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二○○八年的北京奧運正式宣告了中國的崛起,邁向開放改革的新中國展示了傲人的經濟實力。今年,中國再接再厲,五月一日登場的上海世界博覽會,將讓上海經由這個平台,躍升為國際重要城市之一。這場號稱史上規模最大,共有二百四十二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預計吸引七千萬人次參觀的國際盛會,不僅中國政府提撥四十二億美元經費,上海市更再投注了四百五十億美元提升大眾運輸和公共設施,讓地鐵長度倍增至四百二十公里以迎賓。

到底讓全世界注目的上海世博有多夯?根據統計,二千四百萬張門票預售目標在三月底已完成百分之九十三,定價人民幣一百九十元的開幕日門票早已銷售一空,人民幣一百六十元的平日普通票在網路亦喊價到三倍。而台灣,也將在睽違四十年、自年參加日本大阪萬國博覽會後,以「山水心燈」重回世博。國內各大旅行社紛紛推出旅遊套裝行程,台北上海直航的機票漲了八成依舊搶手,人人都不想錯過世博熱潮。然而,我們對這個從台北直飛,只需要兩個小時航程的上海,有多少認識?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一九三○年代的上海,由於英法租界湧入大批外僑,繁華的景象就如同電影鏡頭下十里洋場的國際化氛圍,專家形容上海是當時「最成功的中國現代化社區」。重商、開放的性格,也讓上海成為當時亞洲最繁榮的國際大都會。然而,上海的資本主義性格在一九四九年後被打壓,加上西方人的撤離,而漸趨沒落。直到一九八○年之後,中國重新打開大門,改革開放的腳步,上海才重新站起來。如今,上海的人口、人民平均GDP、經濟規模、對外貿易都是中國第一大,也是外資公認最愛、跨國企業總部最多的中國城市,更是台灣人聚集最多的海外城市。

對西方人而言,上海是一個瑰麗奇幻的東方之夢;對中國人而言,上海也代表著通往世界的大門。這回,上海似乎也想透過世博,重新創造它的歷史定位。它不再以樓高、房價高、奢華敗金定位自己;上海或中國清楚,要和世界級城市並駕齊驅,不只是努力建設硬體,更要成為有藝術與文化的都會,除了表象的耀眼,內在也得迅速累積文化的底蘊。因此,在一百八十四天中,將舉行兩萬場以上的知名表演團體的文藝活動。卅二個室內外演出場地,平均每天的場次將超過一百場,估計容納的觀看人數在二十萬以上,節目總數為八百○七個、總場次一萬七千二百八十八場。然而,這場用錢堆砌出來的大型活動(mega event),是否會流於觀光性質的展演?會是錦上添花?抑或曇華一現?想要用藝術文化,讓帶來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上海似乎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思考。

今日的台北如果和上海比,在商業規模上也許不比上海,但在商業與文化的平衡發展上,台北卻絕對比上海要美,因此若說「城市讓生活美好」,台北絕對是一座比上海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上海,可以靠大錢辦出二○一○的世博,但若要呈現兼具深度、創意與多元的文化內容,上海現今恐怕還辦不到。城市文化是需要時間累積的,這或許是我們本期將焦點放在上海世博的同時,希望能帶給國內藝文界另一個的啟示。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