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左至右為荷蘭籍的比賽觀察家阿林克、國内知名學者樊慰慈、韓國音樂經紀人Soon-Deog Kwon。(賴惠娟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表演藝術比賽面面觀/他山之石/音樂

比賽已經太多?

樊蔚慈訪音樂比賽觀察家阿林克與Soon-Deog Kwon

音樂比賽是藝術性的競賽,名次的決定一直是個難題,而今日的音樂生態是以名次論英雄,卻忽略了音樂比賽中講求個人藝術特質難以決定的部分。

音樂比賽是藝術性的競賽,名次的決定一直是個難題,而今日的音樂生態是以名次論英雄,卻忽略了音樂比賽中講求個人藝術特質難以決定的部分。

這次新象藝術經紀公司舉辦的「阿格麗希音樂節」中,由鋼琴家阿格麗希邀請國外著名的音樂比賽觀察家、「阿林克-阿格麗希基金會」(A1ink-Argerich Foundation)創辦人阿林克來台舉行有關國際鋼琴比賽的講習會,同行的還有韓籍旅奧音樂經紀人、也是韓國「阿格麗希音樂節」的主辦人Soon-Deog Kwon,這兩位長期觀察國際音樂比賽,接觸許多年輕的音樂家,也對音樂比賽影響音樂生態有深入的研究。藉由這次機會,本刊特邀請國內對於世界性音樂比賽從事長期研究的音樂學者樊慰慈,與他們二位共同討論國際音樂比賽對於音樂生態的影響。以下即是此次對談的內容:

是比賽還是私人關係的網路

樊慰慈(以下簡稱樊):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在座的二位,在本身已具備高度音樂能力的大前提下,新人要經由哪一種途徑比較能順利登上演奏舞台?通過國際比賽考驗或是經由私人關係的網路?

阿林克(以下簡稱林):我聽過這個問題不只一次,尤其是在亞洲家庭,小孩能力很好的家長,他們小心地策劃,參加比賽,尋找機會。把考試表現得像演出,彈得很精確,但這是不對的,你要演奏得自在,當然你要有程度,好的技巧,但千萬不要模仿別人,要有自己的風格。

:我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爲知道很多國際音樂經紀人與樂壇新秀簽約的條件和考量,就是一定要得到最高榮譽的人才會被邀請,他們不要拿小獎項的人,除非是首獎得主,才會幫他辦音樂會,這眞是令人感到無可奈何的現實。

Soon-Deog Kwon(以下簡稱K):在南韓也有同樣的問題。我認爲日本比台灣、韓國好一些。在韓國有大約一百五十所學校有古典音樂系,每年有許多人畢業,但是很少有人想我能怎麼做可以對文化有所幫助。布達佩斯與維也納也每年舉辦一堆音樂節,帶來許多遊客、金錢,而且讓音樂家有演出機會。這些國家每年就在辦音樂節,柴科夫斯基音樂節、莫札特音樂節等等,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他們不製作電視,不製作別的事,只做音樂節。這也是韓國音樂人要思考的地方。當然我們不可能像柴科夫斯基音樂節或華格納音樂節有一百五十年歷史,但我們必須思考學習爲何奧地利政府、德國政府可以這樣做。

:這有一個問題,你剛才說有一百五十年歷史,這是奧地利傳統,但如果在南韓是一種新的東西,如果要用一樣的模式,要花許多時間。

K:這需要很長的時間沒錯,但我的想法是,有人需要開始學習,什麼是我們需要的,而不是不知道我們需要什麼,只是空等事情自己發生,南韓政府關心新的企業公司,但文化事業,如古典樂只是放在最後。

名次論英雄?

:對,這對一般社會來說通常非常困難。音樂比賽你必須選出第一、二、三名,就像運動比賽。這對美國社會來說,尤其困難。一定要有人是第一或特別的,這一直是比賽中的大問題,你不能說他是第一就是最好,名次一直是個難題,但又必須決定。許多經紀人以名次來決定替誰辦音樂會,我很不以爲然,他們應該用耳朵自己決定這些人的程度。我知道有許多很好的音樂家,他們不能參加比賽,因爲有些會緊張或其他理由;有一個彈得很好的希臘鋼琴家,曾參加許多比賽,有時得到好成績,有時候沒有,但那時並沒有很多希臘音樂家,所以他還算幸運,可以得到許多音樂會的演奏機會。但有些人比賽有好成績,但是音樂會並沒有表現得很好,所以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Mr.Kwon來台灣也見過一些台灣的音樂家,根據你的觀察,台灣跟韓國其實很像,每年有成千上百個人從音樂相關科系畢業,其中不乏表現優異者,但他們缺乏表演舞台,對未來感到徬徨。如果我們有國際性的音樂節,或舉辦大型的比賽,你覺得這是必要的嗎?還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大賽已經太多了,不需要在台灣再加一個?

利用音樂節作為交流的媒介

:這有許多不同的觀點,有許多的比賽,尤其在歐洲,已經飽和了。我想如果你住在歐洲,在歐洲旅遊很容易,所以對學生來說,他們有許多的選擇;但是在亞洲就不同了,如果你一直待在自己的國家,你可能會不知道現今的趨勢,或許你的程度在這裡不錯,但你還是不知道你在國際間的程度是如何。我覺得要讓一個國家國際化,國際性的比賽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但還是不夠,所以多辦一些夏令營或音樂節,邀請一些國外的教授來這互相交流,多一些活動,學習不同國家的音樂及文化,那是很有幫助的。我想台灣做的還不夠,雖然有,但是可以更多。

反觀大陸,這五年多了許多活動,尤其是北京,許多很棒的人去,舉辦許多大師班,我到那邊很多次,你可以發現,許多大陸鋼琴學生參加國際大賽都得到很好的名次,如果以投入的比例來說,他們這方面是很成功的。

:我們在台灣該怎麼做?我想跟韓國一樣,面臨相同的問題,我們有比賽,但大多只是一般性的,並沒有比較特殊的,而且往往是辦了一次國際性的活動,卻不知道下一次在哪?

:如果政府願意支持是最好不過的,因爲現在已經開始有這些活動,如果能夠得到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補助,就可以把活動轉變成常態性的。

獎金?演出?

K:韓國的音樂比賽很多,但沒有什麼國際型的,只有一個「東亞」。

:我聽過,規模很大,而且獎金很高。

K:我曾告訴他們,不能只提供獎金,這是不正確的,獎金應該少一點沒關係,但是要提供表演機會,才是比較好的做法。如果有一天,我們提供許多出國的表演機會,幫他們付這筆錢,不用五年這個比賽就會出名。

:在西班牙有一個比賽,這個比賽越來越有名,因爲主辦單位很有錢,可以提供樂團,並提供得獎者演出機會。

:那是聖坦德(Santander)國際鋼琴大賽,或許台灣能擁有一個規畫健全的國際性比賽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舉辦一個比賽是很簡單,但是要辦得好就很難了,不能只給獎金。

K:我有一個很棒的小提琴手,曾參加許多大賽,得到很好的名次,他現在二十八歲,他說:「我沒有從比賽中得到任何東西,除了錢,這並不是我的目標」。

:我覺得年輕的音樂家,有許多培養自己的方式,比賽是其中一個,但是要愼選適合你的比賽,而且要找一個好的經紀人,因爲還是需要有演出來增加推銷自己的機會。

:今年范.克萊本大賽有許多制度及規則上的改變,譬如取消往年由范.克萊本基金會提供第一名得主在卡內基廳的演出,但前三名將有同額的獎金及未來演出的機會。

:這樣的改變,主要的因素在於要判斷誰是第一或第二名,是很困難的,所以現在這個比賽前三名得到的獎勵都是一樣的,不像有些比賽差很多,所以對程度平均的參賽者,這種新做法是很好的方式。

大賽的選擇

:許多年輕的台灣音樂家問我,自己應該參加國際性比賽嗎?有些人對自我有很高的期盼,程度也不錯,但是不知如何踏出這一步。

:大賽的選擇,必須考量音樂家的人格特質,我們知道許多音樂家,許多人需要這樣的機會去讓自己成熟,讓自己更好,參加比賽是讓自己達到最高處的好方法,但你必須在自己的特質與比賽間達到平衡。當你達到高處時更應該小心,因爲有許多人會談論你,當你年輕時要更小心,因爲你的經歷還不是很多,更容易受到傷害。最重要的是,你要讓自己覺得舒服,因爲你是表演者,你要讓自己舒服,才能表現你想表達的音樂。在台灣,必須面臨另一個問題,參加比賽,大多數都必須經過長途的旅行,得花許多錢,而國際上大多數小型比賽並不提供旅費,這也是需要考慮的。

 

整理記錄|陳筱如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