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佛塞的舞作,令人嚮往;但於七月廿八日展開的「2011臺北藝術節」所舉辦的「與佛塞同步」的展覽,卻是佛塞先生指定想先引進台灣的研究作品。他非常清楚台灣舞者與編舞的水準均異常優秀而整齊,因此,他相信台灣會對這個展覽所提出對「編舞」的各種思考及研究結晶,有深度共鳴。
2號倉庫─佛塞特別為台灣編創了四個佛塞一起跳的舞
「編舞是動作中引出動作」,佛塞認為。要談編舞,先談動作。2號倉庫的「影片空間」,佛塞將親自編舞、跳舞的影片,投射在四方牆面上。這些影片的動作從靜止不動的(《懸置》Suspense)到動個不停的(《獨舞》Solo);從真的在地上跳的(《對蹠點I》Antipodes I)到假裝在空氣中跳還掉不下來的(《對蹠點II》Antipodes II),都有。
這四個影片的播放順序及穿插關係,是經過佛塞調校編製的,完整播放一輪,約廿五分鐘。他認為是派了四個自己為台灣觀眾跳舞。
此外,佛塞應今年的亞維儂藝術節之邀,將策畫呈現一個聲音與舞蹈的裝置展覽。其中有一個提字機的裝置,就是將原本幫忙演員提字的機器,從隱密處搬出來,當他的代言人,將想說的話直接投射出來。佛塞將影片與提字機文字首度結合,用來衍生肢體動作的意義。這是特別為台灣首創的。他認為,亞洲區民主發展代表的台灣,一定會認同他將政治動作也歸納成這四類的用心。
3號倉庫─影像重製《重製一道平面》
佛塞舞團二○○○年的作品《重製一道平面》One Flat Thing, reproduced,讓廿張桌子整齊排列成一個大平面,外加十七位優秀舞者在其間跳舞。來自巴洛克音樂嚴謹「對位」的啟發,佛塞認為編舞也是「對位」的實踐。
為了證明舞蹈的對位系統及其對位方式,他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藝術與設計進階運算中心(The Advanced Computing Center for the Arts and Desig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合作,展開以人腦加電腦的數位分析,將這支十五分鐘充滿活力與能量的舞作,進行肢解;歷時四年,發展出三個對位系統中的子系統——動作、提示、校準。最終成果於○九年首先發表,並於網站www.synchronousobject.osu.edu中以數位化方式出版,稱作《同步物件》Synchronous Objects。
所謂「舞蹈對位」,定義為「組織一組相互無關卻斷斷續續巧合的動作」,像是紐約街頭的人潮,交織複雜,行人間相互無關,卻也算井然有序地前進;而舞蹈亦同,編舞只是將差異視覺化,但不是統一化——統一化後的視覺叫閱兵,不是舞蹈。
本間展覽室內,除了十二個懸吊的電視,以數位影像展現《重》作的「對位」技巧,還有知名影像導演提耶瑞.德.梅(Thierry de Mey)○七年為《重》作錄製的影片,叫做《重製一道平面之主題與變奏》Thematic Variations on One Flat Thing, reproduced。德.梅畢竟是大師,深入舞作的節奏與動作,不但忠實呈現舞作,更用鏡頭進一步闡釋佛塞令人驚異的肢體語彙,非常震撼。
4號倉庫─進一步閱覽「對位」
佛塞既然提出編舞的基礎是對位,便希望台灣舞蹈界能給予指教,並鼓勵年輕人運用在自己的創作裡。因此,在3號倉庫影像之後,緊接著將數位出版的「同步物件」內容,在這間閱覽室裡進一步呈現。
只要了解幾個關鍵字,英文便不會成為障礙:“Movement Material”為動作元素,即每個舞者的動作;“Cueing”是提示,即舞者之間的暗號系統,約計兩百多個,創造舞者之間的時間關係;“Alignment”是校準,算是舞者之間的空間關係;“The Dance”指《重製一道平面》;“The Data”係將《重》作轉成的數位資料;“The Objects”最精采,就是舞作數位資料經特殊軟體創造出來的廿個物件,也可以說是廿個成果,包括“Cue Score”提示譜、“Counterpoint Tool”對位工具、“Alignment Annotation”校準註解等。而這些「物件」,雖來自於《重》作,卻獨立創造出新的數位視覺生命,有些像有機建築,有些像一群鳥兒在玩耍,不可思議。
佛塞認為文字內容不是重點,重點應放在開放享受這些數位畫面。「對位」的嚴謹,是編舞者的功課,但觀眾不必同樣抱持嚴肅心情,應該開心地運用這些數位系統,體驗對位的樂趣。
5號倉庫─《無處又遍處》,少見的動態展覽
一路從2號倉庫的動作認識,到3號與4號的嚴謹分析與進一步熟悉舞蹈對位,佛塞在5號倉庫想談的,是創造力。
一屋子的懸吊重錘,首先輕易讓無所不在的地心引力現形。觀眾可以隨意與垂線或重錘互動,進行創造。真正的創造,正是這種將限制幻化為無限可能的能力。
○五年與佛塞一起創編這個展覽的舞者布羅克.拉部藍茲(Brock Labrenz),也來到台北,全程參與展覽,並於每週四至週日下午四點到八點之間,不定時地出現在展場,與觀眾一樣在垂線間舞蹈。他計畫重編一支屬於台北的《無處又遍處》,展覽期間,他希望觀眾願意常常回來看他編舞的發展;而最終,舞作公開呈現時,觀眾就是最佳編舞歷程見證人。
5號倉庫外迴廊─《抽象城市》 編舞是一連串求知過程
這項展覽裝置,將矗立在倉庫長廊底、5號倉庫外迴廊上——這是佛塞精心設計的地點,本不應先大肆宣傳,應該是要被不經意地發現的!
這是一個互動裝置,站在螢幕前,我們看見自己的身影,然後突然變成哈哈鏡。一群人站在一起時,層次變多了,就像群舞。可是如果你都不動,畫面就會都一樣,一但有人開始動,想要知道會變出什麼結果,就落入佛塞設計的編舞陷阱,也就是說,你已經開始編舞了——就是這樣的好奇與求知過程,造就編舞。
簡單的問題,複雜的答案
這一連串的展覽,是佛塞對編舞這活兒(the practice)的心得。他的出發點是要回答一個簡單問題:「離開舞台上的演出,編舞是否仍可以被獨立保存、隨時檢視,進而被完整理解?」經過他精心策劃的展覽內容,你可同意他證明的結論:「編舞與跳舞,是分開的兩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