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度聽障的鍾宜芳,在比賽時彈奏古箏。(台北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 提供)
特別企畫(三) Feature 挑戰極限

世界 會看見他們發出的光

建構殘障藝術展演平台的「北銀身心障礙者才藝獎」

殘障,以往意味著凡事不能,而今卻有著無限可能。

北銀公益慈善基金會透過彩券盈餘挹注藝術界,從「用藝術送愛心」的構思原點出發,發掘國內具有藝術資質的身心障礙者,「第一屆北銀身心障礙者才藝獎」於是成形。

殘障,以往意味著凡事不能,而今卻有著無限可能。

北銀公益慈善基金會透過彩券盈餘挹注藝術界,從「用藝術送愛心」的構思原點出發,發掘國內具有藝術資質的身心障礙者,「第一屆北銀身心障礙者才藝獎」於是成形。

PROGRAM 台北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燦爛的光芒」音樂會

TIME 12.17

PLACE 台北市中山堂

INFO 02-27093788

聽覺是音樂家的生命,那麼,失去聽覺的人,執意要去學需靠耳朵辨識、聆聽的音樂演奏,豈不是在挑戰不可能的任務?今年六月在中山堂北銀身心障礙才藝賽中,許多人看到重度聽障的鍾宜芳,以古箏參加表演類的競賽時,心裡都有這樣的疑惑。

然而,當這個十九歲的少女,換上一身中國古典味的淺色旗袍,落落大方地登台時,那態勢已有大家風範。雖然裝了電子耳,但是大部分的高頻音對鍾宜芳來說,還是朦朧而零碎的音符。因此她彈得非常用力,熱情激昂的琴聲,或正顯示了她強韌的生命力。

殘障,以往意味著凡事不能,而今卻有著無限可能。

挖掘身心障礙藝術家

不少身心障礙者在藝術上才華洋溢,卻未必能有機會獲得專業肯定,如果有了機會,像國際知名的盲人男高音波伽利、小兒麻痹的小提琴家帕爾曼、失聰的貝多芬和史麥塔納,也能克服殘缺,在音樂成就上得到全世界的認同。北銀公益慈善基金會即希望透過彩券盈餘挹注藝術界,從「用藝術送愛心」的構思原點出發,發掘國內具有藝術資質的身心障礙者。

基金會總幹事蔡惠媛表示,她原本就想成立一個殘障藝術的展演平台,讓創作者和喜愛且需要藝術作品的人,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達成夢想。這樣的信念結合了公益,「第一屆北銀身心障礙者才藝獎」於是成形。

從公布到截止,短短兩個月便收到全台各地的一百六十八件參賽作品,其中表演藝術類就有九十二件。總獎金高達兩百二十萬元,是身心障礙才藝類比賽中金額最高者,無怪乎參加者眾;有視障、聽障、肢障團體,也有單刀赴會的個人,不少人已是身經百戰,中國笛好手林景陽和古典鋼琴家黃東裕甚至錄製過CD。

家人的支持,殘障藝術家的最大動力

每個參賽者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評審之一的申學庸對玻璃娃娃組成的「小巨人二重唱」一直念念不忘。「我聽得眼淚直流,因為他們唱歌時眼睛都有笑」。明明只剩上半身的玻璃娃娃,運氣練唱都是困難的工作,但台上的他們,專注嚴肅,並努力傳達「快樂」的權力。

記憶最深的則是比賽中以吉他自彈自唱的精神障礙患者劉中銘,目前仍在榮總接受治療中。他在台上說了一段話,聞者為之動容。他說的是:「謝謝媽媽,二十年來始終沒有放棄我!」

蔡惠媛為此更肯定家人的支持對殘障藝術家的重要。在比賽過程中,她特別注意到,以爵士鼓比賽的重度智障患者王銘遠,在台上不時回頭看看父親;父親微笑頷首鼓勵,王銘遠就會愈打愈起勁。父子間的親密互動,一起完成了《青春鼓王》的演出。王銘遠從小就是個唐氏症寶寶,直到八歲才學會走路,父親本身熱愛鼓樂,正好提供王銘遠音樂薰陶的環境。今年十九歲的他,已經得過打擊樂的冠軍。

身心障礙者需要的是更多的表演舞台和機會,這群生命勇士自百人中脫穎而出,十二月十七日將在中山堂再度聚首演出,為首屆北銀身心障礙才藝獎劃下完滿的句點。

 

特約採訪|陳思涵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