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許多著名的交響樂團的名稱,會加上「廣播」二字呢?原來這些交響樂團多隸屬於廣播電台,服務於廣播節目需求,卻也因此營運良善,,無後顧之憂,也造就更上層樓的藝術成就。然而這些得天獨厚的樂壇驕子,隨著古典音樂的式微,也必須另求出路,自立自強……
經典二十:楊頌斯&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11/25~26 7:30pm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當著名的指揮家楊頌斯(Mariss Jansons)即將率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Symphonie-Orchestra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來台的訊息發出,可預見的,音樂界又將掀起一股熱潮。當陶醉在世界頂級樂團的音樂聲中,您是否曾想過,為什麼許多著名的交響樂團的名稱,會加上「廣播」二字呢?
廣播交響樂團的職責,是給電台錄製音樂作品和進行音樂會實況轉播為主。與其他的樂團相比較,在某些程度上是較為幸運的。它不需要政府的音樂會演出補貼,不靠唱片錄音來維持生計,來自強大的經濟後盾支持使它的營運從來不受到威脅。在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上,它無疑是非常得天獨厚的。
廣播助瀾,影響力無遠弗屆
例如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BBC Symphony Orchestra,是屬於英國廣播公司(BBC)所有。在廣播公司的全力支持下,不僅支付團員薪資,更鼓勵團員演奏新的創作。在心無旁鶩下,樂團除了勇於嘗試新作品之外,並訂定時間全力加緊練習而不稍懈怠,更能接受各式音響效果的嘗試與挑戰,至今有最少首演過一千首新作品的紀錄。不僅對作曲家有實質上的鼓勵,更對推展當代音樂有深厚的貢獻。雖然在傳媒生態競爭的影響下,古典音樂電台的式微使得廣播交響樂團逐漸轉型:新觀念一直出現在廣播節目中,一般交響樂團所有的音樂會演出、國內外巡迴演出、錄音、出版等樂團也都有了;而且樂團也「加」演了商業性的節目錄製,世界著名的CD出版公司也經常與樂團合作,樂團已學會為自己開創新的道路。
廣播交響樂團還有別於一般樂團的另一個優勢。BBC廣播交響樂團曾號稱其為全世界聽眾最多的樂團,為什麼呢?一般交響樂團現場演出時觀眾有限,三千人就算是大場面了;然而透過露天演出、唱片、CD、錄音帶,或電視、收音機的廣播,聽眾人數之多可以想見,這也就是BBC交響樂團聽眾最多的原因。事實上,人們對古典音樂的欣賞是有需求的: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和地方性的廣播網仍舊繼續播送著每日的節目;戰爭中的軍事節目最初只有娛樂性的音樂內容,但很快地就接到了播送古典音樂的請求,於是,從屬於英國廣播公司的所有樂團便開始為這類節目而演奏和錄音。除了廣播以外,他們還在臨時的大廳或廣場上為部隊、工廠或公眾舉辦音樂會。值得一提的是,在戰爭中,人們在廣播裡最早聽到的作品是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七號交響曲,這部樂曲的總譜還是從德國軍隊重重圍困的列寧格勒透過外交包裹運送到英國的。戰後,儘管大量的廣播節目和唱片的錄音佔據了BBC交響樂團的主要活動內容,但是樂團仍舊有自己的演出季,並且透過現場直播的方式透過廣播放送。
廣播樂團形成網絡,壟罩音樂生活
在一八六八年明治天皇登基後,日本全國掀起的全盤革新運動,在音樂的領域亦然,當時西方音樂也被狂熱地引進日本。當然,教那個時代的日本人去吸收西洋音樂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西洋音樂與日本傳統音樂的形式截然不同。然而,日本人仍以極大的熱忱將西洋音樂從最基礎逐漸地吸收並讓其生根茁壯,這一切努力導致日本在六十年之內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交響樂團,並將此團名為「新交響樂團」。而日本NHK廣播電台自從「新交響樂團」成立以來,即一直給予贊助支持。到一九三六年,樂團就與NHK廣播公司訂立合約,定期播放音樂,讓觀眾常常得到聆聽的機會。一九五一年NHK電台宣佈提供「新交響樂團」一切資助,此後該團即以「NHK交響樂團」之名而聞名遐邇,成為日本、甚至亞洲最好的樂團,現更躋身為世界級樂團之林。
此外,廣播的網絡在德國也發揮了相當大的效用。例如戰前在慕尼黑就已經成立了第一家廣播樂團——慕尼黑廣播樂團,而戰後的德國,廣播電台紛紛恢復或建立,其中對於德國人的音樂生活產生巨大作用。不僅是他們每日播送的大量音樂作品,更是在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下相繼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廣播樂團。再加上原先就附屬於廣播電台的樂團,構成了一張無形網絡,將整個德國完全籠罩,使音樂的影響力擴散到每個地區、每個城市和每一個人。在這張大網中,最有影響力的樂團除了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以外,還有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德國西南部廣播交響樂團和德國北部廣播交響樂團等。這些樂團的存在對現代德國的音樂文化所產生的影響由此可見。
廣播交響樂團的編制,在這些年間,也有顯著的變化,最明顯的例子是在一九三○年,剛剛組建的BBC交響樂團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時,一百一十四名演奏家的可觀陣容讓那些習慣了十幾個人的廣播樂團大吃一驚。然而隨著時間的演進,交響樂團人數彈性也變得愈來愈大,如今樂團得以組成演奏三管編制的超大型樂曲,當然也可以在必要時化成小型的室內樂。
時移事遷,也得自立自強求生存
廣播帶來的便利,使得古典音樂更易走向大眾,但當廣播無力受抗於音樂的商業性,交響樂團也必須承受如此的轉變。自我覺醒之後更要自我改革,如柏林廣播交響樂團,雖為當地第一個成立的廣播樂團,最初將音樂會限制在廣播服務的範圍內,完全依靠廣播管理機構資助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在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於一九五三年脫離美占區電台時,曾經一度陷入生存危機之中,他們失去了經濟支柱,也瀕臨解散的境地。但是由於樂團的全體成員奮發圖強,並且自主經營,終於一步步走出困境。
公開及公正的樂評,及透過廣播、電視、CD等的嚴格考核,才有可能造就出一流的交響樂團。雖然廣播交響樂團有優渥的背景,能使得全世界有眾多的聽眾收聽,但相對的,有多少聽眾,便需要接受多少的嚴苛檢視,像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從誕生之日到如今還不到半個世紀,即成為世界一流的交響樂團,在短暫竄起的時空內,經歷嚴峻集中的考驗,成為交響樂團的翹楚,更塑造出完美與經典的鋒芒。
參考資料
周遊《世界著名交響樂團與歌劇院》,台北:揚智文化,民90
徐頌仁《歐洲樂團之行程與配器之發展》,台北:全音,民72
張渝役《世界著名交響樂團》,台北:文鶴,民88
張慧真《交響樂團的經營與管理-職業交響樂團的專業營運: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個案研究》,台北:麥田,民93
一流指揮掌舵 優質音樂家加持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擁有三個樂團,從戰前成立的第一個樂團——慕尼黑廣播交響樂團,到戰後幾乎同時開張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Symphonie-Orchester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和巴伐利亞廣播管絃樂團之中,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可說是最突出、而且被認為水準最高的一個樂團,不僅有大量大編制的交響樂錄音,更有豐富的室內樂錄音。至今所有在樂團擔任過音樂總監和指揮的人,都是當時備受國際讚揚的音樂家。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成立於一九四九年,至今它的運作、財政以及組織都是由慕尼黑巴伐利亞廣播公司所管轄。當年在電台的努力下,由指揮家歐根.約夫姆(Eugen Jochum)籌備創立,擔任第一任的首席指揮的他很快地募集各聲部傑出的器樂演奏家及室內樂高手作為樂團各聲部首席,優質的音樂家們讓此團在創團之初便有著一流聲勢,也使這個樂團能以最快速度達到世界頂峰。特別的是,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八十五歲生日時,也特別回到自己的家鄉慕尼黑慶祝,不僅成為樂團第一位客席指揮的當然人選,並且在音樂會上指揮了他自己的作品。可惜不久後,理查.史特勞斯便與世長辭。
與其他廣播樂團一樣,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除了大量的演奏作品之外,也以音樂會和廣播錄音肩負起推廣及教育當代音樂的使命。在約夫姆的調教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成為德國最出色的廣播樂團,躋身於世界領先地位。有別於前任音樂總監馬捷爾(Lorin Maazel)以大師曲目為主,現任音樂總監楊頌斯(Mariss Jansons)對曲目安排更加寬廣,更富彈性。指揮與樂團的完美組合,將是無可挑剔的精采呈現!(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