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小百花越劇團茅威濤(右)陳曉紅(左)的梁祝以扇子隱喻蝴蝶。(黃醒醒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死的藝術彩蝶—梁祝 /戲劇篇

大江南北 蝴蝶翩翩傳唱人間

各地戲曲劇種中的《梁祝》

《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孟姜女》及《牛郎與織女》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其中,《梁祝》情愛的纏綿繾綣是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對中國的表演藝術影響極為深遠,音樂和電影之外,這對堅貞的愛侶,似乎還承續哭墳化蝶的餘韻,在化蝶之後以翩然舞姿穿梭在大江南北各劇種裡,宣示她們堅貞不渝的愛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白蛇傳》、《孟姜女》及《牛郎與織女》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其中,《梁祝》情愛的纏綿繾綣是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對中國的表演藝術影響極為深遠,音樂和電影之外,這對堅貞的愛侶,似乎還承續哭墳化蝶的餘韻,在化蝶之後以翩然舞姿穿梭在大江南北各劇種裡,宣示她們堅貞不渝的愛情……。

如果在中國的地圖中心劃上一個十字,你將發現《梁祝》以川劇、越劇的風貌由西到東,橫亙長江流域到華東的出海口,長江流域本是黃梅調的故鄉,黃梅調電影《梁祝》又是傳唱最廣泛的。縱貫線的分身則有:黑龍江省的龍江劇,陜西的秦腔,北京的京劇、山西的晉劇,河南的豫劇,廣東的粵劇和台灣的歌仔戲……或許正因為如此,山西人不叫她《梁祝》,反而稱呼《雙蝴蝶》。

越劇、豫劇、龍江劇  詮釋梁祝各擅勝場

浙江省小百花越劇團二○○六年推出《梁山伯與祝英台》至今演出已逾百場,劇中以扇子隱喻蝴蝶,在動作、調度、情感、意象四元素的提升上,使得梁祝二人相遇、相識、結拜、分離、訣別呈現既古典又現代的舞台語彙。加上《詩經.邶風.擊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多次吟誦和《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主旋律的反覆出現,聽來不僅親切,也符合「重複就是強調」的理念。

台灣豫劇團劉建華的〈憶十八〉,形象清新又討人喜愛,功夫得自河南省豫劇一團高級講師陳安福親授。劇中梁山伯回憶起「十八相送」時喜孜孜、樂不可抑!倒數兩句的「叫四九奔祝莊我心花怒放,恨不得插翅飛到她身旁。」形象地傳達梁山伯這隻呆頭鵝終於了解女兒心的妙處……也不枉費二○○七年八月下旬的我在颱風夜裡冒著風險搭車到淹水的高雄看戲。

和〈憶十八〉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流行於黑龍江省的龍江劇。形成於一九五○年代,一九六○年八月正式命名的「龍江劇」是由「二人轉」、「拉場戲」、「影腔」、「民歌」融合而成。黑龍江省龍江劇院院長白淑賢說,龍江劇呈現的〈十八相送〉是以四生四旦的形式演出,舞台效果類似歌舞劇,不同於越劇的以女性反串男性,龍江劇是以男演男、以女飾女。

川劇《柳蔭記》變身京劇,晉劇杜玉梅演英台知名

《梁祝》進入四川之後叫做《柳蔭記》,說的是兩人柳蔭下相逢、八拜之交的故事。成都市川劇院副院長陳巧茹最常搬演的是其中的〈送行〉和〈訪友〉兩段,〈送行〉中的歡樂與期待和〈訪友〉時被梁山伯誤解的內心戲和唱腔最能考驗川劇祝英台的功力。特別一提,《柳蔭記》一九五○年代改編為京劇,由葉盛蘭、杜近芳演出,預定今年拍成京劇電影的《柳蔭記》曾由江其虎、李勝素在台北國家戲劇院上演。另一個京劇版本是程硯秋於一九五四年推出的《英台抗婚》,其中的〈抗婚〉、〈祭墳〉、〈化蝶〉唱腔悽婉,獨具風格,是程硯秋生前最後的新編劇目。

百戲爭鳴的山西省共有三十餘種地方戲曲,最知名的當數別稱「中路梆子」的晉劇。大同市的杜玉梅是晉劇名演員,她和李愛梅主演的《雙蝴蝶》風靡了半世紀,極受鄉親喜愛。杜玉梅幼時居住懷仁縣農村,十歲就加入農民自組的業餘戲團,當年老師傳授她的頭齣戲就是《雙蝴蝶》中的梁山伯。一九五五年愛唱戲的她虛報年齡為十二歲考取大同市立劇團,此後業餘的梁山伯就變成了正職的祝英台。

晉劇《雙蝴蝶》的〈英台抗婚〉和〈樓台會〉的唱段是杜玉梅最刻骨銘心的。她說:祝英台一角以情為主,不需太多做工,按行當分屬於閨門旦又接近小旦,羞答答的詞句青衣表演唱不上去,花旦唱工又嫌太多,是一齣難度極高的戲。她又說:祝英台在劇中是千金之軀但是志氣高,求知欲和男人一樣,對於愛情她勇敢地把自己許出去。面對父權高高在上的傳統制度她無法選擇不嫁,但是她可以用生命表彰愛情的可貴。因此能傳頌千古,深得晉劇迷喜愛。

秦腔〈樓台會〉重頭戲,英台做表細膩難演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人民亂吼秦腔……聽過秦腔慷慨激昂、渾厚深沉又蒼勁悲壯的腔調嗎?秦腔不是用唱的,是用吼的!齊愛雲《王魁負桂英》的「打神告廟」一折的水袖功和激昂聲腔,最令人震懾。秦腔素有「中國百戲之母」的美稱,是現存最古老的聲腔,也是豫劇、晉劇、河北梆子的聲腔鼻祖。現年六十五歲從藝五十年的廣雪琴是西安秦腔劇院藝術社的骨幹演員,也是梅花獎得主齊愛雲學唱《梁祝》的師傅。

廣雪琴給愛徒齊愛雲的點撥是:秦腔《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正小旦戲,五十分鐘的〈樓台會〉是核心唱段,劇情表述梁山伯不理解祝英台的立場和委屈,因此祝英台不能有大幅度的動作,只能以情打動觀眾,既要勸慰梁山伯又要能感動人。年輕演員對於內心戲的領悟力有限,因此演員都是在飽嚐人生滋味後唱腔做表更為細膩感人,所以秦腔《梁祝》的好角兒難求。

倒是幸福如我者作為一個觀眾,大江南北,看蝴蝶翩翩傳唱人間。喜的是靈魂伴侶的相知相惜,怒的是父權制度的枷鎖,拆散良緣美眷,馬文才奪人所愛,哀的是她二人因情殤誤了性命,樂的是有四九、銀心插科打諢。《梁祝》不寂寞!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