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西族的東巴善於歌頌經咒、舞跳神,兼爲族人的長者,精於詩、歌、樂、舞、畫、卜算,不同於一般只會行巫術的巫師。(胡民山 攝)
少數民族樂舞 少數民族樂舞

東巴文化初探

位於滇、川、藏交界山區的納西族人篤信東巴敎,該敎的《東巴經》約有一千多卷,完整記錄了東巴文化藝術的形式內容,被譽爲納西族的百科全書。其中記錄了祭儀舞蹈的納西舞譜,更是罕見。

位於滇、川、藏交界山區的納西族人篤信東巴敎,該敎的《東巴經》約有一千多卷,完整記錄了東巴文化藝術的形式內容,被譽爲納西族的百科全書。其中記錄了祭儀舞蹈的納西舞譜,更是罕見。

納西族的文化淵源

納西族淵源於遠古時期我國西北部靑海、甘肅、黃河、湟水一帶的氐羌族系,經由南遷至雲南西北部金沙江兩岸與和四川西部,並與當地土著居民經過長期通婚的血族融合。於唐代,納西族地區曾是吐蕃、南詔和唐王的交戰之地,元明以來又是藏族文化南傳、漢文化北傳的交會地。《明史.土司傳》記載:「雲南諸土官中,知詩書好禮守義,以木氏爲首。」木氏家族爲麗江納西族的土司(註),深受漢文化影響,並且在元、明淸時期都被朝廷封爲世襲的土司。洪武二十九年(1396)建造的木氏土司宇琉璃宮的壁畫,風格古樸,有漢字題款;淸嘉靖二年(1523)木氏在白沙建築的大保宮,其壁畫有孔雀明王、法會圖、護法神像等藏傳佛敎的圖像及藏文題字。這些文化進入了納西人的生活及信仰,逐漸融合而成東巴文化,形成納西民族的文化特色。

納西族素有「披星載月」的勤勞民族之稱,是崇尚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民族。屬漢藏語系、彝語支系、藏緬語族,人口約有二十九萬多人,主要居住在滇、川、藏交界的橫斷山脈地區,包括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區、中甸縣維西傈傈族自治區、寧浪彝族自治縣及四川省的鹽源縣、木里藏族自治縣等地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區是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約有二十餘萬的納西族人,佔納西族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是東巴文化的保留重地。設有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館、東巴文化硏究所、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一九九七年在麗江的古城也被聯合國列爲世界文化遺產。

善於頌經、祭舞的東巴敎與圖文並茂的納西古文

「東巴文化」是納西族的東巴敎經過千年的發展與累積所形成具特殊風格的民族產物,其中包括納西族的生活及生產方式、天文、曆法、醫藥、建築物、知識系統、價値觀念、道德規範、風俗習慣等民族文化。不立寺廟、無僧侶的東巴敎是納西族主要宗敎。篤信東巴敎的納西族人相信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都有神靈,所以對天、地、山、水、木、石、鳥、獸等自然萬物都非常崇敬;並且相信人有靈魂,對祖先及生命的崇拜也有祭祀的儀式。占卜除了用於祭祀也是東巴敎重要的行事方法,舉凡婚喪喜慶、生老病死、放牧行獵、播種等等都以占卜決定。

自唐代起,納西族與外圍地區有較多的接觸,因而東巴敎在形成與發展過程之中,不但受西藏原始笨敎的影響甚巨,同時也受到藏傳佛敎及道敎的影響。東巴敎以其宗敎祭師「東巴」爲主事者,他們都能熟練地吟誦著東巴經文,跳著東巴祭舞來進行儀式。「東巴」意指納西族的智者,也是東巴宗敎智者之稱,這些東巴祭師們皆尊崇丁巴什羅及阿明什羅兩位東巴敎祖師爺的遺示來主持所有的祭儀。納西族的東巴善於歌頌經咒、舞跳神,兼爲族人的長者,是人與鬼神之間的溝通者,也主掌著納西族群的婚、喪、喜、慶、祭天地鬼神、祖先及大自然的祭師。而且他們精於詩、歌、樂、舞、畫、卜算,不同於一般只會行巫術的巫師。祭師「東巴」都是男子,屬世襲制,只有少數是拜師者,平時仍以耕種或其他的工作爲主,做東巴只是一種副業,但只要曾經成爲東巴一輩子都是東巴。

納西族創造了一套古文字,它保留有大量的圖書記事。這些象形文字最早是刻於木石上面,族人稱之爲「森究魯究」。自古以來,納西族的東巴們使用這些象形文字記載歷史、編寫神話以及祭神驅鬼的祭詞,並用這些文字傳承知識及文化。隨著記事的增多,納西先民又發明一套標音文字體系,一個音節一個符號,可記錄繁雜的語言,提高了文字功能,又可縮短書寫時間,稱之爲格巴文(格巴意爲弟子)。

這些經書約有一千多卷,其中包括近百個宗敎祭祀及占卜儀式,經書中不但有納西族的祖先、鬼神、自然、圖騰等方面的神話傳說,而且記錄了東巴舞蹈、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的內容。這些上千萬字的象形文字經典,稱爲《東巴經》,被譽爲納西族的百科全書。今日的東巴們仍熟讀《東巴經》,承續著祭儀的範本,被標榜爲「仍存活的圖畫象形文字」。

東巴的舞蹈──東巴磋

東巴舞蹈主要分神祗舞及禽獸舞兩類,神祗舞表現是以丁巴什羅爲軸心的神譜系列,這些神祗都是嫉惡如仇、智勇雙全的神;禽獸舞則爲神祗的坐騎或保護神,這兩類舞蹈相互搭配(如跳丁巴什羅時需跳白色神馬舞)。除了神祗舞與禽獸舞之外,還有戰爭舞、燈花舞、法杖舞、降魔舞、弓箭舞、刀舞、鼓舞等等。

納西族人稱東巴們跳的舞蹈爲「東巴磋」,「磋」即「跳」的意思,所以東巴舞又有有「東巴跳」之稱。東巴舞有五十多種項目的記載,其中有有些雖然冠上不同名稱卻有相同的舞義或舞的形式,是屬於儀式性的舞蹈形式,而且都有故事內容,包括敬神、請神的迎神舞,模仿神祇坐騎或護神的動物舞,鎭魔驅邪及持法器的舞蹈,分述如下:

一、迎神舞(普老磋):爲舉行超渡、祭風、消災、求壽等儀式,不同的神祇有不同的請神舞蹈。如,丁巴什羅舞、薩依歪德舞、亨英格空舞、洛巴通構舞,蒙布如榮舞、格襯襯舞、古生扣巴舞、松余進古舞。

二、動物舞(商依磋):求威靈儀式和大型法會時,模仿動物姿勢的舞蹈。如,金色神蛙舞、白海螺獅舞、大鵬鳥舞、五龍舞、犛牛舞、象舞、虎舞、蛇舞、白鶴舞、孔雀舞。

三、戰神舞(高磋):爲請神鎭鬼或爲死去的有功武官舉行超荐儀式而跳的舞蹈。如,勒九敬久舞、羽培爪索十。

四、驅鬼舞:爲驅惡除魔而跳的動作。如,鎭固斯麻舞。

五、法器舞(孟突磋):爲喪家作超度儀式時跳的舞蹈,舞時手持木雕小神塔,和繫有紅、黃、白、綠布條及銅鈴的法杖。如,降魔杵法器舞。

東巴跳舞都要身著法衣法袍,頭戴五佛神冠,手握板鈴、長矛或法杖,配合著鑼鼓聲而舞動。音樂的配器有大圓鼓、扁平銅鑼、鋩鑼、海螺、手搖鼓、牛角、銅鈴等,由專人在旁爲東巴伴奏,或由他們自己擊奏。經常是二拍或四拍的簡單節奏。舞蹈時,一般有獨舞及群舞,群舞時由一位東巴領舞,其餘則跟隨著齊舞。在舞蹈中東巴們經常持具而舞,除扁鈴、手鼓之外,尚有刀、弓、箭、犀牛尾的手具。

罕見的納西舞譜

東巴舞屬於較原始藝術的形式,是融多種原始宗敎儀式的觀念,以武術、兵器、樂器的運用爲特點。每個東巴的動作多必須依照舞譜的記載,不可以隨興地自我編創而舞。動作的精力較屬於直接的、有重量的、控制的、沈穩的,是屬於線狀的流程進行與情境的營造。

這些舞蹈都記錄在東巴經文裡,這份罕見的納西舞譜是由歷代學識淵博的東巴,以象形文、符號、或加標音的字號等形式,組成的圖書式句型來表示。舞譜中以一句或多句用以描述一個舞步的跳法,一句一義甚至有多義者,於句中會有名稱的標示、細節及過程的詳載。

東巴舞譜中採用的符號可分爲四種:

一、舞碼符號:一個符號代表一支舞碼。用神或動物的代表性符號再加上一個舞字即爲舞名。

二、動作符號:畫出動作的線條或姿態,再以字義註名動作,如回身、深蹲,或借字代義,如旋轉用「轉經」代之。也有藉日常生活可見的行爲來提示,如孔雀喝水、壓魔,另外也有步伐及方向的符號。

三、敍述符號:用文字符號講述細節如數目、顏色、舞的源由及舞譜上的連接,用以貫通上下文義或舞蹈。

四、圖型符號,經書的開頭、段落、句號、收尾,用特定的符號表示。動作的過程、次數、姿態、方位、特殊動作或技巧,道具的應用,上場人數、及舞出者的造型揷圖。

舞譜除了記錄舞蹈跳法之外,還包括法器的使用方法,如:皮鼓、鋩鑼、板鈴、長劍、手搖鈴、白海螺、弓箭、念珠、燈、花、火把等。其中並記載鼓聲的運用以掌握儀式中舞蹈的節奏、步伐、場面調度及隊形的變化。

東巴文化在現代

一九九九年「中國麗江國際東巴文化藝術節」在麗江舉行,除了戶外的祭風、祭天、體育場的開幕式大型歌舞《東巴魂》、納西古樂、當地文化團的舞劇《藍月亮》等表演節目,以及廣場從白天到夜晚的民間歌舞及溝火同樂之外,每天早上於國際文化交流中心舉行的「'99中國麗江國際東巴文化學術硏討會」,有分別來自日本竺波大學的人類學敎授、英國愛丁堡大學的敎授及美國、荷蘭等,十六國三百多位專家學者與會。多國對東巴文化有硏究的學者,進行學術報吿與硏討。硏討會上不但各國學者分別以自己國家的宗敎或生死觀與東巴文化做比較,也有對東巴的經文、占卜的形成以各種不同的硏究角度硏討,不同於其它的歌功頌德或重複已存在的論述。

一星期的藝術節旣豐富又精采,而當地的黑龍潭、博物館、四方街、木府、五鳳樓、古城都是如詩如畫的觀光景點。筆者雖曾多次到麗江及其它納西族自治區,卻以此次獲得的資訊爲最豐富。不但可看到完整的東巴傳統祭儀,又可看到各地來的納西族民間舞如:阿麗哩、娥姆達、哦熱熱、熱美搓等等,及他們發展的舞劇。但令人隱憂的是:具有明顯異文化色彩的東巴文化,因今日麗江旅遊業的興起,大批旅客紛至沓來;一方面雖可爲麗江地區帶來財富,相對的,外來文化的衝擊,粗製濫造的東巴字畫及工藝品充斥了古城,而有保留價値的文物卻不斷地流失,已顯現出缺乏規劃盲目開發的後果。五年前初到麗江仍可以看到滿街的婦女仍披著羊皮、穿著傳統的披星載月服飾,悠游地穿梭在小橋流水的美景中,此趟到麗江,街上已剩下約三分之一的年長婦女仍穿著傳統服飾,年輕的幾乎都已穿上外來流行的衣飾。祭儀也如今日台灣的原住民祭儀一般,從外地湧來了許多攝影者或採訪者,他們毫不尊重地穿梭在儀式的進行間,嚴重破壞了儀式的嚴肅性,從而變成了光觀祭儀!

:土司,爲明朝地方官首長名稱。

參考書目:

《東巴神係與東巴舞譜》,戈阿干著。

《納西古代舞蹈和舞譜》,楊德鑒等著。

《祭風儀式與木排畫譜》,和志武著。

《東巴文化辭典》,李國文著。

《多元文化與納西社會》,楊福泉著。

《雲南民族學報》

相關書目:

東巴方化硏究,白庚勝著。

 

文字|胡民山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舞蹈系講師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夏佑體驗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