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塊動舞蹈視覺劇場」是近年來頗受矚目的現代舞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基登.歐巴任尼克以兩種不同的風格,形塑了舞團鮮明的樣貌:一種是抽象/冷調,用純粹的肢體動作和技術的運算,在時間與空間中經過。另一種是「擺在你眼前」不假修飾的寫實議題,加上文本或口白的元素之後,突顯出嘲諷批判的犀利性格。此次來訪演出的舞作《致命引擎》屬於前述的第一類,與影像科技的高度結合,被視為已將「舞蹈科技化」,也將「科技舞蹈化」!
舞蹈秋天—澳洲塊動舞蹈視覺劇場《致命引擎》
11/6~7 14:30
11/6 19:30
台北 國家戲劇院
INFO 02-33939888
“Modern Dance is not dirty word.”澳洲塊動舞蹈視覺劇場(Chunky Move)藝術總監基登.歐巴任尼克(Gedion Obarzanek)如是說,這句標語直接傳達歐巴任尼克內心潛藏的某種態度,推斷這個人應該不會是一個照常規出招的創作者。
科學系中輟生 在舞壇放肆揮灑
年輕的歐巴任尼克原來是科學系的學生,抗拒不了舞蹈的媚惑,無怨無悔地成了大學中輟生,全心投入舞蹈領域。澳洲芭蕾舞學校的訓練,讓他有機會在澳洲兩個指標性的舞團——昆士蘭芭蕾舞團和雪梨舞團當中,發揮他舞蹈表演的天分;而他對創作的熱愛,使他能夠以自由編舞者的身分為澳洲當地的舞蹈、戲劇或獨立團體進行創作之外,也吸引歐洲舞蹈界矚目,獲得邀約創作的機會,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澳洲芭蕾舞團與荷蘭舞蹈劇場二團(Netherland Dance Theatre II,NDTII)的委託創作。
不過,自由編舞者能夠發揮的空間終究有所限制,為了在創作上獲得完全的自主和自由,歐巴任尼克毅然決然在一九九五年回到澳洲墨爾本市,成立了塊動舞蹈視覺劇場。成立至今,塊動已在澳洲當地以及世界各重要的舞蹈劇場中佔有一席之地;二○○五年更獲得於當代舞蹈界中具有指標性的紐約「貝西獎」(Bessie Award)頒贈年度最佳創作大獎。
抽象冷調vs.寫實犀利 編舞風格兩面兼具
二○○一年,筆者有幸在美國與歐巴任尼克合作,體會他為NDT II編創的Cool White Fridge Knocked Over。歐巴任尼克頗為帥氣的五官下略略散發冷漠的距離感,滿心期待與這個要求可能極為嚴苛、用字也許不帶慈悲的藝術家工作,私自忖度著該是使盡全力繃緊神經投入排練的時候了;誰料,換上排練服之後的他主動打破距離,加入我們在地板上邊暖身邊談天說地了起來,帥氣依舊冷酷不再!
當年合作的作品,動作多以關節出發,發展一連串有稜有角類機械式的動作組合,加上三面漫天飛舞的方形燈具〈或所謂的白色冰櫃〉,配合《太空漫遊》的電影配樂,彷彿實踐了編舞者對太空情境的想像。無論芭蕾舞、現代舞、爵士或嘻哈舞蹈……只要舞者的好身手能為他的創意服務,各種運用肢體的方式和美學都可以存取為發展作品的元素,透過舞者的詮釋,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之間傳達出詼諧的符號與訊息。
由於這個緣分,筆者養成從旁追蹤觀察這個舞團作品和發展的習慣。綜觀歐巴任尼克的所有作品,大致可以歸類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調性;一種是抽象/冷調,用純粹的肢體動作和技術的運算,在時間與空間中經過。另一種是「擺在你眼前」不假修飾的寫實議題,加上文本或口白的元素之後,突顯出嘲諷批判的犀利性格。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作品調性,跟他私底下表現出來的個人特質類似——英俊理性的外表在開了口之後,瞬間變成幽默不絕的冷面笑將。
歐巴任尼克與塊動舞團多年來的創作累積和國際巡演,已經樹立了很鮮明的作品風格和形式,有些專業評論家甚至能夠由作品名稱的線索,立即辨識出塊動與歐巴任尼克的風格。
舞蹈的科技化 科技的舞蹈化
關於這次帶來台灣的作品《致命引擎》,是塊動舞團二○○八年首演於雪梨藝術節的作品,曾獲得澳洲表演藝術界海普曼年度大獎(Helpmann Awards)頒發最佳視覺/肢體劇場類別獎項,也拿下了號稱「電子藝術界奧斯卡」的奧地利「電子藝術大獎」(Prix ARS Electronica)。這個作品屬於前面提到的兩種創作風格中抽象/冷調的一類,沒有敘述性的故事文本。在官方簡介中,開門見山地說這是一齣「舞蹈加影像加聲音加雷射,互相啟動的新類別作品,探討人際關係與人性黑暗面」的作品。
歐巴任尼克善於用舞台和燈光共存共生的特性為作品服務;舞台可以定義區位、切割光源、或反射光源,依照作品需要設計出固定或可以移動的燈光或燈具,甚至,舞台本身也可以提供光源;光既可配合舞蹈,也能創造舞蹈於舞台燈光的區域中,巧妙地在空間中運算時間和位移,豐富而抽象的畫面有如萬花筒般,讓人目不轉睛地跟著他的編排去經驗。
在這個作品中,歐巴任尼克以一視同仁的態度對待人體、影像,甚至光與影。舞者是主體還是客體?是實體還是幻影?是主動還是被動?人是孤獨的還是群居的?又如何在道德、性向和慾望的人性枷鎖中脫困?這些問題套用在影像與光影上,經由人產生的影像與光影,是主、是客、是虛還是實?迴旋於這些提問之間,成為他最有興趣辯證思考的創作方向。舞蹈存在於光、影和音效流動的空間中,科技化;科技藉由舞者精準或不甚完美的操控下,舞蹈化。
無論作品的介紹如何精采或多麼無趣,這個以肢體為筆,光影為墨,在舞台上具象了「凡事在變,是唯一不變」法則的編舞家,潑灑出不斷前進且持續流逝的風景,如同你我分分秒秒不停在經驗的時間和空間,只有自己體會了之後才能落實思緒的回饋。
觀舞攻略:透析《致命引擎》之不可不知
Tip1 相輔相成的新型態表演
不只是舞蹈也不只是科技藝術,兩者缺一,則《致命引擎》便不再致命——從舞團將這個作品稱為“A new dance-video-music-laser performance”便可看出其開創新表演型態的旺盛企圖。雷射、電子聲響、影像將舞者的肢體延展,也重新定義了舞者或靜或動的異度空間;透過肉身和光影聲音的交融,挑戰劇場詮釋人類(甚至是靈魂)「存在」方式的極限。
當代藝術家袁廣鳴分析《致命引擎》的必看理由,在於「一般來說,跨領域表演給人的印象,若現場表演太強,則畫面易淪為背景,若畫面太強,現場也容易如插畫點綴;好的跨領域結合必須產生化學變化或對藝術帶來新的辨證形式,《致命引擎》堪稱完美結合了不同元素的跨領域表演。」
Tip2 最精確的即興
在互動系統設計師Frieder Weiss與雷射/聲響藝術家Robin Fox等人的緊密合作下,《致命引擎》得以運用高度精密準確的科技工具,與舞者的肢體表現彼此唱和。除了雷射配合舞者動作在其四周不斷構築光牆、掃描空間,關鍵更在於使用肉眼看不見的紅外線偵測舞者在台上的所有動作,偵測結果會在電腦中呈現高反差的影像,而系統的X軸與Y軸數據也會即時反映出投影和攝影畫面,和舞者進行互動。也就是說,科技的互動隨著舞者當下的身體狀態而反應。有了精準的儀器規劃,讓《致命引擎》堪稱「最精確的即興」,也讓每一場演出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表演。
Tip3 為何在黑暗中漫舞?
《致命引擎》不像其他演出,即使處在黑暗的畫面中,舞者仍會被spotlight打亮舞動身影,許多時刻,舞者是在暗影中跳舞的。當舞台上忽明忽暗的光影夾雜著大量煙霧、炫光,舞者時而蜷縮在地面,任大片黑霧吞沒自己的身軀;時而抖動著身軀,像在迎接冷冽的光暈又像在抗拒它們捕捉自己。當光芒迸現,兩個個體碰觸彼此,旋即又被黑暗吞噬——歐巴任尼克運用高度複雜的技術和舞者的身體技藝,說的卻是亙古以來人類最難克服的,孤寂。
預先警告,舞台上的暗黑影像和高頻聲響不只襲擊舞者,坐在台下的你也可能被狂躁光聲所席捲。《致命引擎》中暗影與光亮的答辯,究竟是創作者悲觀或樂觀的諭示?請你自行分辨。(鄒欣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