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肯中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英國的劇場,如何與社會發生關係?
英國的劇場發展數百年,有古色古香的老劇院,也有配備新穎、建築創新的新劇場。一如劇場最初的出現就是為人民帶來娛樂與教育,英國的劇場也不忘初衷,除了搬演精采劇碼以饗觀眾,也設計多樣與民眾「發生關係」的方式,或致力劇場教育,或發展敦親睦鄰,或致力節能減碳為環保盡心盡力,或設定重要議題以演出、講座為社會發聲劇場能為社會做的,比你想像的多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障礙藝術家受矚目 展現豐沛生命力
在英國,障礙藝術家(Disabled artists)逐漸受到矚目,繼二○一二年倫敦奧運的文化奧林匹亞中關於障礙藝術家的Unlimited 計畫之後,英格蘭藝術理事會延續辦理相關獎助,讓動能持續下去。最近在沙德勒之井劇院演出的《愛上芙烈達》與在巴比肯中心的《後台餅乾島》,分別由兩位障礙藝術家創作,形式親切,讓觀眾藉此更增添一種看待世界和藝術的方式。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康柏拜區《哈姆雷特》 預演開始話題不斷
因為主角班乃迪克.康柏拜區的高人氣,巴比肯中心製作的《哈姆雷特》去年票券開賣就創下秒殺奇蹟,八月初終於開始預演。因為太受矚目,連媒體也不顧與劇團間的默契,搶先刊登評論與劇照,甚至看預演的觀眾也違規拍照、錄影,就是想在社群網站中搶得爆料先機,致使班乃迪克.康柏拜區還要親自出馬呼籲:大家別再拍了啦!
-
特別企畫 Feature
按圖索「戲」 讓我們逛劇院去!
倫敦的劇院多如繁星,到戲劇之都朝聖的戲迷要從哪裡逛起才好?本文特地精挑多個重點劇院,分類介紹,讓你就算還沒到過倫敦, 也可以先在紙上逛上一逛,預習當一個快樂的倫敦看戲客!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重現凱吉文本 無限迴圈的解構
在倫敦巴比肯中心的「新娘與單身漢們」展覽中,名導演羅伯.威爾森親自獨角演出約翰.凱吉作品《無可言說》。在長達一小時的演出中,文本不斷地重複、被解構,似無終止。儘管舞台上盈滿的文字衝擊著視覺,威爾森講演時幾無移動的姿勢、全白的臉及服裝,讓觀眾更能專注地聆聽他所說的台詞。
-
倫敦
作夥行銷力量大 App瞄準愛樂新世代
APP程式正火紅,表演藝術界也不能忽視這股力量!為了吸引年輕族群走進音樂廳,倫敦七個主要樂團與兩大場館,聯合開發了Student Pulse手機程式,希望透過更親近大眾的行銷工具,提供更合用的資訊服務,讓觀眾與古典音樂的距離縮到最短。
-
倫敦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演出狀況多 竟引發劇場禮儀爭論
當代史詩歌劇《沙灘上的愛因斯坦》再度搬上舞台並展開世界巡演,五月初在倫敦巴比肯中心首演當晚,卻頻頻出狀況,不僅延遲了半小時開演,途中更因為技術問題必須中斷演出。而演出時觀眾席出現數次的閃光燈,也引發社群網站的熱烈討論與回響,甚至歸結出「新版劇場禮儀」。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原色木偶 述說底層悲戚
今年在紐約百老匯一舉拿下六座東尼獎的英國戲劇《戰馬》,演出中最令人驚豔的就是其中維妙維肖的大型馬偶與靈活如真的操作,這些吸睛的偶全出自南非的「掌中乾坤偶劇團」之手。這個精采的偶戲創作團隊,也在九月時在倫敦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演出自家的精采舊作《南非高地的沃伊采克》,樸拙的原色木偶,配上炭筆畫的黑白動畫,搬演以南非社會為背景的畢希納劇作《沃伊采克》,述說社會底層的悲哀。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為偶呼吸,給偶呼吸,與偶呼吸
配合《南非高地的沃伊采克》演出,倫敦巴比肯中心特別邀請《戰馬》原始製作的三位偶師,舉辦為期兩天,名為「操偶祕技」(Secrets of Puppetry)的密集工作坊,對《戰馬》裡精妙偶戲瞠目結舌的我,怎能不挺身一試,親探其中奧秘?
-
藝視窗 News
表演藝術聯盟「劇場A to A+」文化論壇九月上場
【台灣】 表演藝術聯盟「劇場A to A+」文化論壇九月上場 體驗經濟時代,想要成為優秀的劇場經營者大不易,該如何與觀眾有更多共鳴,取得令人稱羨的票房金鑰更是一大學問。繼二○○五年談創作斷層問題、二○○六年 市場行銷問題後,表演藝術聯盟於九月份將舉辦五場文化論壇,延續前兩年的議題,集結藝文界大師共同深入探討國內表演藝術場地及其管理機制問題。 「劇場A to A+」文化論壇,今年邀集平衍、劉叔康、于國華、王文儀、溫慧玟等資深藝術行政工作者,主持論壇講座,以「通路」為主軸,提出問題並加以剖析現況。從「國外劇場經驗」回過頭檢視「國內表演場地現況」;再從「國內表演場地經營處境」出發,談到「國內表演場地的卓越策略」,最後提出「我心目中的A+劇場」作結。講座於九月份每周六下午二點於台北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舉行,活動網址www.paap.org.tw/2007forum/index.html或 電洽02-27007759。(林宜嫈) 咖啡館的舞台風景「林宜毓舞台設計展」九月開幕 劇場設計師林宜毓邀請您喝咖啡、聊天、看舞台設計展。「此情此景─林宜毓舞台設計展」將在「咖啡黑自家烘豆」展出,九月一日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碩士、國立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講師的林宜毓,多年來致力於舞台視覺美學,融合東西方戲劇經驗,投入台灣劇場工作也有十幾年,曾用傳統戲曲設 計手法妝點西洋名劇的舞台,如《特洛依的謬思》、《仲夏夜之夢》。也曾與河洛歌子戲團合作《良弓吟》、《梁皇寶懺》等古裝大戲。這次展出的舞台設計以充滿 東方禪意的「空」為主題,將現代流行的極簡風放入傳統戲曲裡,如此簡單卻能輔助觀眾更聚焦在台前演員的一舉一動與情節發展。簡言之,就是林宜毓想貫徹的 「不搶戲」原則,將舞台看作虛實相生空間。「跨行」服裝設計的他,也將在這次展出呈現作品。活動網址www.wretch.cc/blog /cafenoir915article_id=15301279。(賴映潔) 第三屆音樂人才庫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陳澄三與拱樂社》導覽內台勝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將「拱樂社」劇本整理付梓後半年,以「作為閱讀劇本的導言」為寫作動機的《陳澄三與拱樂社-台灣戲劇史的一個研究個案》,終於在千呼萬喚下,圖文並茂地出版了。這本專書的作者、同時亦是該劇本整理計畫主持人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邱坤良,從小酷嗜在戲院流連,所謂「劇團不只是表演團體,也是保存、創造新舊戲劇的有機文化體」,不僅是他長期的研究心得,更是生活的深刻體驗。他以拱樂社的劇本、史料和圖像為基礎,生動地鋪陳此一具代表性内台劇團的發展與變遷,並提出「民間所建構的戲劇傳播網絡是可以傳承、轉變、包容的系統」的重要觀點。除了鏗鏘有力的立論,本書尚附有劇本本事、劇團大事表和當時其他劇團的演出檔期,可供進一步蒐尋研究之用。詳情請洽:國立傳統藝術中心(03) 9500624 (編輯部) 英國 倫敦巴比肯中心 Only Connect系列演出 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er)位於倫敦金融特區的西提區(the City),是倫敦交響樂團的演奏地,知名的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曾駐守於此,而皇家愛樂交響樂團及英國國家廣播交響樂團也定期在這裡演奏,自兩千年起,其規劃的"Only Connect"系列演出,更吸引了不少國際焦點。 該系列是由巴比肯中心提供資金與場地,在鼓勵跨領域的實驗精神下,邀請優秀的國際級藝術創作者到此地放手一搏,創造出具有挑戰性的新作品,近兩年像現代電子音樂教父Karlheinz Stockhausen、德國新電影導演Werner Herzog、傳奇爵士樂手 Ornette Coleman等人都曾參與這項活動。今年的菜單更加多樣化,綜觀三月至四月的演出便有流行歌手Marianne Faithful、馬利(Mali)的世界音樂團體Damon Albarn Afel Bocoum,以及關於電玩音樂的"Play:Mouse On Mars and Plaid"音樂會等精采節目上陣。詳情可上網查詢,網址www.barbican.org.uk。<
-
東京
莎劇、能劇、悲劇、警世劇
故事是熟悉的:一個看不透權力本質的老邁君王和三個女兒間的分家悲劇;原始背景是政治的:內戰爆發前的英國,法國正虎視眈眈地伺機而動;演繹的版本是多元化的:前有黑澤明的《亂》,近有女性主義的電影版A Thou-sand Acres;是的,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從來就不是個容易的題材,太多珠玉在前、太多角度可揀。 九九年九月,日本名導蜷川幸雄給自己一個追加難度的挑戰,與莎劇權威團體──RSC合作,並邀來以主演電影《瘋狂喬治王》(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而獲金像獎提名的耐吉歐.豪森(Nigel Hawthorne)飾演「李爾王」,與國人熟知的日本明星眞田廣之巧扮「愚人」(The Fool)。全劇以英語發音,先在日本彩之國藝術劇場演出十六場,十月底再赴倫敦巴比肯中心公演二十四場,接著自十二月初也已在莎翁故鄕史特拉福(Stratford-upon-Avon)作千禧跨年的四十三場演出。這樣的跨國製作除了牽涉大批人力物力,更隱含著背水一戰的必勝決心:想想看,日本人指導RSC演莎劇!筆下從不留情的英國劇評人想必早就躍躍欲「批」,火眼金睛地準備大審一場。 聰明的蜷川集合日本設計好手,給了《李爾王》一個多重國籍的古典包裝,再大刀闊斧地修枝剪葉,以簡潔的動線與輪廓塑出現代感,不時還綴灑些零星的東方情調,果然贏得英日一片好評。在戲劇表現上,蜷川放下以往討好的誇張肢體,謹守「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準則,作出某種東方內斂氣質的示範,怪不得泰晤士報讚道:「終場更是深刻動人,就因爲它是如此的單純、沉靜,而充滿尊嚴。」蜷川能在東西文化間拿揑得如此得宜,眞是高招! 《李爾王》設計群表現傑出 即使在像我這樣對所謂「東西合璧」、「跨國合作」抱持懷疑態度的挑剔觀衆眼裡,堀尾幸男設計的舞台也令人喝采。開場的氣勢懾人:左右幽深的竹紋木牆,從兩邊向遠側中線延伸至未知的黑暗裡;向前傾斜的舞台中央,穩穩地放著獨一無二的權力寶座,在前面攤開來的是張繪有地圖的大毯,暗示著一場至親手足間的領土爭奪即將在其上展開。音樂設計宇崎奄童和音效設計井上正弘與蜷川合作多年,其用日本三弦、邦樂混出的聲音,神秘而富張力。 從斜坡後背光出現的人物,像是彼此命運中無法選擇或抗拒的因子
-
東京
在老英的地盤上征服莎劇
曾於一九九三年率團來台演出的日本劇場導演蜷川幸雄,日前在東京近郊的彩之國藝術劇場推出「莎翁回顧系列」的第四齣大戲《李爾王》(King Lear)。這部與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 合作演出的跨國製作,此刻更已遠征倫敦與莎翁的故鄕,進行跨年度的六十七場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