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屆表演硏究國際會議的大會流程節目冊封面,封面主標題即是本次會議主題〝Here be Dragons〞。(魏淑美 提供)
研討會 硏討會

表演倫理與政治

側寫第五屆「表演硏究國際會議」

表演倫理對文化差異的認可及尊重常常在政治權力的共謀結構中被消融掉,結論不離老套抬出資本主義全球化及文化商品化這些抽象的代罪羔羊。表演與文化政治終究相依共存的事實讓眞理圖像更爲複雜難辨,但這樣「國際性」的對話場域終就提供了質疑的可能管道。

表演倫理對文化差異的認可及尊重常常在政治權力的共謀結構中被消融掉,結論不離老套抬出資本主義全球化及文化商品化這些抽象的代罪羔羊。表演與文化政治終究相依共存的事實讓眞理圖像更爲複雜難辨,但這樣「國際性」的對話場域終就提供了質疑的可能管道。

緣起─橫越大西洋

第五屆「表演硏究國際會議」(Perfor-mance Stud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四月中旬於威爾斯(Wales)的阿伯芮推斯(Aberytwyth)展開一週的觀念交換與表演展演,會議主要在呈現表演藝術的理論硏究與實踐成果。第一屆的「表演硏究國際會議」於一九九五年在紐約大學敎授謝喜納(Schechner)主導下開發出一個跨領域、跨文化的對話空間,構築一個超越地理疆界資訊分享交流的網站,接著四年分別於美國的西北大學、喬治亞理工學院、紐約城市大學舉行。表演藝術的定義與疆界持續地處於變動與協商中,但學術機制的運作核心似乎總是落在北美,本次會議的地點挑選顯然有歐陸制衡的意味;迴避大都會藝文菁英群聚的倫敦而選擇位於英語文化邊陲的威爾斯,則突顯了表演藝術圈知識份子的特異品味。當然阿伯芮推斯也非尋常小鎭,它背山面海風景奇麗,海風鹽土中蘊含了逆境中開創新局的精神;小鎭的大學還有個獨步全英的表演硏究中心,致力開發表演新素材及實驗另類表現手法,特別著重在東西劇場的文化交流向度。

浮動疆域.越界議題

表演的定義走出了劇場建築(戲劇、音樂、舞蹈),涵蓋傳統祭儀、大衆流行娛樂;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皆有豐富的戲劇性,可以是政治化的街頭遊行,也能變形於嘉年華的民間遊藝中。這次表演藝術界的春季大團拜有來自二十八個國家逾四百名的學者、表演藝術及劇場工作者共襄盛舉,硏究領域橫跨人類學、考古學、文化硏究、歷史學、社會科學及人文地理學;議題主要探討表演概念在不同領域的實踐與轉義。除了性別、種族、國家的表演專題硏究外,表演與生態(ecology)、科技(technol-ogy)、身體政治(body politics)、記憶(memory)、書寫(writing)、千禧年(Millennium)、流散(diaspora)、犯罪(Crime)等概念間的指涉及互動增加表演意義的豐富性。

女性身體在社會鑄模下對瘦身、美容的狂熱可有雙重含意,這樣的身體表演正面來看是女性自主,利用身體書寫女性主權,但負面來看改變自然身體以符合父權文化的期望是對女權的再度貶抑。犯罪是需要被人觀看的表演行爲,如何運用行爲學及表演理論將戲劇治療用於監獄行爲的矯正有待探討。全球各地流散族群隨著國際資本、勞力的流動正不斷地擴大中,分散世界各地的中國城及黑人社區即是二個明例,他們在宗主國及移民地雙方的文化勢力擠壓下,身份認同的危機就活現於生存事實中。在學術理論辯證、表演現象解析之餘,也有日本及中東、蘇俄、南非等各地現代劇場的在地觀察及趨勢報吿。

例如由藝妓傳奇延伸出的東京御吉祭,身著和服的傳統日本美女召喚遊客駐足觀看,紀念逝去的藝妓精神,觀光秀下披露出文化政治與性別、種族的牽扯,眞正是剪不斷理還亂。日本二次大戰在國族主義的意識催眠下,日本國女性的身體主權湮沒於無形,她們被迫服務帝國聯盟國男性的屈辱竟昇華成愛國情操廣爲傳頌,再轉化成舞台劇搏取無數家庭主婦的同情淚水。這其中玩弄的性別政治殊爲詭異地反映陰柔的東方在充滿歧視偏見的東方主義論述的建構過程中竟然扮演著如此關鍵性的角色。

而美國共和黨提名大會的場地又是另一番文化政治圖像,會場建築仿傚劇場舞台(候選人立於中央架高平台即視覺聚焦點、圓形座椅安排層層向心包圍舞台、多頭竄立密佈全場的標語及星條旗、頂篷降下的五彩汽球等等)加上高科技操控的聲調變化及轉播鏡頭的切割重組,一而再地深化(神話)了「美國」這個超級強權的懾人圖騰;一波波熱情的口號呼喊下,這看似民主的提名過程中其實隱含著深沉的壓迫感。媒體的快速發展及強力穿透又製造了另外一個危險的場域,死亡意象在其間大量流通,鏡頭剪接、再製的死亡情景引發了人們企圖掌控死亡的欲望,電視螢幕上愛滋病患安樂死的紀實描繪是另類的表演體現。表演的倫理觀看來切身而急迫,在在要求我們做更多的思辯與澄淸。

龍族在此.文化歧異

會議主標爲「龍族在此─探測表演硏究的未開發領土:邊界、疆域與之後(Here Be Dragons-Mapping Undis-covered Realms of Performance Studies:Boundaries, Hinterlands and Beyond)」點出了表演概念的未知面與開拓性,會議進行在開辦大師演講、論文發表與小組討論的同時,仍不忘表演本色安排了一系列的聲音工作坊、裝置作品及國際團隊的演出。謝喜納的演講──「基本要素」(Fundamen-tals)顯現他在美國劇場界的敎父地位,他揭示週邊(相對於中央正統)及地方文化殊異的重要性。奠基於人類平等互重的人道主義原則,他的自由派全球主義當然積極抗拒「正典」這種有強制標竿性概念的存在事實;而理論也非絕對或全面有效,它只應該會有短暫的參考性的工具效能,一且逾越本性開始牽制表演藝術的具體實踐時,就需要重新檢視並開放接受質辯或更換;表演藝術與有越來越濃厚表演性格的文化硏究兩者間重疊交會之處,表演的定義正在無垠擴張中,這樣風雲際會時,北大西洋的表演藝術圈如何更趨「國際化」呢?謝喜納強調這次的國際性會議就是對大一統論述的反動,彰顯了他所謂的基本要素。旣然任何系統定義理論上皆具開放性,那麼意義又是如何衍生溝通的?又從何標示出人性的一面呢?問題延續生生不息,而倫理似乎正是他的概念支撑點。

有這樣的理念作前提,從議程中穿挿的表演安排,可以看出主辦單位刻意朝多元化、國際化視界邁近的用心。代表亞洲的有劇場工作室(Theatrework)的《吃我吧》Eat me,摸索新加坡多種族群居文化混血下的認同問題;印度舞者瑪雅若從民俗傳說中擷取靈感,以傳統舞蹈 Kathakali 爲基礎,開發出一套獨特的肢體語彙。美洲方面則有 La Pocha Nostra 的作品《邊界逃亡二千》Borderescape 2000,探討在世紀末虛擬空間及古老巫術並陳的虛矯亂象中,美、墨邊界上流散族群的認同分裂。而大都會文化的前衛表述則由山羊島嶼劇團(Goat Island)推出《海洋與毒藥》The Sea & Poison,以芝加哥爲基地採集體創作方式,三名表演者在舞蹈動作對身體要求的極限及富含時代意味的音樂流轉間拉扯出美國大蕭條時期的生活場景;畸形塑膠小靑蛙們傾倒滿場,是工業汚染自然的意象指控,戰爭代表另一沉淪之因子,人們侵犯大地、彼此的極限止於何處呢?

所有演出中最受矚目的當屬歐陸劇場的中堅系統,由葛羅托斯基的學生史丹尼夫斯基創建的波蘭人類學劇場(Gar-dzienice Theatre Association)所演出的《變形》Metamorphoses,票價最高仍一票難求。他們在敎堂裡吟哦出由石刻記載傳承下來遠古文明的樂符,配合柏拉圖式的哲思對白再置放於中世紀村落民俗樂舞的表演架構中,懷舊與拼貼,後現代意味十足。令人驚豔的仍是葛式追求的精準動作及簡樸燈光佈景所營造出的特殊氛圍,聖潔與世俗兼備,是本屆大會評價最高的演出。

東道主由當地備受榮寵的特定場域劇團(Birth Gof)推出的《拉思》Ll'ath,在錄影帶影像與眞實表演交錯間,語言混雜(英文、威爾斯語)使用的縫隙中,表達重建威爾斯鄕野文化記憶的慾望。英格蘭後現代劇團「強迫娛樂」(Forced Entertainment)則演出長達六小時的《酷斯拉問答題》Quizoola,舞台上只見二人小丑裝扮,旁若無人地一問一答著。不通情理、拒絕連貫、極端荒謬的問題及答案,反映出人們旣存概念中理性思考的可笑邏輯,嘲諷因果關係的必然連結,譬如,相信小朋友純眞無邪嗎?那得看他們年紀多大。人們喜歡被催眠嗎?是呀,因爲他們想要失控。墳墓要挖多深才夠呢?直到聞不到屍味就對了。原來生活竟是如此不堪細看聞問的。形式上可以是對「表演」開放性定義提出的大哉問(二人缺乏中心意義的對話是表演嗎?),但對某些觀衆也眞是戲如團名,眞正的強迫娛樂。演出時間雖長,觀衆可以自由進出場,不少人邊看邊想邊笑,受不了就出場逛逛市街,再選擇是否再度進入海邊帳篷搭就的表演空間,不需拘謹忖度劇場行禮如儀那一套,這是刻意抵抗形式制約的表演設計,而我的票就是一位出場歇息者的慨然相借。

整體而言,不同地域團體的演出內容風格迥異,起緣於關懷及視野的不同,在此文化的多元歧異性表露無遺。

表演倫理與政治

表演的倫理觀(ethics)可算是本屆會議的熱門話題,在總結性的「一日心得」討論中,共同的質疑是表演的作用及社會責任何在。有人諷刺性建議鑄造一枚對等於一英鎊「使用價値」的計算單位,如此才能準確公平且客觀地標售任一表演藝術演出。有人擔憂在媒體渲染下,東歐科索沃(Kosovo)難民潮被視爲一椿煽情表演的潛在危機,有些人天眞地建議大會致電北約停止砲轟。表演與政治間的互謀共利是無處不在的,有時因爲隱匿微妙而令人難以明察,更加需要關切省思。

英國人關切的則是這個所謂「國際化」的會議實在是「非常美國」,絕大部分的小組討論由美國學者主導,許多論文的硏究內容也是美國文化下的特定產物,「國際化」意義何在呢?學院機構的串聯本來靠的就是知識權力的運作,英美大國對世界的整體掌控不僅表現在政治舞台上,文化表演放射出無形的影響力其實是更深遠而複雜的。表演倫理對文化差異的認可及尊重常常在政治權力的共謀結構中被消融掉,結論不離老套抬出資本主義全球化及文化商品化這些抽象的代罪羔羊。表演與文化政治終究相依共存的事實讓眞理圖像更爲複雜難辨,但這樣「國際性」的對話場域終就提供了質辯的可能管道。

後記:就個人經驗所及,相遇的參會者有澳洲的社區劇場工作者、美國邁阿密視覺藝術家、泰國及希臘劇場系的學生、遊走歐陸街頭表演的西班牙人、德國專業演員及倫敦大學研究日本能劇面具與演員訓練系统的美國人。

表演研究國際會議的網址是http://www.nyu.edu/pages/psi

 

特約撰述|魏淑美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