可運用在學生身上,因此該科的設備僅次於台大戲劇硏究所與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張皓期認爲,戲劇科的師資都很年輕,有的還是來自表演藝術界,像「臨界點劇象錄」的團長詹慧玲,目前就負責敎導學生的畢業製作。而爲了促進戲劇科的敎學發展,張皓期也聘請了國內著名的戲劇學者或劇場工作者,組成諮詢委員會,每兩年固定開會討論一次,成員包括國立藝術學院敎授汪其楣、陳芳英、劇場設計家林克華、國立復興劇團團長鍾傳幸、北一女國文老師黃金美。
目前戲劇科的學科與術科授課比例爲一比一,術科中的必修科目包括文學、表演、劇場藝術、音樂、美術等,而選修科目則有傳統戲曲、攝影入門、服裝製作、舞台技術、田野戲曲調查等。
學生數方面,戲劇科日間部五十人,夜間部一百人,每年必須透過高中職聯招測驗學科成績,佔百分之五十,而另外百分之五十的術科考試則由學校舉辦,筆試部份測驗想像力與邏輯能力,佔百分之四十,而聲音、肢體、臨場反應、專長表演則共佔百分之六十。
張皓期表示,在高職普遍大嘆學生難招時,該科卻出現六、七百人競逐五十個名額的情形。他強調,固然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是懷著明星夢而來,但戲劇科並不是「演員學校」,所有的課程其實是爲了加強學生的劇場知識,培養良好的溝通與反省能力,他希望學生能認眞學習,才能面對未來的挑戰。
明星之路的跳板中華藝術學校影劇科
中華藝術學校影劇科有什麼特色?有!它是南台灣唯一的一所戲劇學校,因此許多想要一圓摘星夢的人,都選擇就讀這所學校,作爲明星之路的跳板,而該科爲了吸收更多優秀的戲劇人才,甚至不惜更改入學考試方式呢!
中華藝術學校影劇科創立於民國七十七年,目前是獨立招生,以往的入學考試中,學科佔百分之四十,術科佔百分之六十,爲了招收到更好的學生,該校從八十六學年度起廢除學科考試,只考「肢體表現」、「聲音表現」與「即席表演」三個術科項目,値得一提的是,該校還加入了一項「性向測驗」,以確定該名學生到底適不適合往影劇發展。
科主任張志鵬表示,該科並不是以培養演藝人員爲目標,而是要培養影劇專業人才。影劇科的授課內容橫跨劇場與電視兩大領域,在三年的課程中,一年級以通識課程爲主,如「戲劇概論」等,目的在培養學生對戲劇與影視的認知;二年級則開始讓學生接觸技術層面的知識,如燈光、攝錄影、剪接、錄音等。到了三年級,課程則更加專精,如舞台劇的表演訓練、武功身段、舞台設計、影劇製作、影劇化妝等,爲了使表演訓練的授課內容更多元,校方也開設了「地方戲曲」課,由國風曲藝社副總幹事時傑華傳授相聲、數來寶等傳統曲藝。
張志鵬表示,影劇科一班約五十五人,每年的五月份開始接受各校保送甄試的學生,若是名額不足,才於七月進行獨立招生,在七屆的畢業生之中,只有三十人選擇繼續升學,大部分的學生還是選擇就業,擔任燈光助理、執行製作等幕後工作,也有學生往幕前發展,像第一屆的歌星沈芳如,而現在就讀二年級的吳淑敏與「南台灣小姑娘」也在娛樂界一展身手。
文字|盧家珍 新聞工作者
表演書籤
香港藝術節
莎莎請客
Sasha Waltz & Guests
《太空人巷》
二月十四日至十七日
莎莎.華爾斯是德國編舞新彗星。其舞作《太空人巷》將雜技、音樂、多媒體與舞蹈融而爲一,以黑色幽默窺探「家庭」的切片。
(陳品秀)
西班牙國家舞蹈團
Spanish National Dance Company
《小精靈》、《幻想曲》等舞碼
三月四日至八日
納曹.杜亞陶Nacho Duato是歐洲當紅的編舞家,他所帶領的西班牙國家舞蹈團,以現代的精神與古典芭蕾技巧,呈現旣熱情又優雅的舞蹈世界。
(陳品秀)
莫斯科電台交響樂團
Moscow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鋼琴家海倫.格里莫
二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
自幼已鋒芒畢露的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十三歲已被推選爲巴黎音樂學院最傑出的演奏家;十五歲推出的第一張唱片更奪得當年法國唱片大奬。一九八七年是格里莫音樂生涯的轉捩點,她獲得音樂家巴倫波英的賞識,受邀與巴黎管弦樂團合作,此後不斷在世界各地舉行獨奏會,好評如潮。
(傅裕惠)
林肯中心爵士樂隊
Lincoln Center Jazz Orchestra
指揮/小號:溫頓.馬沙利斯
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
馬沙利斯(Wynton Marsalis)爲八〇年代以來最重要的爵士樂手和作曲家,也是優秀的古典樂手和敎育家。其創立於紐約的爵士音樂學院,地位幾乎等同於古典界的茱莉亞學院;他曾八度奪得葛萊美奬,也是歷史上首位獲頒普立茲奬的爵士樂手。馬沙利斯生於紐奧良,十二歲便開始學習小號;一九七九年考進茱莉亞音樂學院,立刻成爲校內最受矚目的小號手。一九八二年起開始與世界一流管絃樂團如紐約、克里夫蘭、洛杉磯和倫敦樂團合作。
(傅裕惠)
《莎樂美》
Salome
洛杉磯歌劇院
二月十四、十七、十九、二十一日
唯美主義大才子王爾德Oscar Wilde把「莎樂美」Salome這個聖經裡的小角色,變成文學史上最著名的紅顏禍水;再由理察.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把這劇本改編成這齣充滿死亡、情慾和美的歌劇經典。洛杉磯歌劇院這齣《莎樂美》陣容鼎盛,尤其女主角瑪莉亞.尤恩Maria Ewing的表現最爲凸出。
(茹國烈)
《黑騎士》
The Black Rider
神奇子彈殺人事件
二月十日至十六日
湯姆.魏茨Tom Waits的音樂,加上威廉.伯勒斯William Burroughs的文本,以及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的導演,《黑騎士》單單以這三位創作者的名氣,就壓得人喘不過氣;第二個吸引人的因素是這三位「風馬牛不相及」的藝術家碰在一起,究竟會搞出什麼名堂來,實在引人好奇。
(茹國烈)
《奧賽羅》
Othello
英國皇家國家劇團
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
由黑人扮演莎劇《奧賽羅》中唯一的黑人(摩爾人)主角奧賽羅,已非什麼新鮮事;以現代背景演繹此劇也是司空見慣。這次英國皇家國家劇團 Royal National Theatre 帶來的《奧賽羅》,不管劇團噱頭或卡司名氣,戲還沒到,口碑已傳至香港:「震撼人心、懾人心魄」,「充滿張力」、「劇力萬鈞」,足以敎人期待。
(茹國烈)
《四川好女人》
The Good woman of Szechwan
編導:蔡明亮
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一日
又是一個文化交流的組合:台灣的蔡明亮,加上北京的王磊,和香港近年來表現凸出的舞蹈組合「動藝」,演出布萊希特Brecht的中國題材作品《四川好女人》。這齣戲的組合和《黑騎士》一樣,在「風馬牛不相及」的背景下,希望這些藝術家能共同撞擊出精采的火花。
(茹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