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八六年CPR舉辦的「京劇探索」系列中學員學習畫京劇臉譜。(Centre for Performance Research 提供 Linton Lowe 攝)
工作坊 工作坊

威爾斯的另類聲音

表演硏究中心(Centre for Performance Research)

表演硏究中心(CPR)一九八〇年中期改組之後,除持續推出創作,並開始製作與引薦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與另類的表演藝術,舉辦各式形色的工作坊、示範講習、大師課程、座談、學術硏討,與論文發表會等等活動。透過硏究、分享,CPR正戮力扮演著劇場新思維的催化劑。

表演硏究中心(CPR)一九八〇年中期改組之後,除持續推出創作,並開始製作與引薦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與另類的表演藝術,舉辦各式形色的工作坊、示範講習、大師課程、座談、學術硏討,與論文發表會等等活動。透過硏究、分享,CPR正戮力扮演著劇場新思維的催化劑。

這裡是英國國鐵的西威爾斯終點站,再過去就是海了。一九九六年,已有二十餘年歷史的表演硏究中心(Centre for Performance Research,以下簡稱CPR)選擇以此地─艾渤芮絲萃斯(Aberystwyth)爲新居,大概與邊陲的堅持有關。

劇場新思維的催化劑

從一九七四年,當CPR還是卡地夫劇場實驗室(Cardiff Laboratory Theatre)之時,其觸角就傾向另類。表演硏究中心(CPR)一九八〇年中期改組之後,除持續推出創作(註1),並開始製作與引薦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與另類的表演藝術(註2),並舉辦各式形色的工作坊、示範講習、大師課程、座談、學術硏討,與論文發表會。如其公開揭櫫的自我期許,希望透過硏究、分享以影響劇場史的演進,CPR正戮力扮演著劇場新思維的催化劑。

以一九八六至一九八七年的活動「京劇探索」(Peking Opera Exploration 1986-1987)爲例,在八六年系列一「京劇學院(Peking Opera School)」活動當中,除邀請北京京劇院二團演出《大鬧天宮》、《紅娘》、《盜仙草》等七個劇目,巡迴英國十四個城市外,並舉辦了爲期二十六天的訓練課程,內容分爲兩大部分:表演工作坊與音樂工作坊。表演工作坊課程側重身體與聲音的基本訓練,包括基本功、把子功、毯子功、唱腔、化妝,並以北京京劇院此次的演出劇碼爲本,作各行當的介紹及練習。音樂工作坊則側重漢樂記譜、演奏技巧、和弦理論介紹,由於意在「中樂西彈」,課程只向有讀譜能力的西方打擊樂、管樂、弦樂演奏者開放。工作坊之後緊接著就是三天的國際學術會議,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美國、澳大利亞及英國本地的知名學者專家,就京劇形式的特質及其對歐洲劇場的影響展開討論。整個系列的活動以CPR的新創作爲結語,回應此一系列的討論及學習經驗,回到劇場藉實務操演,以驗證各式假設,及試探未來京劇世界化的風向。一九八七年系列二「梨園奧祕(Secrets Of The Pear Garden)」,延續系列一演出、訓練課程及學術硏討等活動形式,將重心指向崑曲,邀請上海崑劇團除演出《牡丹亭》、《女戰士》等傳統戲碼外,並祭出新作《馬克白》,化莎翁獨白爲笛之詠嘆……

除了中國京劇之外,針對劇場型類作過探討的計畫有丑角學院(The Fool School)、亞洲影戲(Playing In The Shadow);以表演方法論爲焦點的有聲音專題(Giving Voice)、導演訓練系列(Directors' Trainng Series)、「虛構的身體、延展的心、隱匿的舞」(Fictive Badies, Dilated Minds, Hidden Donce),及追逐陰影(Chasing Shadow)。另外跨領域的硏究包含表演、政治與主義(Performance, Poli-tics & Ideology);表演、自然與文化(Performance, Nature & Cul-ture);表演、食物與烹飪(Perfor-mance, Food & Cookery);表演、儀式與薩滿(Performance, Ritual & Shamanism);表演、人類學與劇場人類學(Performance, Anthropology & Theatre Anthropology)。歷年來曾參與者,包括台灣讀者較爲熟悉的尤金尼歐.巴爾巴Eugenio Barba,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 Zygmunt Molik, Meredith Monk, Kristin Linklater, Enrique Pardo, Richard Schechner, Philip Zartilli, 以及葛羅托斯基Jerzy Grotowski。

自一九九六年春,CPR計畫性地將其硏究轉化成文字定期出版,Perfor-mance Research是一本專業取向的季刊,自古典到當代,從歐洲、美洲到亞洲,企望爲世界劇場提供跨文化的刺激,在學術界、劇場人、評論者之間搭起互動的橋樑,在表演藝術這個以戲劇、舞蹈、音樂等型式被解讀的範疇裡,尋找再定義的可能。今年初CPR屬下的黑山出版社(Black Mountain Press)更將重點放在歐洲,計畫出版一系列以劇場實務探索爲焦點的著作「歐洲當代劇場經典(European Contem-porary Classics Theatre)」系列,二月剛出版的有尤金尼歐.巴爾巴的Land of Ashes and Diamonds: My Apprenticeship in Poland。

每年固定的主題活動

累積多年的耕耘,CPR在摸索中釐淸往後的工作走向,鎖定幾項主題,在每年特定的時間推出,在旣有的基礎上,向未來眺望。其鎖定的主題如下:

一、聲音專題(Giving Voice):每年春季復活節期間,以不同的議題出發,展開一連串的工作坊、示範演講、學術會議及演出。曾經舉辦過的專題有:聲音考古學(An Archaeology of the Voice)、聲音地理學(A Geography of the Voice),今年四月剛結束的主題爲「聲音神學(A Divinity of the Voice)」。

二、國際夏令營(International Sum-mer School):去年首度舉辦的活動,計畫構想每年夏季邀請一著重另類思考的導演或團體,針對表演及導演方法,作實務與理論並進的探討。去年邀請紐約希緹劇場組織(SITI, Saratoga International Theatre Institute),介紹鈴木方法(Suzuki Method)與導演安.鮑嘉(Anne Borgart)所發展出來的觀點訓練體系(View Point)。今夏計畫中邀請四位指導者:莎睿大學(Sur-rey University)敎授Phillip Zarril-li,威爾斯大學講師Mike Pearson,CPR藝術總監Richard Gough,發聲指導Joan Mills。

三、交會點(Points of Contact):每年秋季舉辦跨訓練的學術硏討,目標在於開發表演藝術與其他學科聯結的各種可能。這兩年的主題有表演、旅遊與認同(Performance, Tourism and Iden-tity)、及表演、地方與過去(Performan-ce, Places and Pasts)。

四、大師系列(Past Masters Series):以表演、工作坊、學術會議的方式,探討近二十世紀劇場改革者的思考,並重新評估其對劇場的貢獻。曾經討論過的大師有梅耶侯德(Vsevolod Meyerhold)、亞陶(Antonin Artaud)、德庫魯斯(Ehenne De-croux)等。今年十一月的主題人物將是波蘭死亡劇場(Theatre of Death)的肯托兒(Tadeusz Kantor)。

五、演出與呈現(Theatre Perfor-mance, & Presentation):製作並推廣來自不同國家及文化表演團體的演出,今年五月將邀請裝置及表演藝術實驗工作者Guillermo Gomez-Pena與Roberto Situentes製作演出作品《威爾斯旅館》Hotel Wales:九月更將製作推出「城市戲劇館」,邀請來自紐約、巴黎及新加坡等大都會的劇團演出。

走進CPR的圖書館,各類已出版或未流通的文字、聲音、影像等蒐羅,以及歷年來的活動文件、紀錄,不難窺出其不願在劇場史留白的野心,及多年經營下所累積的劇場資源與網絡,艾渤芮絲萃斯(Aberystwyth)─西威爾斯鐵路線的終點站,或許也是下一趟旅程的起站吧!

註:

1. 除在卡地夫劇場實驗室時期的二十三部作品外,CPR的創作含The Origin of Table Manners, The Burning of the Dancers與From Honey to Ashes。

2. 曾引進的演出團體與個人,自中國的京劇、崑曲;古印度劇場的奧德希舞蹈(Odisst Dance),與卡達卡里舞蹈劇場(Katha-kali);韓國的講唱藝術潘索利歌劇(P'an-sori Opera);到峇里島的舞蹈劇場;以及哥倫比亞的托勒.意馬根(Taller Imagen),美國紐約的理査.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梅芮迪斯.蒙克(Meredith Monk)歐洲波蘭的加兹尼薩劇團(The Gardzienice Association),義大利的龐德黛拉實驗室(Compagnia Laboralorio di Pontedera),丹麥的奧丁劇場(Odin Teatret)等等。

 

文字|陳惠文  威爾斯大學劇場碩士班研究生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