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房倉庫」早年是牛隻檢疫場所,改建成藝文空間之後,展演內容多為實驗、另類與前衛的節目。(牛房倉庫 提供)
焦點專題 Focus 2011華文戲劇節在澳門

劇院不足 所以「全城皆舞台」

澳門表演場地的二、三事

澳門的正規劇場甚少,但演出活動日益旺盛,所以各劇團窮中變通,或是開放自己的排練場,作為當地的小型表演空間,或是利用古蹟活化空間作演出;而有十年歷史的澳門藝穗節舉行時,更是「全城舞台」!本文作者以個人赴澳門的經驗,介紹當地的特色劇場空間。

澳門的正規劇場甚少,但演出活動日益旺盛,所以各劇團窮中變通,或是開放自己的排練場,作為當地的小型表演空間,或是利用古蹟活化空間作演出;而有十年歷史的澳門藝穗節舉行時,更是「全城舞台」!本文作者以個人赴澳門的經驗,介紹當地的特色劇場空間。

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去過澳門五次,多半都是參與研討會或學生匯演的戲劇相關活動,但至今尚無機緣參與當地的藝穗節活動,所以還無法感受該藝穗節所標榜「全城舞台,處處觀眾,人人藝術家」的熱力與盛況,因此本文僅就我去過或所知的澳門演出場地做些介紹。

澳門文化中心與崗頂劇院  兩大正規劇院

澳門最正式與最專業的國際級表演場地,非澳門文化中心莫屬,該中心設有綜合劇院和小劇院各一座,座位數分別為一千和四百人左右,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九日正式啟用,當時澳門尚未回歸中國,所以由葡萄牙總統Jorge Fernando Branco de Sampaio主持揭幕儀式。該中心座落於澳門半島大堂區新口岸孫逸仙大馬路,○二年我去參加第四屆華文戲劇節,當時文化中心周遭還有點荒涼,幾年後澳門政府不斷地填海造地,並開放賭場經營,這附近的發展已非同日而語。今年十二月中旬由澳門文化局和澳門華文戲劇學會聯合主辦的「第八屆華文戲劇節」,代表台灣的台南人劇團,即將在綜合劇院演出熱門劇目《K24》,作為本屆戲劇節的開幕戲。

新舊交融、中西合璧的澳門,有一座歷史悠久且相當著名的崗頂劇院,乃一八六○年由當地的土生葡人為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而集資興建,是中國首座西方式劇場建築,也是中國首處放映電影及浦契尼歌劇《蝴蝶夫人》亞洲首演之地,在中國近代劇場發展史上,意義非凡。該劇院由於屋齡已久,曾經因為白蟻蛀蝕等問題多次封館維修,我幾次到訪澳門,均無緣入內參觀,僅得瞻仰館外建築風姿,年底的華文戲劇節,終於有機會可以在該劇院觀賞當地團體「天邊外(澳門)劇場」所演出的《青春禁忌遊戲》,相當期待。

團隊自營黑盒劇場  古蹟空間活化再生

有些活躍的澳門表演團體,利用既有的極少資源,開放自己的排練場,作為當地的小型表演空間。去年年初我到澳門出席當地團體「戲劇農莊」所主辦的「第一屆亞洲學生戲劇匯演」,曾在戲劇農莊黑盒劇場和曉角實驗室看了馬來西亞和澳門的戲劇演出,這兩個場地都屬於黑盒劇場,大概都可以容納幾十名的觀眾;實驗性格強烈的團體「石頭公社」所經營的排練場地,我至今尚未去過;近年積極促進台、澳小劇場交流的澳門劇場工作者莫兆忠,原本在澳門半島舊城區的繁密住宅中,經營了一個複合式的藝文展演空間「窮空間」,小巧玲瓏,二○一○年台灣的林乃文曾將其策劃編導的《甚麼是小劇場示範說明會》搬移此空間演出,不過最近「窮空間」已經搬遷到「連勝街47號」,並改名為「足跡實驗劇場」。

台灣流行將酒廠、菸廠、派出所、公務員宿舍、火車站等廢棄閒置的場地,再造為新的文創展演空間,澳門也在這些年整修改建了盧家大屋、鄭家大屋等建築空間,再結合大三巴前地、塔石廣場等露天場地,提供多元的藝文表演與文化活動。這個部分的場地主要是在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區,結合古蹟、旅遊、文化於一爐,頗能吸引觀光人潮,只可惜我幾次造訪澳門,都沒能碰上在這些場地的演出。

最後要介紹的則是牛房倉庫,它和香港九龍的牛棚藝術村一樣,早年都是牛隻檢疫場所,改建成藝文空間之後,主要由「婆仔屋藝術空間」管理並策劃主辦相關活動,內容多為實驗、另類與前衛的節目,台灣的身聲演繹社曾以《光.音》應邀在此演出(2009澳門藝穗節),今年則會有身體氣象館帶來台、澳合作的《黑洞3》(2011牛房劇季)。

演出多劇場少  各團隊自找出路

以上所簡介的都集中於澳門半島,每年遇澳門藝穗節期間,還會有更多表演場地是處於凼仔島和路環島的,限於篇幅與個人經驗,本文難以細載。

從外來者的觀點來看,澳門似乎真是「全城舞台」(本文尚未加上賭場裡的秀),但根據澳門劇場文化學會於二○一一年八月所出版的《劇場.閱讀》季刊,對於當地劇場工作者而言,「演出多,劇場少」的現象,近年內似乎還無法解決,蓋新劇場遙遙無期,於是「劇團只好腦筋急轉彎,小劇院作品搬上大劇院,大劇院作品去了會議室,某個小劇場團體說:幸好我們今年的計畫都是海外演出!」、「現在就計劃明年在哪個新奇地方演出是上策,自己『建』一個是上上策嗎?」看得出來,澳門的戲劇活動量已與日俱增,每年澳門文化局都有資助學生負笈海外學習戲劇,但人才培育期滿返澳,倘若面對的是愈來愈擠壓的劇場空間環境,可能就會面臨人才流失或不回流的窘境,這將會是澳門戲劇界的損失。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2011華文戲劇節  「友好分享」劇場點滴

第八屆華文戲劇節(澳門.2011

12/1420  澳門文化中心等

INFO  002-853-28335140  http://www.chinesetheatre.org.mo/tw/news.html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華文戲劇節」,今年在澳門登場。主辦單位表示,本屆華文戲劇節以「新世紀華文戲劇研究」為主題,預計將有戲劇界代表超過兩百名,發表及參與學術論文的研討。為促進世界華文劇場的對話與交流,更提出了「友好分享」的概念,聯合兩岸四地的力量,把資訊、資源、經驗、基至是劇場裡的點滴回憶集合起來,推動華文戲劇的發展。

除了學術研討會,戲劇展演也邀集來自大陸、香港、台北、澳門的九部代表劇目,分別為台南人劇團《K24》、曉角話劇研進社《七十三家半房客之夜半奇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卡夫卡的七個箱子》、瀋陽師範大學戲劇藝術學院及瀋陽師範大學延松劇場藝術研究所《彌留之際》、澳門青年劇團《天琴傳說》、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原野》、石頭公社《在雨和霧之間》、零距離合作社《十年》及天邊外劇場《青春禁忌遊戲》,展現新世紀華文創作的風貌。(廖俊逞)

 

專欄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