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藝術推廣

相關文章 13 篇
  • 兩廳院「藝術出走」系列今年將《菲林的映画光年》帶到全台各地,圖為台南場演出。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10:藝術走出場館,深入生活場域

    走出劇場處處劇場 藝術擴散無邊際

    「走出場館」、「藝術推廣」、「深入生活場域」,表演藝術不一定在傳統的劇場或場館發生,這樣的行動愈趨蓬勃。有的是場館主動出走,如國家兩廳院的「藝術出走」計畫、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藝術擴散」計畫,有的是創作者尋找另類空間展現創意,山邊海隅、空屋空地、咖啡館、餐廳,都可能激發表演創意。或許「劇場」一詞,除了描述硬體空間,更是一種概念,帶著它,處處都是揮灑藝術的劇場。

    文字|陶維均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指揮大師布隆斯泰特(中)與國內青年指揮黃東漢(左)、徐惟恩(右)的大師對談吸引了各方專業人士及業餘愛好者。
    企畫特輯 Special 多樣形式 分享音樂美好

    「力晶美學講堂」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

    長年致力於推廣音樂藝術的力晶文化基金會,趁著國家兩廳院邀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訪台演出,特地開辦相關的三場「力晶美學藝堂」,除了有演前為樂迷暖身的樂團介紹講座,更在樂團抵台後,邀樂團首席Sebastian Breuninger主講小提琴大師班,還有九十高齡的指揮大師布隆斯泰特與國內青年指揮黃東漢、徐惟恩進行大師對談,讓國內樂迷與專業人士有更多機會與音樂家互動,深入了解古典音樂的精緻與美好。

    文字|張偉明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立委「由市府推薦五分之一專業藝文人士擔任評議委員」、「保留檔期扶植在地表演團隊」可能干涉了歌劇院專業經營,令文化界憂心。圖為歌劇院演出大廳內景。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豈止是權益之爭?

    三月十六日三位台中立委與文化部、台中國家歌劇院營運小組與台中市政府協調回饋地方方案的內容,引發不少爭議,更激起許多文化界的討論。著眼點從票價優惠誰買單到表演藝術營運專業的不保,讓多位文化界領袖級人物也跳出來表達意見,這次的爭議,突顯台灣社會,尤其是不少地方政府,針對文化力培植、藝術推廣、場館經營等,概念上仍處草莽階段,距成熟之路還有一段距離。

    文字|林采韻
    第280期 / 2016年04月號
  • 巴黎歌劇院推出超低票價,深耕年輕族群。圖為巴士底廣場巴黎歌劇院。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普及精緻藝術 巴黎歌劇院推出超低青年票價

    外觀金碧輝煌的巴黎歌劇院,常讓人感到仰之彌高難以親近,但為了讓藝術向下扎根,新任院長黎士納從今年九月起,推出首演前夜超低票價策略,讓年輕人以十歐元、約合台幣三百五十元的票價,觀賞與正式演出一樣的首演前夜演出,企圖吸引年輕族群走入歌劇世界,並藉此打開新製作的的口碑與回響。

    文字|羅仕龍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 記者會上,編舞家余能盛(右)從臺南文化中心黃宏文科長(左)手中接下「藝術總監」聘書。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全國創舉 臺南文化中心首設藝術總監

    編舞家余能盛出任 打造長遠未來與國際視野

    去年歡慶而立的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六月宣布聘任旅歐編舞家余能盛擔任首任藝術總監,開了台灣地方文化中心設置藝術總監的先河。台南市文化局長葉澤山表示:「我們希望台南是國內外表演團隊到南部演出的首選,因而需要一個有國際視野、專業劇院經營實務的藝術家協助。」余能盛在歐陸累積的厚實劇院經驗讓他成為不二人選,他希望臺南文化中心未來有專屬樂團與舞團,如此才能厚植累積自製節目能力,「才能種下自己的根苗」。

    文字|陳淑英
    第271期 / 2015年07月號
  • 富邦藝術基金會翁美慧執行長與台灣藝術家洪易作品《團團圓圓》合影。
    企畫特輯 Special 專訪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蔡翁美慧

    尊重表演,表演就會精采回饋

    不只是現代藝術的超級推手,富邦藝術基金會執行長蔡翁美慧也是表演藝術的大粉絲!對她而言,觀賞表演藝術就好像一次次的進修學習。而出於藝術推廣工作的本能,她在看表演時也很注意台上台下的觸動交流。她認為觀眾應該要能「尊重」表演者,而這份尊重,就可以從進入表演場所的服裝禮儀做起,而且最好「前排座位給懂的人坐,而且不能有空位」,相信如此一來,表演者才能以更出色的表現來回應。

    文字|莊珮瑤
    第222期 / 2011年06月號
  • 比利時終極現代舞團,帶來以人類渴望和恐懼爲主題的最新力作《非關慾望》。
    台北

    肢體的藝術宴饗 九九年台北藝術節

    第二屆台北藝術節爲使一般大衆能感受藝術豐富多元特性,規劃出三大主題──「世紀感動」、「精華再現」、「城市焦點─藝術推廣列車」及兩大活動「深度之旅」與「進城來看戲」,共有二十九個藝術團體參與,總計一百零五場演出。在節目內容上,「多元化的肢體展現」與「兼顧各年齡層的觀衆群」爲本屆的主要特色。

    文字|劉守曜
    第76期 / 1999年04月號
  • 「Wave次世代劇場」鼓勵實驗創新的作品。,圖為Wilson Chik的《瘋.癲.癡》。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展」身手之前,廣結資源為先

    香港戲劇以至香港藝術進一步發展的困難,在於社會的藝術深度不足,因而民間的支持還不夠。近年不同機構在主辦戲劇節的同時,也更注重教育與評論的配套活動。本文提及的種種戲劇節,不少是由政府資助,部分是由志願性質的非牟利機構負責,只可惜能號召到的贊助始終有限,這是一些戲劇節難以穩定發展的最大因素。

    文字|張秉權
    第99期 / 2001年03月號
  • 這座由明治與東京大學敎授香山壽夫先生設計的藝術殿堂,已因其硬體的卓越,吸引了許多世界頂尖藝術家。
    東京

    從鄕里間走出國際觀

    位於東京市郊的琦玉縣,矗立著一座充滿金屬感、幾何造型的劇場建築,從所在區域、節目設計到劇場配置,彩之國劇場的存在堪稱爲令人驚豔的異數,館長諸井誠對藝術推廣的信念、理想和高度執行力,相當値得學習效法。

    文字|黃琇瑜
    第81期 / 1999年09月號
  • 一九八六年CPR舉辦的「京劇探索」系列中學員學習畫京劇臉譜。
    工作坊

    威爾斯的另類聲音

    表演硏究中心(CPR)一九八〇年中期改組之後,除持續推出創作,並開始製作與引薦來自世界各地的傳統與另類的表演藝術,舉辦各式形色的工作坊、示範講習、大師課程、座談、學術硏討,與論文發表會等等活動。透過硏究、分享,CPR正戮力扮演著劇場新思維的催化劑。

    文字|陳惠文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山不來就我,我來就山

    父母和師長認眞的對待戲劇活動,讓這些靑年學子在專業人員的輔導下共同體驗戲劇的創作、訓練、排演,最後將他們共同參與完成的作品公開演出,讓更多的人分享他們的體驗,創造共同的回憶。

    文字|吳靜吉
    第73期 / 1999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被迫的喜悅心情

    抱著被迫的喜悅的心情,我經常會有一些意外的發現,有些發現還能澄淸自己的錯覺。一個硏討會的成功,不是只求答案,而是能夠激發辯論,提出値得深討的問題、分享經驗和「英雄所見略同」的發現,或是因挑戰而互相認識。

    文字|吳靜吉
    第77期 / 1999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公共電視貼近你的心

    媒體是社會公器,公共電視不只是一個媒體,還是一個文化機構,公視的節目不只是電視節目,還是一個以節目形式來進行觀念傳遞、觀念互動,提供公共議題討論空間的場域。

    文字|侯惠芳
    第78期 / 1999年06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檳城

    地下音樂基地變身黑盒子,展演得獎製作

  • 舞蹈

    曾為《薪傳》記譜 舞譜專家雷・庫克1月中旬辭世

  • 戲曲

    曾永義遺作《虎符風雲》 寄無價情義於創作

  • 音樂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