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佛塞
-
藝號人物 People 挪威編舞家
亞倫.路西恩.奧文 追尋真實與虛構的魔幻瞬間
現在這個時代,舞者在台上說話已是毫不稀奇,但是要像亞倫.路西恩.奧文(Alan Lucien yen)這麼多話、這麼重視語言的質地,讓語言不只是搭配動作的聲音,還具有某種詩意,倒也讓人暗自驚喜。即將來台演出的《一個說謊,一個說愛》(Story, story, die),說的是人們如何混雜真實生活與虛假謊言,然而編舞家/導演卻對語言懷抱真實信念,藉語言形塑動作,也讓動作成為語言,將一切交付兩者交織所產生的動人能量。 在真實與虛構的魔法空間中成長 其實,奧文是在劇院長大的。小時候,他爸爸在挪威卑爾根市的國家劇院(Den Nationale Scene)擔任服裝師,劇院創始者正是大名鼎鼎的亨利.易卜生(Henrik Ibsen)。雖位於第二大城,卻也因而享有重要地位。奧文回憶自己的童年,也搞不懂自己幹麼老是跑劇院:「其實我媽媽在家,根本不需要跟爸爸去工作,但我每天下課就是去劇院先看一場下午場兒童劇,吃晚餐,再接著晚場給大人看的演出;現在自己做了導演與編舞家,如果看到當年的我,應該會覺得工作場合怎麼有小孩跑來跑去吧!」但奧文有個好爸爸,沒有嚴格規定小小年紀的兒子一定要乖乖守規矩,倒是奧文在劇院得到人生最珍貴的教育:學會和不同個性的人相處,更看見了這群人如何各顯神通,同心協力成就劇場魔法。 是的,劇場是有魔法的,這點毋庸置疑,但這對從小幕前幕後跑來跑去的奧文來說更是如此:「以前那個年代,演員是很神秘的,一般人看不到他們私下的樣子,不像現在太多網路曝光;但我總是有機會目睹他們上台下台、入戲出戲的奇幻瞬間,彷彿混淆/交替著真實與虛構。」也因此,真實與虛構成為他日後創作路上的追尋。 想法很多,就橫跨舞蹈與文本來表達 國家劇院是推動挪威當代劇本創作的重要基地,關鍵人物便是當時的藝術總監湯姆.倫洛夫(Tom Remlov,後來也成為奧文的合作夥伴)。2023年來自挪威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約恩.佛斯(Jon Fosse),便是在倫洛夫的鼓勵下,寫下他的第一齣戲。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奧文會對文本創作產生興趣,是很合理的事。不合理的是,他怎麼跑去跳舞了?這個問題,奧文自己也搞不清楚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威廉.佛塞 ╳ 桑吉加
不要怕打破期待,創造混亂並持續保有好奇
7月初,編舞家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於香港西九文化區的自由空間展出《無處又遍處(二)》(Nowhere and Everywhere at Same Time No.2),並與桑吉加舉辦了一場相隔15年的線上公開對話。 1949年生於紐約的威廉.佛塞被譽為當代舞蹈的全能者,與碧娜.鮑許(Pina Bausch)齊名,其創作路徑以舞蹈架構為基本原則,卻經常打破界線,援引科技、音樂、空間、結構、數學幾何等,將抽象的「編舞」視覺化。佛塞對舞蹈不拘一格的「編輯」觀點,強調對世界的觀察,編舞是世界觀的體現,在2003年作為起點,從此影響了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的駐團編舞家桑吉加的創作風景。桑吉加多半從現實當下出發,融合建築、多媒體、視覺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的戲劇張力,備受矚目。 兩位跨世代、跨國族的編舞家是因2002年首屆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結下了師徒緣分。最開始,桑吉加赴德國加入法蘭克福芭蕾舞團(Ballet Frankfurt),接受原定為期1年的指導。最終,桑吉加跟著威廉.佛塞學習了4年,前兩年在法蘭克福芭蕾舞團,後兩年則於Forsythe Company擔任舞者兼助理編舞。桑吉加提到,那4、5年作為舞者的德國學徒生涯,徹底扭轉了他對舞蹈的看法。 15年過去,兩位編舞家隔空對談,跨越了地域、時間,回顧往昔,不只是師徒,更以同為創作者的身分,談對舞蹈、對疫情時代工作方法改變的觀察與體悟。
-
舞蹈 探尋芭蕾源起與身體的音樂性
威廉.佛塞 與七位夥伴共創「寧靜舞夜」
久違台灣的現代芭蕾大師威廉.佛塞,將於二月下旬帶著其二○一八年的製作「寧靜舞夜」造訪高雄。演出分上下半場收錄兩齣重新演繹的現有舞作《目錄》、《對話》與幾齣全新創作,透過佛塞的新作與舊作重探,讓帶著我們一探芭蕾源起及身體的音樂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表演藝術碰上幾何、數學與建築
以身體理解空間 探索未知的可能
數學、幾何、建築與舞蹈,都是關於人如何理解空間、如何模塑空間、如何敘述空間,只不過,舞蹈同時也追問著,人如何經驗空間?又如何從空間中建構自己的存在?從這裡開始,舞蹈用身體將固定的數理公式拆解,重新探問已被定理化的世界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致日本三一一地震的「6000哩外」
三位大師揮灑 女神起舞祝福
芭蕾女神西薇.姬蘭來台,帶來三位舞蹈大師的作品──威廉.佛塞《排列組合》、尤里.季利安《27分52秒》與馬茲.艾克的《再會》,內行人爭相走告。然而二○一一年姬蘭排練佛塞作品時,正值日本發生三一一大地震,身為日本迷的她,即刻將這個作品定名為「6000哩外」致日本,驚懼守望那隔著一汪大洋的創傷土地。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柏林「外交事務」藝術節 歐陸夏季新熱點
強調實驗性、表演性與前衛性的「外交事務」藝術節六月底至七月中舉行,這次活動聚焦旅德創作的美國編舞大師威廉.佛塞,展現他的多面向創作能量。而開幕演出是比利時編舞家姬爾美可與新生代編舞家夏馬茲合作的《帕琵塔2號》,結合肢體、音樂與空間的實驗之作,令人驚豔。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This is Modern! 現代芭蕾魅力迸現
去年帶來改編自韓國民間傳說的全本舞劇《沈清》,二度訪台的環球芭蕾舞團這次將展現全然不同的舞蹈風景四支舞碼分別是季里安、佛塞、納哈林三位當代編舞家的現代芭蕾作品,也是編舞家首度授權亞洲舞團演出。亞洲舞者如何以詮釋這些精采舞作?值得走進劇院一探究竟。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Can Dance Talk About This?
政治與生活息息相關,創作更與生活息息相關,那麼古今舞蹈創作者又是以何種方式與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政治對話呢?他們或是以隱喻手法呈現批判觀點,或是坦率直指政治真實,正因為「身體無法說謊」,創作者以身體為利器,發出內心的吶喊!
-
倫敦
西薇.姬蘭《六千哩外》 以新舞向日本致意
舞蹈天后西薇.姬蘭七月初在沙德勒之井劇院,推出新製作《六千哩外》,包含了她與威廉.佛塞合作的〈重組Rearray〉與馬茲.艾克為她量身打造的獨舞〈再見Bye〉。由於三月日本大地震發生時,正值姬蘭與佛塞工作排練新舞,於是她將此次演出命名為《六千哩外》,以向日本致意。
-
特別企畫 Feature
與威廉.佛塞的下一步同步
威廉.佛塞的舞作,令人嚮往;但於七月廿八日展開的「2011臺北藝術節」所舉辦的「與佛塞同步」的展覽,卻是佛塞先生指定想先引進台灣的研究作品。他非常清楚台灣舞者與編舞的水準均異常優秀而整齊,因此,他相信台灣會對這個展覽所提出對「編舞」的各種思考及研究結晶,有深度共鳴。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無處又遍處》現場演出舞者
布羅克.拉部藍茲:集中和專注,讓作品產生作用
這次由台北藝術節的專業團隊於松山文創園區精心策劃的佛塞影片、裝置藝術與舞團客席舞者布羅克.拉部藍茲(Brock Labrenz)的現場演出,規模之大,連德國的舞蹈專家都深表羨慕。以下僅針對其中兩項屆時邀請來台現場參與的創作團隊之展項,經由專訪的方式,進一步將其展出精華在此與讀者分享。
-
特別企畫 Feature
映像中起舞
七月底,國際編舞大師威廉.佛塞的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 「與佛塞同步」即將來台於臺北藝術節展出 這位讓舞蹈從「感受的」與「概念的」變成「理解的」與「物件的」編舞家 其獨特處不只是為動作與編舞技巧開拓全新的向度 更在於他勇於透過影像等媒材 針對「舞蹈是什麼?」的大哉問尋求新解答 從佛塞出發,我們亦看見舞蹈影像作品於近年迅速、多元、大量創製的趨勢 這門不算新興的創作類型 與傳統在舞台上呈現的舞蹈截然不同 透過鏡頭觀點的介入 舞蹈與空間、觀看者的關係有了更多詮釋可能 而舞蹈影像的高度發展 又將為傳統定義下的舞蹈帶來哪些影響與變革? 在「映像中起舞」特別企畫中 除了專文概述舞蹈影像的發展源流與類型、編舞者如何面對影像觀點的介入 更越洋採訪與佛塞合作的團隊成員 同時,也邀請台灣的年輕編舞家黃翊與廣告導演羅品喆 從編舞與廣告拍攝的角度 暢談如何「舞在影像中」 舞蹈影像,這股全球正「潮」的現象 已化為快速奔騰的洋流 直奔台灣而來!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劇場與舞蹈大師的夏日哲學趴
七月的台北熱力四射,而每年伴隨著熱浪來襲的,則是有臺北藝術節撼動人心的各式演出,讓人驚豔。今年臺北藝術節主打著「一起混.夜.電」的口號,自七月底到九月初,精心籌畫了七檔精采的節目與為期六週的展演活動,邀請觀眾在盛夏的夜裡,避開惱人的暑氣,與中外的表演藝術團隊親密開趴。讓台北人夜夜遇見蘇格拉底,輕鬆地來場心靈充電。所以在本月份編輯部也鎖定了今年台北藝術節七月廿八日於松山文創園區同時開幕的兩大鉅作:《麗特、丹尼、佛斯》和「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搶先一步為讀者做最完整的介紹。 在二○○九年榮獲歐洲劇場大獎桂冠殊榮的克里斯提安.陸帕,無庸置疑地是廿世紀尚在人世最重要的波蘭劇場導演。與康托、葛羅托斯基齊名的他,首度將作品《麗特、丹尼、佛斯》帶來台灣,這齣以哲學家維根斯坦家庭關係為背景的創作,在陸帕所擅長的「舞台時間」的安排之下,相信將會帶給觀眾三個半小時難以喘息的戲劇震撼。<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不安於「舞」的現代芭蕾大師
繼二○○六年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來台演出《身體協奏曲》,編舞大師威廉.佛塞的作品將再度訪台,只是這次不是舞作,而是由他親自規劃策展的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讓台灣觀眾得以看到他在舞蹈與肢體上的豐富思考,以及他與不同領域的激盪成果。
-
藝視窗 News
兩廳院與北藝大合作開設「表演藝術場地營運認證課程」
【台灣】 兩廳院與北藝大合作開設「表演藝術場地營運認證課程」 鑑於國內許多大型表演場地紛紛興 建,亟需營運人才,兩廳院與臺北藝術大學攜手開辦「表演藝術場地營運認證課程」,課程包含有演出技術、節目企劃及劇場行政三類,今年將先行開辦演出技術類 課程,為期四個月。授課師資包含北藝大教授如平珩、楊其文、簡立人、詹惠登等,與兩廳院資深企畫與技術人員。演出技術類課程自即日起至6月10日為止招 生,上課時間自7月5日起至11月20日止,分為初階班及進階班,有必修與選修項目。招收對象為高中職以上畢業,對人文藝術有興趣者均可報名參加(進階班 需具劇場實務相關工作經驗3年以上者)。報名方式詳見兩廳院官網。 雲門舞集淡水園區新建工程開工動土 雲 門舞集淡水園區新建工程5月18日在淡水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將成為華人社會第一座以表演藝術為主題的文化園區。占地1.5公頃的雲門淡水園區,位於中央廣 播電台舊址,毗鄰90歲的淡水高爾夫球場,以及1886年劉銘傳建造的滬尾砲台,距離紅毛城車程5分鐘。根據雲門的規畫,建築師黃聲遠設計了自然與人文交 融的綠建築,由大陸工程公司負責營造,預訂2013年竣工。園區建築包括排練場、行政辦公室、佈景工廠,園區中擁有四個表演場所:350席次的雲門劇場將 定期推出雲門與中外團隊的演出,兩個排練場可以改裝為小劇場,草坪上的舞台可進行戶外公演。另也將以雲門時光隧道、展示廳以多元媒體呈現舞團的歷史、舞 作;也會針對不同年齡層學子設計校外教學、舞蹈夏令營、劇場技術研習班等活動。 台北藝術節威廉.佛塞特展 工作坊招生並徵募導覽志工 知 名編舞家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應2011臺北藝術節的邀請,將於7月底至8月底在臺北松山文創園區,展出「與佛塞同步─威廉.佛塞新媒體藝術系列展覽」。臺北藝術節 特別策劃為期2天的舞蹈專業工作坊,並公開徵求導覽志工。舞蹈專業工作坊將於8月9、10日假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展覽區舉行,邀請曾與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集體表演書寫 舞出「人權」行動
《人寫》讓觀眾與舞者之間的界線消失,任何抽象與象徵,都因為實地加入而具象且清晰,那一張張的「畫作」,都是行動後的成果。去實踐、革命、造反、掙脫,畢竟「寫」是動詞,佛塞要人們動起來,那超過半世紀之前的人權宣言,才更有存在意義。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從歌劇出發 以舞蹈喧嘩
有「舞蹈國王」美譽的編舞大師威廉.佛塞,一月率自己的舞團在柏林演出他二○○三年的作品《解作》,此作靈感來自加拿大著名女詩人安娜.卡森的同名歌劇,但卻非照章搬演,佛塞解讀卡森的文本後用他的語言傳述給舞者,而舞者用身體來詮釋這些文字,再由觀眾以自身的經歷來感受作品。舞作以多語紛呈、聲音實驗來呈現,動作設計也一反佛塞之前的精準漂亮的編舞風格,轉往探索身體的可變性。
-
特別企畫 Feature 獨家越洋專訪基洛夫舞團副總監
尤里.法提耶夫:我們跳巴蘭欽,也跳威廉.佛塞
對於歷史悠久的基洛夫芭蕾舞團,令人熟知的都是他們傳承了許多的古典舞碼、以精湛的技藝展現這些璀璨的經典,但時至廿一世紀,這個古老的芭蕾王國,是否也展現了精采的新風貌?本刊特地越洋專訪基洛夫芭蕾舞團的副總監尤里.法提耶夫(Yury Fateyev),一談基洛夫芭蕾的最新方向與團中舞者挑選訓練的種種。
-
特別企畫 Feature 近距離接觸╱編舞家事件簿
高科技芭蕾美學 激爆舞者極限!—威廉.佛塞
「威廉.佛塞是當代舞蹈的國王!」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如是讚嘆。這個美國出生、卻在德國舞出一片天的當代芭蕾怪才,到底如何改變現代芭蕾的形貌、讓人驚歎其匪夷所思的創意? 十月巴伐利亞芭蕾舞團帶來佛塞的代表作《身體協奏曲》,讓大家看看他如何將肢體推展至極限,大膽拼貼電子音樂,巧妙運用劇場裝置。
-
歐洲人文筆記
他一直在動,他叫比爾
除了舞蹈,他可以在同一時間裡創作幾個不同領域的作品,他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動的人,當他不動時,便是在思考動與不動的關連,身體與空間甚至身體與記憶的關連。比爾從來不想下一秒鐘,常常,他的世界秩序只剩下呼吸,他的舞者或穿襪子或穿舞鞋,但都有無窮無盡的身體想像,舞蹈的狀態便是宇宙的狀態,從來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只是活著,跳著,甚至於安靜,再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