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魏淑美

發表文章 30 篇
  • 西迪.拉比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專訪比利時編舞家

    西迪.拉比 尋索共感互通 達成一體存有

    二○○七年首度來台,暌違七年後,已成為歐陸當紅編舞家的西迪.拉比,將帶著巡演多國、備受歡迎的舞作《空間》再訪台灣。把舞蹈當成媒介,讓各種文化背景的大眾尋索共感互通、達致一體共存,西迪.拉比把自己的世界觀與哲學觀化入舞作,不斷的「跨文化」與「相遇」,讓他拓展更開闊的創作風景。趁此機會,本刊特地越洋專訪,邀他一談其創作思考及與不同文化的藝術家合作之經驗。

    文字|魏淑美
    第267期 / 2015年03月號
  • 侯非胥.謝克特的《政治媽媽》中,舞者們佝僂的身軀拖曳著雙腳來回竄動,他們心靈匱乏焦慮,時而出現雙手上舉祈求的姿態,渴望安撫與歸依。(林韶安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既遠且近,千年遊移的時空旅人

    由眾多以色列舞團一起成就的以色列當代舞蹈風格,有著快速移動的腳步與張力十足的節奏感,經常被形容為精力四射、充滿旺盛生命力。如此具爆發力與戲劇性的肢體語彙之得以發展成型,固然有其歷史淵源,也必然反映出現今以色列的政治現實,在衝突窒礙難解、烽火連天的日常生活情境下,身體必須要能反應快速、敏捷強壯,以期安然度過每一個生死攸關的時刻。

    文字|魏淑美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 巴拉克.馬歇爾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下的生命 不設限的自由

    巴拉克.馬歇爾不但是編舞家,也是音樂家與歌手,還曾參與大提琴家馬友友的「絲路計畫」。雖非舞蹈科班出身,但在舞蹈家母親薰陶下,廿五歲才創作第一支作品的他,卻令世人驚豔不已。其作品《金雞》將為2013臺灣國際藝術節揭開序幕,這支舞作點描出芸芸眾生的艱難處境,彩繪個人的渺小生命。趁此機會,本刊特地透過電子郵件專訪,請巴拉克.馬歇爾與讀者分享他的創作與人生。

    文字|魏淑美
    第241期 / 2013年01月號
  • 兼具古典與現代及豐富且多樣化的舞碼,使舞者們視加入美國芭蕾舞團為最佳選擇。
    焦點

    舞上雲端 美國芭蕾舞團首度來台

    與紐約立市芭相較,美國芭蕾舞團雖然沒有風格化舞蹈作為「註冊商標」,卻廣邀世界各地的傑出舞者及編舞家帶來精采的舞碼,兼具古典與現代,豐富且多樣化的舞碼,反映了美國本身多元族群與文化混血的特色。

    文字|魏淑美
    第94期 / 2000年10月號
  • 《極乾》探討身體與心靈互相控制的拉鋸戰。
    愛丁堡

    開拓視野,放眼未來

    愛丁堡藝術節今年將觸角外延至美國的SITI劇團,並介紹南美草根社會行動劇場之外的小劇場實驗走向。在成為歐洲舞蹈首都的自我期許下,本屆藝術節也搬演德國舞蹈劇場自碧娜.鮑許以降的分身變型,以及法國的槪念舞蹈新意。

    文字|魏淑美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 《爵士三部曲》是崔莎向三〇年代哈林區爵士舞大家里昂.詹姆士致敬之作。(“Five Part Weather Invention”)
    倫敦

    永遠超越自我的崔莎

    不論處於甚麼時期,任何框架都在崔莎的創造活力之外,她總能在傳統藝術典範中,開發出新的審美觀,讓人們有不一樣的體會。身體的民主是她不變的舞蹈主題,身體的表達不為任何劇場元素所主導。

    文字|魏淑美
    第102期 / 2001年06月號
  • 《春之祭》以滑溜性感、奔放隨性的騷莎舞為編舞主軸。
    焦點專題 Focus 聆聽孤獨 舞蹈共伴

    談艾曼紐.蓋特舞作

    原本唸音樂修習指揮、廿二歲才開始正式習舞的編舞家艾曼紐.蓋特,卻能從以色列出發,進而在法國舞壇崛起,可謂傳奇。他的舞蹈最引人矚目之處當是身體、空間與音樂/沉默因即時互動而生產出的張力與情緒,清楚指出舞蹈創作各個元素互為表裡之處,以及這些元素本身就具足擁有召喚與釋放潛藏慾望的能力。

    文字|魏淑美
    第208期 / 2010年04月號
  • 《人體書頁》是將書本及閱讀看似屬於靜態內在思考的過程,以及書本、桌椅原本所在的書房空間,全面翻轉再現。
    舞蹈

    五月.舞風.舞型男

    今年的「新舞風」再邀「男人跳舞」,包括國人熟悉的日籍編舞家勅使川原三郎、去年與法國編舞家傑宏.貝爾合作《泰國製造》的泰國舞者皮歇.克朗淳在內的五位型男編舞家,來自五個國家,將各自展現獨特的文化底蘊與舞台魅力。

    文字|魏淑美、林亞婷
    第173期 / 2007年05月號
  • 兩眉間往下拉出一抹尖角,在宣傳單及節目單上讓不少人的目光停駐。
    倫敦

    龐克天鵝

    英國當代舞蹈劇場的中堅份子創團的動畫冒險舞團,一九九五年推出的酷兒版《天鵝湖》首演一鳴驚人,榮膺奧立佛年度最佳新編舞蹈獎,兩年後於洛杉磯連演八週、紐約連演十七週。舞評盛讚它戲謔嘲諷中不失深刻,複雜細緻,展露一流的原創力;那眞心相待的溫柔與英國式的勁爆性感交錯互融,處處顯露著機妙與熱情。

    文字|魏淑美
    第87期 / 2000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舞蹈

    光影變幻中,直觸身體本初

    敕使川原強調直觀現象的舞蹈,有時柔軟如水輕輕流過,有時外現在高難度動作中所瞬間爆發的能量,《電光石火》營造的是莎翁《仲夏夜之夢》魔法師耍弄出來詭奇多變的森林幻境,光影、人影閃動其中,恍惚間,舞蹈如花般漸漸綻放著。光影交錯之中,空間的邊際、疆域不斷分散衍生著,這樣高質感空間裡的豐盈富足以及那始終遊移不定的靈魂與身體,就在自身的存在中彰顯,彷彿將要跨越喜樂與恐懼的局限。敕使川原的舞蹈在追求動作本質的驅動下,揭示了人類最可貴的特質──精神上的自由。

    文字|魏淑美
    第132期 / 2003年12月號
  • 瑪姬.瑪漢作品May B
    焦點專題 Focus

    多元異類的擦撞 持續丟出的問句

    什麼是法國現代舞?身為芭蕾舞歷史中的關鍵國家,法國在現代舞這一方場域中似乎面目模糊。但自一九八○年代「新舞蹈」以降,欠缺傳承脈絡的法國現代舞發展,也在許多編舞家的多元碰撞下,展現出豐美的面貌:或取材電影、文學與視覺藝術,或呈現感官層次豐富的奇觀戲劇性,或根本提出質問「什麼是身體?」藉由剖析舞蹈構成的本質,將舞蹈帶離表相上的完美呈現,引發現場觀眾創造力,一步步近逼身體這個象徵符號其後看不見的真相。

    文字|魏淑美
    第185期 / 2008年05月號
  • 阿喀郎:「我的興趣是不斷挖掘身體的記憶,尋找身體及記憶的本質所在。」
    藝號人物 People 英國舞蹈金童 以卡達克的眼睛觀看世界

    時空流轉中,那個說故事的人—阿喀郎.汗

    阿喀郎.汗又來了!這回不是帶著自己的舞團來展現精準俐落、融合卡達克舞與現代舞肢體的舞作,而是為雲門的春季公演編作全新舞碼《迷失之影》。繼2002、2004兩度造訪台灣,阿喀郎的舞令台灣舞迷留下深刻印象,這回與雲門合作,會把一身太極、武術的雲門舞者打造成新的樣貌嗎?這位英國舞蹈界的金童,近來已見大師之風,本刊特邀舞蹈戲劇研究者、清雲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助理教授魏淑美,專訪這位從傳統浸潤到現代發光的少年大師,一談其創作的思考與脈絡。

    文字|魏淑美
    第171期 / 2007年03月號
  • 黑暗中投影機定點單眼發射長直光線,隨著光線幅度擴散轉動,時而映現有流動狀汽煙或是曖昧舞動光形,逐步因光而有了舞者剪影身形,真假虛實交
    演出評論 Review

    以舞之名的自由跳脫

    《ReMove Me》擺脫既定的現代舞演出框架,沒有流暢舞句與規劃好的情緒內涵,用以引發觀眾模擬、體會他人的孤獨、悲哀、荒謬等族繁不及備載種種人生情境。蘇文琪則想要與觀眾一起實實在在存在於演出的當下,舞動中的身體不是客觀意義的符號,也非編舞者或是觀眾內心慾望的投射白板,它是各種感官經驗與科技元素聚合交織而成,與時、空同在並存,也同樣處於流轉變動之中。

    文字|魏淑美
    第211期 / 2010年07月號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聽」見現代芭蕾的抽象之美

    音樂家巴赫的名作《郭德堡變奏曲》,要怎麼用芭蕾來跳? 蘇黎世芭蕾舞團堪稱是傳承巴蘭欽芭蕾精神的歐洲指標性舞團,舞團藝術總監史波爾列將音符轉化,身著銀白、藍色、橘色舞衣的舞者,穿插對應出不同的排列組合,展現出抽象的音樂性魅力。

    文字|魏淑美
    第142期 / 2004年10月號
  • 最PAR!

    王子的自我追尋之旅

    馬茲‧艾克讓一群男舞者英姿勃勃地主跳《天鵝湖》,但並未特意詮釋王子的同志情慾,而是針對王子的戀母情結與他不停追尋中的自我認同發揮,這裡的王子氣質陰柔,追尋的夢中白天鵝不是林黛玉型的病美人,而是身強體壯、實事求是的典型瑞典鄰家女孩。

    文字|魏淑美
    第124期 / 2003年04月號
  • 《斷章取" 藝" -獻給碧娜》沒有布拉德勒舞作中常見的現 場樂團、歌者與特殊舞台設置,處處顯露反璞歸真的氣息。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者顯影

    殘酷而溫柔的生命騷動

    比利時當代舞團名稱中有個不搭軋的芭蕾字眼,或在針對芭蕾、現代舞推崇美麗典雅的身體美學做暗諷挑釁。布拉德勒的作品,舞台上常是一幅現代荒原景象,動作、事件四處同時發生,彼此操弄、侵犯、對峙、抵抗、搶奪、掠取的變動情境,搭配冷靜抽離的表情,以及變形的手勢、抽動痙攣的失控動作,這些現實百態,顯現出舞蹈劇場可以脫離虛浮造作的意象符號經營,甚或可以再向內部深處挖掘,揭露出人性黑暗面、社會隱蔽角落中所隱含獨有的美與誘人之處。

    文字|魏淑美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 卡洛塔舞團的《嘜嘜族》以俗民大眾熟悉的肢體語彙,建立起一個全新想像中的化外之地。
    特別企畫 Feature

    凡爾賽宮前的街舞青春

    也許就動作技術面,現代、嘻哈並無完美整合的一刻,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有互為隱喻的象徵性。在《拉摩的異想世界》中最讓人動容的一幕應是嘻哈舞者Benlemqawanssa緊隨拉摩的巴洛克音樂舞動著,他柔軟如蛇的手臂、頭頂地的連續旋轉,全心奉獻的神態相襯背後凡爾賽宮的雄偉影像。此時嘻哈或許不再狂野,但它一身的傲然反骨依然挺立不搖。

    文字|魏淑美
    第174期 / 2007年06月號
  • 布拉德勒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者說話-專訪比利時當代舞團創辦人暨編舞家

    布拉德勒:素材來自舞者,我只負責塑造有利創作發想的環境

    比利時當代舞團即將於二月底首度來台,帶來舞團創辦人暨編舞家布拉德勒的最新作品《斷章取藝-獻給碧娜》。本刊特別於演出前以電話專訪剛結束斯洛伐克等地巡演的布拉德勒。自承受碧娜.鮑許影響甚深的他,談及碧娜時,即使自己已是蜚聲國際的創作者,語氣仍顯羞怯興奮,典型的粉絲反應;而面對某些可能已被問過百遍的問題,他的嗓音溫厚和緩依舊,以最大耐心聆聽並專注地予以回應。不論什麼問題,他的重心都放在作為人的體認感受,這個舞蹈/劇場表演的核心,在他看來是天,也是地。

    文字|魏淑美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 阿喀郎認為應該要在藝術領域中尋找新亞裔獨特的表現方式。
    挑戰新浪TRENDY & ORIGINAL

    來自阿喀郎的舞約

    阿喀郎是近幾年國際重要舞蹈節上,一再出現的名字,這位英藉印裔編舞家對多元混血文化深具自覺,融合西方現代舞技巧和印度傳統卡達克動作於一爐,確立其獨創的當代卡達克舞風。即將在九月在新舞台「新舞風」系列呈現的新作品 MA,從個人經驗出發,刻劃大地生命運作的圖像。

    文字|魏淑美
    第141期 / 2004年09月號
  • 阿喀郎的作品流暢銳利,投射出強悍的生命力。
    環球舞台

    失序後的清明

    阿喀郎要打破卡達克舞蹈的結構限制,於是一套制式動作被分解打散,再幻化變體為另一層結構,如草履蟲般不斷衍生發展。傳統卡達克的敘事表達人對神的景仰之情,這部分在他的表演中也不見發展。阿喀郎多以抽象槪念為基礎發展他對身體的思考,如RUSH中以身體的官能性為主軸,在極端情形下試探身體動力的界限,如極動與至靜之間的舒張緩衝。

    文字|魏淑美
    第117期 / 2002年09月號
12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方藝術節」潮流來襲,歸返地方與駐紮家鄉的兩種觀看(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方藝術節」潮流來襲,歸返地方與駐紮家鄉的兩種觀看(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今秋藝術節:回到日常,創造留下來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