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劇院多如繁星,到戲劇之都朝聖的戲迷要從哪裡逛起才好?本文特地精挑多個重點劇院,分類介紹,讓你就算還沒到過倫敦, 也可以先在紙上逛上一逛,預習當一個快樂的倫敦看戲客!
受補助劇院
倫敦國家劇院(Royal National Theatre)
位在泰晤士河南岸的國家劇院,甫於二○一三年十月份慶祝其成立五十周年。國家劇院劇團(The National Theatre Company)在一九六五年成立於老維克劇院(The Old Vic),由勞倫斯.奧立佛(Laurence Olivier)擔任第一任藝術總監。一九七六年,劇團搬入南岸現址,開幕時,這棟使用大量混凝土、線條剛硬的當代建築,在風格上並未受大眾所喜愛。劇院共有Olivier Theatre、Lyttelton Theatre及Cottesloe Theatre三個場地,大中小三種劇場,可以因應不同的需求。二○一三年四月,因Cottesloe Theatre關閉整修(將以Dorfman Theatre之名重新開張),國家劇院在戶外空地搭設The Shed戲棚,作為替代場地,盡量使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建材,降低對環境的衝擊。
雖名為「國家」劇院,但劇場的營運經費卻非完全來自政府。依照劇院最新公佈的年報指出,公部門的補助僅占百分之廿,而票房收入占了近六成的收益。除了在南岸的演出之外,票房還來自巡迴演出和西區商業劇場。國家劇院的NT Live計畫,讓各地的電影院得以同步播放劇院作品,足跡甚至拓展到北美市場,擴大了作品的傳遞。十月廿二日國家劇院周年慶當晚,NT Live計畫便播出二○一○年劇院製作的《哈姆雷特》,與五十年前開幕當晚、由奧立佛演出的《哈姆雷特》相呼應。
成立了半世紀的國家劇院,也是培育眾多優秀英國演員的重要搖籃。在劇院製作的五十周年群星匯演中,可一一細數熟悉的臉龐。開團元老如梅姬.史密斯(Maggie Smith)、○○七電影中沉穩冷靜的 M女士茱蒂.丹契;男星則包括雷夫.范恩斯、也在○○七《空降危機》中擔綱的Rory Kinnear、還有國內觀眾熟悉的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中的班乃迪克.康柏拜區、安德魯.史考特等人。 現任藝術總監尼可拉斯.海特勒(Nicholas Hytner)在任十二年,僅次於服務十五年的Peter Hall,即將在二○一五年由Rufus Norris繼任。海特勒曾是音樂劇《西貢小姐》的導演,在國家劇院任內致力於莎劇的新製作,重新詮釋《哈姆雷特》及《奧泰羅》,皆獲得好評。十月份海特勒接受專訪時,對經營「國家劇院」的理念,提出了他個人的見解:劇院名稱中的「國家」一詞,可作為對於整個國家的反映——其過去、當下、曾經歷的、想成為的、以及它不該成為的。由此,可看出這個劇場在英國文化中的自我定位,以及所追求的終極目標。
地址: South Bank, London, SE1 9PX
網址: www.nationaltheatre.org.uk/
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
一九八二年開幕,位在倫敦金融城的巴比肯中心,是歐洲規模最大的藝文中心,也是雲門舞集○九年倫敦公演作品《風.影》的所在。位在地鐵站Moorgate與Barbican站之間,由於建築動線較為複雜,訪客往往得迷路個幾次,才有辦法找到正確的路徑。巴比肯中心內有近兩千席的音樂廳、劇場、電影院、展覽館、會議廳、空中花園及圖書館等設施,加上豐富的免費節目,在週末假日常可見遊客闔家聚集。中心周圍的建築群還包括住宅、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整體設計風格反映了六○至七○年代英國建築的粗野主義風格及都市計畫願景,可惜它並不怎麼受倫敦居民所喜愛,可能太常讓人迷路也是原因之一。然而今日的巴比肯中心環繞在金融城晝夜不息的玻璃帷幕大樓中,顯得相當素樸。
巴比肯中心由倫敦金融城的自治政府倫敦市法團(City of London Corporation)成立,也是巴比肯中心的擁有者和主要經費來源。目前長駐巴比肯中心的藝術團體包括倫敦交響樂團、BBC交響樂團等,重要的藝術合作夥伴包括「與你同行劇團」(Cheek by Jowl)及「麥可.克拉克劇團」(Michael Clark Company)。在二○○一年以前,巴比肯中心亦是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在倫敦的駐地,也是一九八五年該團製作《悲慘世界》音樂劇的首演處。在分開了十多年後,日前劇團藝術總監Gregory Doran宣布即將在二○一四或一五年重返巴比肯中心。
地址:Silk Street, London EC2Y 8DS
網址:www.barbican.org.uk/
皇家宮廷劇院(Royal Court Theatre)
位在倫敦使館區史隆廣場(Slone Square)的皇家宮廷劇院,一九五六年開幕,首演作品為English Stage Company製作,劇作家John Osborne的《憤怒回首》Look Back in Anger,女主角一開場在那兒燙衣服,是再家居不過的場景。此劇作為逃避主義(Escapism)的代表,也被視為英國現代劇場的開端。English Stage Company是英國第一個受國家補助的「國家劇團」,致力於演出有別於西區商業劇場風格、反映當代生活的新作品,首任藝術總監George Devine認為,這劇團最寶貴的特質便是「有失敗的權利」,意即若作品看來並不討喜,劇團依舊可以演出,就算沒有好票房,劇院也不會因此倒閉。換言之,若劇院在財務上獲得相對穩定的支持,便更有籌碼挑戰與冒險新作品,這也是理想中,以公部門資源挹注劇場而能帶來的政策目標。
劇院鼓勵英國新作品的精神,也落實在每年的劇作家培育計畫,館內的劇本部門每年收到逾三千五百件新作品,而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便由此而生。二○一二年,宮廷劇院舉辦Playwright’s Playwright計畫,讓嶄露頭角的新生代劇作家挑選他們最喜愛的作品,進行讀劇演出。其中,《憤怒回首》便由青年劇作家Polly Stenham導演,邀請班乃迪克.康柏拜區、麗貝卡.霍爾(Rebecca Hall)等明星演出,再次重現這齣經典作品。
半世紀多以來,歷任藝術總監的不同風格,也影響了皇家宮廷劇院的藝術走向,除George Devine 之外,還有Max Stafford-Clark和Stephen Daldry也影響甚深。二○一三年起,藝術總監一職由Vicky Featherstone接任,她也是宮廷劇院首任女性藝術總監。Featherstone會為宮廷劇院帶來什麼新氣象?也讓劇場界十分好奇。
地址: Sloane Square, London SW1W 8AS
網址: www.royalcourttheatre.com/
老維克劇院(The Old Vic)
位在Waterloo車站旁,開幕於一八一八年的老維克劇院,開幕之初原名Royal Coburg Theatre,直到一八八○年,Old Vic這個名稱才出現。一八五○年代,狄更斯曾盛讚當時的老維克劇院將戲劇活動變得平易近人。劇院地產歷經多次易手,在一八九八年,Lilian Baylis女士接任劇院的演出經理一職,推動將英語歌劇納入劇目中;隨著一九一四年,老維克莎士比亞劇團(The Old Vic Shakespeare Company)在劇院中成立,莎翁作品也成為劇院中的定目劇。一九三一年,Lilian Baylis重振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劇院,而涵括戲劇、芭蕾、歌劇演出的Vic-Wells劇團,則在兩個場地間輪流演出,直到一九三四年歌劇及芭蕾演出移至沙德勒之井劇院才告分家。
歷史悠久的老維克劇院,也見證了英國劇場史的許多重要時刻。例如現正在老維克演出《無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的凡妮莎.蕾格列芙(Vanessa Redgrave),在她一九三七年出生那天,她的父親麥可.蕾格列芙正在老維克劇院演出《哈姆雷特》,而同台演出的勞倫斯.奧立佛在謝幕時,便在舞台上向觀眾宣布了此一喜訊。凡妮莎.蕾格列芙與老維克劇院的連結,也讓今日觀眾津津樂道。
自○三年起,演員凱文.史貝西接任老維克劇院的藝術總監,除了詮釋莎士比亞及其他經典作品之外,還有老維克新聲計畫(Old Vic New Voices)鼓勵年輕劇作家的新作品。
地址: The Cut, London, SE1 8NB
網址: www.oldvictheatre.com/
楊維克劇院(Young Vic)
離老維克沒幾步路的楊維克劇院(The Young Vic Theatre),跟老維克的氛圍大不相同,即便是週間下午,酒吧區的音樂充滿活力,讓人忍不住想要來杯啤酒。楊維克劇院的「年輕」一詞,不僅僅指它比老維克劇院年輕,更是因為劇院自創立起,就與年輕人站在一起,互相融入的精神。
楊維克劇團(The Young Vic Company)在二次大戰後成立,起先只是老維克戲劇學校的一部分,楊維克劇團成立宗旨在於為九至十五歲的年輕人製作經典劇作,後來成為培養年輕演員的重要組織。在Theatre in Education (TiE)與Arts for Everyone(A4E)等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有足夠的經費和補助,得以讓劇院提供優惠甚至免費的票券給年輕人、學校團體等,還可以設計課程融入一般教學中,或是讓學童實際到演出後台體驗製作過程。
楊維克劇院四百五十席的主要劇場,曾在一九九○年代被《標準晚報》選為倫敦最佳劇場,舞台足以呈現戰爭場面全景,同時可讓觀眾近距離觀看演員的表情和動作,融入演出當中。在二○一三年,楊維克劇院大膽推出「數位劇場」計畫,將劇場化身攝影棚,也讓人引頸期待這想法落實後的成果。
地址:66 The Cut, Waterloo, London, SE1 8LZ
網址: www.youngvic.org/
商業劇院
Theatre Royal Drury Lane
二○一三年正好是Theatre Royal Drury Lane的三百五十周年慶。一六六三年,查理二世復辟,原本因為清教徒政權統治而沉寂的戲劇活動又逐漸甦醒。Theatre Royal Drury Lane 便是最早獲得皇家特許狀,可以演出嚴肅戲劇的兩家劇院之一(另一間是皇家歌劇院),歷經數百年來的更迭,目前的劇院建築已經是該地點的第四間建築,內裝美輪美奐。逾兩千席的座位數,也讓此劇院成為倫敦最大的劇院之一。
今日的Theatre Royal Drury Lane屬於安德魯.洛伊.韋伯的「真正好集團」(The Real Useful Theatres Group)旗下數間劇院之一。它也曾是眾多膾炙人口的音樂劇的根據地,如《奧克拉荷馬》、《窈窕淑女》及《瘋狂理髮師》。即將在二○一四年重返西區的《西貢小姐》Miss Saigon於一九八九至九九年間曾在此演出,共演出4,263場,也是此劇院目前演出最久的紀錄保持者。
若有機會到倫敦西區,不妨參加專人導覽的劇場徒步之旅。在導覽中必然提到的,就是Theatre Royal Drury Lane著名的劇院之鬼。光是「登記有案」的劇院鬼魂就有三、四位,包括一七三五年因與同戲演員為了假髮而爭執、不小心誤殺對方的Charles Macklin,或是著名的「灰衣男子」(Man in Grey),「灰衣男子」的真實身分,據信可能是一八四八年劇院整修時發現的遺骸主人,出現時會穿著該年代的服裝,也據說,只要有他出現的製作,都會票房長紅。
地址: Catherine St, London, WC2B 5JF
網址: www.reallyusefultheatres.co.uk/theatres/theatre-royal-drury-lane/
Ambassador Theatre Group
除了真正好集團之外,西區另一的劇院集團是在一九九二年由Howard Panter與Rosemary Squire共同創辦Ambassador Theatre Group (簡稱ATG),旗下共有四十間劇院,商業版圖橫跨倫敦、紐約,也涉足亞洲。ATG集團商業模式有作為“receiving house theatre”引進已經製作好的演出外,也經紀澳洲、百老匯的作品到倫敦西區演出,以及和其他劇院合製的作品。除經營劇院外,集團也負責劇院行銷、經營票務販售等,旗下重要的西區劇院包括上演《綠女巫前傳》Wicked的Apollo Victoria Theatre和常有明星演出的Noël Coward Theatre,以及上演《獅子王》的Lyceum Theatre。
日前媒體披露ATG集團正在評估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出售劇院的命名權。消息一出,在不同報章上都有討論。尤其今日的西區劇院建築物多半是政府列管的古蹟,要作整修都得申請核准,要更換招牌,算不算對硬體的更動?儘管劇院更名在倫敦劇場歷史上並非沒有前例,更名也常發生在劇院經營權易手、改變經營方向時。然而面對劇院已建立的品牌形象、觀眾認同等,又該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引起廣泛討論,也必然是日後需要審慎考慮的因素。
網址: www.atgtickets.com/
小型劇場
巴特西藝術中心(Battersea Arts Centre)
位在倫敦西南邊的巴特西藝術中心(Battersea Arts Centre),是倫敦重要的小型劇場,也是著名的社區劇場。落成於十九世紀末的建築物原址是巴特西區的市政廳,一九六五年在行政區域重劃後,建築物原本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在各方奔走之下,得以成為列管保留的古蹟建物,廳內還有一九○一年安裝的管風琴。
巴特西藝術中心最著名的藝術計畫是“Scratch”,源自於英文裡“Make from scratch” 一詞,意指不用任何半成品,而完全從基礎原料開始,類似於作派的時候不買現成派皮,從麵粉奶油開始的方式。有別於戲劇演出多半在發想、創作過程完成後,才呈現在觀眾眼前,頂多是試演之後作小幅更動;Scratch計畫則安排作品在不同階段時,邀請觀眾欣賞、參加活動,與創作者一同交流,讓觀眾參與作品從無到有的過程。如此,創作者也有機會先從小規模的觀眾群開始,嘗試不同的新點子。
二○一二年起,受到英國「人文與藝術研究理事會」(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及國家科技與藝術基金(NESTA)的支持,巴特西藝術中心建立數位平台Scratchr,讓各創作階段的藝術作品可以透過Web 2.0的力量,跟網路上的網友互動。
地址: Lavender Hill, London, SW11 5TN
網址: www.bac.org.uk/
阿爾美達劇院(Almeida Theatre)
一九八○年開幕的阿爾美達劇院,位在倫敦北邊的Islington。建築物本身在一八三七年便已落成。在七○年代,黎巴嫩裔的導演皮耶爾.奧迪(Pierre Audi)爭取將建築物重新整理成劇場,倡議成功後,奧迪也成為首任藝術總監。此後,阿爾美達劇院便以激進、前衛的藝術風格聞名。八○年代,阿爾美達劇院成為實驗型小劇場的receiving house, 同時也帶進許多當代音樂的演出。
近期阿爾美達劇院的著名作品是與Headlong劇團合製的Chimerica,以找尋六四天安門事件中,以肉身抵擋坦克車前進的「坦克人」為故事主線,呈現中美兩國政治與文化的差異。作品大受好評,移往西區的Harold Pinter Theatre演出,同時獲得二○一三年《標準晚報》的最佳戲劇獎。
地址:Almeida Street Islington London N1 1TA
網址: www.almeida.co.uk/
丹瑪倉庫劇院(Donmar Warehouse Theatre)
位在科芬園(Covent Garden)的丹瑪倉庫劇院,藏身在熱鬧的商家間,不稍加留意,還真的容易錯過。現在的劇院前身曾經是香蕉倉庫,而在一九六一年購入此建築的Donald Albery,成立了Donmar Productions劇團,是此地變成劇場的開始。僅有兩百五十一席的小型劇場,觀眾席共分兩層,三面環繞舞台,得以和觀眾建立比較親密的觀賞經驗。相較於其他受補助劇院,丹瑪倉庫劇院的經費來源有較高比例來自企業及個人的捐助。例如英國的巴克利銀行(Barclays)的長期贊助,將三分之二的觀眾席第一排座位,以十鎊的價格出售,僅收原價三成,還免收訂票手續費。對於無法負擔高價票券的觀眾而言,可以如此近距離觀賞演出,是相當幸運的事。
成立廿一年來,丹瑪倉庫劇院歷任藝術總監包括執導《美國心.玫瑰情》、《○○七空降危機》的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 繼任的麥克.格蘭迪奇(Michael Grandage)也曾與茱蒂.丹契、裘.德洛在此劇院合作。劇團 的作品不管是在英國境內,還是美國,都曾獲得多項獎項,樹立了劇院在創作新作上的口碑。在現任藝術總監Josie Rourke任內,也有多齣引起話題的作品,如全女性演員演出的莎劇《凱撒大帝》,和英國當代戲劇家Arnold Wesker著名的「廚房水槽」類 (kitchen sink)當代家庭劇作品《根》,後者頗受評論的肯定。今年劇團也參與NT Live計畫,透過轉播,擴大觀眾群。
地址: 41 Earlham Street, Seven Dials, London, WC2H 9LX
網址: www.donmarwarehouse.com/
其他劇場
季節限定
莎士比亞環球劇院(Shakespeare’s Globe)
位在南岸泰德當代美術館旁的莎士比亞環球劇院,是莎劇愛好者必遊之地。在環形劇場內的演出每年多在四月底五月初開始,到十月初結束。若有機會買到五鎊票,站在中庭近距離看舞台,是非常難得的體驗。
地址: 21 New Globe Walk, Bankside, London SE1 9DT
網址: www.shakespearesglobe.com/
攝政公園露天劇場(Regent’s Park Open Air Theatre)
在攝政公園內的露天劇場,也是每年夏天的特殊活動。尤其夏天日落得晚,在夕陽餘暉下看著演出,非常有意境。
地址:Regent’s Park, London, NW1 4NU
網址: openairtheatre.com/
舞蹈劇院
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真的有座井的「沙德勒之井」劇院,是倫敦重要的舞蹈劇院。曾在此地演出的舞團包括烏帕塔舞蹈劇場、荷蘭舞蹈劇場、比利時羅莎舞團等,與英國多位重要的編舞家如阿喀郎、克里斯多福.惠爾頓、以及侯非胥.謝克特都有合作。明年二月雲門舞集也將在此演出《九歌》與《稻禾》。
地址: Rosebery Avenue, London, EC1R 4TN
網址: www.sadlerswells.com/
The Place劇院(The Place Theatre)
位在大英圖書館附近的The Place劇院,擁有一座兩百九十四席的小劇場,同時也有許多排練空間,提供舞蹈課程。每年由彭博社(Bloomberg)贊助舉辦The Place Prize,獎勵舞蹈創作,是英國舞蹈界的重要獎項。
地址: 17 Duke's Road, London WC1H 9PY
網址: www.theplace.org.uk/
歌劇院
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
皇家歌劇院是曾在二○一一年訪台的皇家芭蕾舞團(Royal Ballet)和皇家歌劇團(Royal Opera)的根據地,看到皇家歌劇院又將演出《胡桃鉗》,就知道耶誕節要到了。
地址: Bow Street, Covent Garden, London WC2E 9DD
網址: www.roh.org.uk/
倫敦大劇院(London Coliseum)
觀眾席超過兩千五百個座位的倫敦大劇院,是英格蘭國家芭蕾(English National Ballet)和英格蘭國家歌劇團(English National Opera)的家。英格蘭國家芭蕾現任總監為前皇家芭蕾首席Tamara Rojo,除總監工作外,Rojo並未高掛舞鞋,仍不定期參與演出。
地址: St Martin's Lane, London, WC2N 4ES
網址: www.eno.org/
私房推薦
Roundhouse
在倫敦北邊的Roundhouse,興建之初原是鐵路列車的扇形車庫,列車可以從各方向開進車庫作維修,也便於調度,建築非常具有特色。每年Roundhouse舉辦iTunes 音樂節,同時也是二○一三年羅伯.勒帕吉演出作品《紙牌一:黑桃》的場地。
地址: Chalk Farm Road, London, NW1 8EH
網址: www.roundhouse.org.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