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性別的世界,超越世人一般認知的社會框架。圖為比利時現代舞團《梔子花》劇照。(Luk Monsaert 攝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她的舞台異語

7組關鍵詞 走進性別/表演的世界

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你要愛男人,還是愛女人?你要當男人,還是當女人?你要扮男人,還是扮女人?在這裡,什麼都是可能的!透過七組關鍵詞,帶你走入這個超越框架、打破刻板印象的繽紛世界。

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你要愛男人,還是愛女人?你要當男人,還是當女人?你要扮男人,還是扮女人?在這裡,什麼都是可能的!透過七組關鍵詞,帶你走入這個超越框架、打破刻板印象的繽紛世界。

生物性別&社會性別

Sex and Gender

生物性別(Sex)指的是生物學層面的性徵,例如性器官、生殖器官、性腺(卵巢與睪丸)、賀爾蒙與染色體。女性(female)與男性(male)是一般慣用的類別化標籤。

社會性別(Gender)則是用來指稱文化、社會層面,特定生理性別應有的特質與特徵,例如:男性的陽剛氣質(masculinity)與女性的陰柔氣質(femininity)。在現有的社會結構中,社會性別與生物性別一樣,常常被人們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加以理解,限縮在兩性(男與女)的框架之下。藉由生物性別與社會性別這兩個概念上的區隔,讓我們得以更深入思考性別的層次與樣貌,辯證生物性別與社會性別之間的關係。例如,女人為何一定就要陰柔?男人為何只能陽剛?生物性別與社會性別的關係是什麼?必然?天性?或者是社會建構下的產物?性別可不可能不只「男」與「女」?

 

同志、女同志、雙性戀

Lesbian, Gay and Bisexual

在二元對立的性別結構下,對異性擁有性慾、情慾者,被認定為異性戀者,對同性產生性慾、情慾者,則被認定為同性戀者,而雙性戀(Bisexual),則是對同性、異性均擁有性慾、情慾的性傾向認同者。

女同志(Lesbian)即是具有同性性傾向的女性,男同志(Gay)是具有同性性傾向的男性。一個人的性傾向,不一定與她/他在日常生活中展現的社會性別有任何特定的關係。然而,受到異性戀意識形態的影響,人們往往將異性戀視為典型,而將其他性傾向污名化為異常或偏差,並且認定生物性別與社會性別不相符的人,就是男同志或女同志,另一方面,男同志或女同志就一定會有生物性別或社會性別不相符的表徵。例如,認為愛留短髮、不愛穿裙子、說話不溫柔的女人就是女同志,或者反過來,認為女同志一定就是粗聲粗氣、愛作陽剛打扮的「男人婆」。這些都是依據性別刻板印象作出的片面評價。

 

跨社會性別&跨生物性別

Transgender and Transsexual

跨社會性別(Transgender)一詞囊括了所有無法以單一、二元的社會性別概念加以框架的性別表現與認同。舉凡與二元對立性別結構不同的性別表現、性別表達、性別角色,都可以稱之為跨社會性別,例如穿著、表現陽剛的女性,穿著、表現陰柔的男性,或其他多樣的性別氣質樣貌。

主觀上自己的生物性別認同與生物性徵不相符的個人,也就是挑戰既有生物性別歸類標籤的人,則是跨生物性別(Transsexual),例如出生時被認定是男性,但主觀上認為自己是女性者,或出生時被認定是女性,但主觀上認為自己是中性者等。跨社會性別與跨生物性別,表現出個人對於生物性別與社會性別的主觀詮釋空間,兩者均展現異於傳統性別認同典型的可能性。然而,這些性別的主觀詮釋,並不必然牽涉到性傾向。跨性別,不論是生物性別或社會性別,均不等同於同性戀性傾向,也不等於同志的身分認同

 

跨性別男性&女性

Trans-man and Trans-woman

跨性別男性Trans-man(Female-to-male transsexual,簡稱 FTM)指的是在出生時被認定生物性別為女性,但其自身主觀認同自己是男性的個人。反之,在出生時被認定生物性別為男性,但其自身主觀認同自己是女性的個人,則是跨性別女性Trans-woman(Male-to-female transsexual,簡稱MTF)。

與Trans-woman均是跨生物性別(Transsexual)的主觀認同,不必然伴隨著以手術或其他方式改變身體特徵。換句話說,跨生物性別的主觀認同,不等於「變性」。當然,也不代表她/他們一定具有特定的性傾向,跨生物性別的人可能是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無性、多性,或其他的性傾向。

 

(仿)扮裝

Drag Queen, Drag King and Faux Queen

扮裝皇后(Drag Queen)、扮裝國王(Drag King)與仿扮裝皇后(Faux Queen)是指以特定的性別裝扮來進行娛樂表演的演出者,通常以特別強調、誇飾的手法表現典型的性別特徵與特質,例如,色彩濃厚的妝容、緊身突顯性徵的服裝、豔麗的指甲彩繪與高跟鞋。此類的表演可能是業餘性質、專業演出或是藝術形式。

Drag Queen統稱扮裝成女性的男性表演者,Drag King指扮裝成男性的女性表演者,而Faux Queen則是以扮裝皇后的打扮風格登場的女性表演者。這些表演者的跨性別裝扮是為了演出而作,與Cross-dresser(跨性別裝扮者)展現自我的目的完全不同。當然,跨性別裝扮者也可能擔任扮裝表演的演出者,只是兩者之間不存在絕對的關聯性。另外,扮裝表演也無關性傾向,任何性傾向的人,都可以也可能是扮裝表演的演出者。

 

跨性別裝扮

Cross-dressing and Cross-dresser

跨性別裝扮(Cross-dressing)指的是穿著另一個性別的典型服裝。例如,女扮男裝或男扮女裝。值得注意的是,跨性別裝扮是一種行為,而非一種恆常的狀態或生活方式。拋開社會既有性別分類,持續以主觀性別認同裝扮、表現的生活形態,通常以跨性別生活形態(Cross-living)一詞加以指稱。

跨性別裝扮者(Cross-dresser)不同於扮裝皇后或扮裝國王,前者的裝扮並不是為了表演。跨性別裝扮者不是必須遵從特定服裝要求的受僱者,也並非為了追尋時尚潮流而作特定打扮的人,她/他們更不是為了飾演特定演出角色而維持跨性別裝扮的演員。簡單來說,跨性別裝扮者是出於自身內在的慾望,而以跨性別的扮裝行為,來展現自我。

 

異裝癖

Transvestite and Transvestism

過去,當一個人穿著與自身生理性別不符而與另一個性別相稱的典型服裝,往往被認定為是異裝癖(Transvestism),而作如此打扮的人則被認為是異裝癖者(Transvestite),尤其是指跨性別裝扮的男性。然而,因為這兩個詞彙均含有貶意,後來多以「跨性別裝扮」與「跨性別裝扮者」代替。

 

 

參考資料:

Loris B. Girshick (2008) Transgender Voice: Beyond Women and Men.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Judith Halberstam (2005) In a Queer Time and Place.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