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大劇院外觀(中國國家大劇院 提供)
焦點專題(二) Focus 天子腳下百戲翻騰—北京劇場地圖

與城市歷史同步 綜覽世紀新京風華

北京大型劇院的前世今生

從京戲到現代戲劇,從「戲園子」到設備現代、席次上千的「大劇院」,北京的劇院建設如同一部中國戲劇發展史,也映照著城市的興衰發展歷程。不同時代的劇院建設服務著不同的藝文需求,在文創當道的現下,北京的劇院建設遠景更是恢弘驚人,大型劇院紛紛落成啟用,中小型劇院也蓄勢待發……戲劇首都之名,絕非虛幻!

從京戲到現代戲劇,從「戲園子」到設備現代、席次上千的「大劇院」,北京的劇院建設如同一部中國戲劇發展史,也映照著城市的興衰發展歷程。不同時代的劇院建設服務著不同的藝文需求,在文創當道的現下,北京的劇院建設遠景更是恢弘驚人,大型劇院紛紛落成啟用,中小型劇院也蓄勢待發……戲劇首都之名,絕非虛幻!

北京的現代劇場建設幾乎都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在這之前,北京戲劇有個對等名詞叫做「京劇」。清朝中葉之後,隨著京劇藝術的成熟與蓬勃,一邊聽戲,一邊品茗的「茶園」或「茶樓」,在北京城蔚為風尚。「徽班進京」寫下京劇的歷史新頁,人們開始能夠專心看戲,於是茶園成了「戲園子」。由於京城之內禁止戲曲演出,北京的戲園子主要都是集中在城南,大約是今日天安門廣場南方的前門一帶。除了公共的戲園子,其實富商宅邸與全國各地駐京的「會館」,也都盛行搭建私家戲樓。民國之後,北京的戲園子也開始逐漸現代化,但很快地,一切的戲曲榮景隨著「七七事變」爆發,迅速蕭條凋零。追溯北京劇場劇院的發展歷程,如同一部中國戲劇發展史,以及城市的興衰發展史。

民國初年,現代戲劇開始萌芽,這種以對話為主的舞台劇被稱為「新劇」,後又稱「文明戲」。十年之間,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漢先後有人揭竿而起,並伴隨著五四運動燎原。一九二八年戲劇電影先驅洪深創意地將英文“Drama”譯為「話劇」,區別已陳腐的「新劇」,中國話劇從此定名,在中國沿用至今。隨著對日抗戰及國共對抗的加劇,話劇也成為愛國宣導及政黨宣傳的工具。似乎左派的共黨特別懂得結合與運用藝文的力量,隨著他們的「紅色基地」一一建立,話劇的力量一步步推向各地,延安、上海、南昌、桂林……但專為話劇而興建的專業場地則付之闕如。

第一波現代劇院工程

民國時代的北京雖然不是沒有新的劇場興建,但多半也是與京劇戲曲相關,或者多功能式的影劇院。真正的現代劇場的春天伴隨新中國成立奠都北京來臨,一九四九年七月中國戲劇工作者協會(後改名中國戲劇家協會)在北京成立,中國話劇開始了新的發展階段。由於共產黨政府高度重視話劇事業的發展,以政府的力量網羅中國各地的戲劇菁英,先後成立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今日「國家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簡稱「北京人藝」)、中央戲劇學院等國家等級現代戲劇機構,現代劇院的建設於焉同步啟動。

幾個陸續大興土木的劇場建設中,一九五三年專為北京人藝打造的「首都劇場」堪稱中國第一個專業「現代戲劇劇場」開工。然而北京第一個現代劇院建設,應該是早了一年便在城南落成的「天橋劇場」。原名「和平劇場」的天橋劇場,西洋歌劇、芭蕾舞劇更常在這個劇場上演。而也在此時,北京城西北「北京展覽館劇場」(原「蘇聯展覽館」)始建於一九五四年,原為露天劇場,一九五九年加頂,改建為室內劇場,規模較大,共2,763個座位。初建時,蘇聯各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合唱團經常在此演出。一九六○年起,紅衛兵浪潮湧向四處,文化藝術成了原罪,一切的藝文機構被解散,戲劇活動與建設停擺,文化藝術人走入不見天日的黑暗。

文革後回春的第二波劇場建設

文革的結束,飽受創傷與餘悸猶存的文化藝術人在八○年代,慢慢地回歸崗位,療癒、重建,逐漸恢復的表演藝術活動,以及北京的新興都市建設,催生著另一波的演藝場館建設。軍方興建的「中國劇院」,以及在城市東邊使館與外商林立的亮馬橋地區落成了「世紀劇院」,都是觀眾席在一千五百人以上的大型劇院,然而這些場館都離當時北京生活氣息濃厚的Downtown「二環」,有著一段距離,並未真正走入日漸蓬勃的表演藝術生活圈。

隨著資本經濟逐步邁開,及社會的大幅開放,一九九一正式啟用的「保利劇院」,堪稱中國劇院歷史的里程碑——第一個不是由中國政府(黨、政、軍)直接出資興建營運的大型劇場建設,也呼應著中國政治經濟的一個新的時代。雖然保利劇院隸屬的「保利集團」,具備軍系國有企業的背景,但從劇院興建與旅館融合為一,便是一個極為不同的思維,地點絕佳,位於交通樞紐,鄰近藝文族群生活圈的保利劇院迅速成為首都表演藝術中心。筆者清楚記得,在九○年代初第一次造訪北京,在當時入夜後四處漆黑的京城,路經保利劇院,那種散發萬丈光芒的氣勢,陪同的文化部人員很有自信的說:「這是北京最好的劇院!」

千禧年的第三波北京劇場新世紀

一九九九年保利集團在幾年的「試營運」之後,便決定繼續投入整修,打造更先進的劇場,以因應技術設備要求愈來愈高的國內外演出,二○○○年劇院重新開幕,迄今仍然是北京最具指標性的大型表演場地。邁入廿世紀,也是北京劇院興建的第三個時代。千禧年的時代意義,以及北京接辦奧運的衝刺目標,劇院建設也是城市變身改造的一環,其中最重大,耗時耗資最為巨大,卻也引發最大爭議的是「國家大劇院」的決策、競圖到完工。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便成形的國家級劇院的構想,命運多舛,終於在一九九七年中央決策拍板,一九九九年國際競圖通過,二○○一年動工興建,二○○七年落成啟用後,這個引發文史界與建築界強烈抗爭的「水煮蛋」,卻劇情急轉直下,博得了許多的認可,而快速上軌道的營運成績,也獲得藝文界的肯定,更帶動起全中國綜合性多廳館合一的新一波大劇院興建浪潮。

文創浪潮下的第四波劇場建設

廿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可以說是中國卯足了勁要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年代,舉國上下都仔細檢視挖掘文創可能,大手筆地投入各種資源。作為當代中國的戲劇首都,表演藝術的場館興建方向被高度樂觀地設定,連北京周邊的衛星城區「密雲」、「懷柔」、「大興」……都高喊大型劇院群的興建決心;北京市區最積極的兩個號稱要比美百老匯的戲劇專區計畫:「天壇演藝區」區內擬新建卅四個劇院,其中十四個一千座以上的大型劇院、兩個六百座左右的中型劇院、十八個兩百座左右的小劇院,預定二○一八年前分三階段施工;而相距不遠的「天橋演藝區」,則宣告到二○二○年,劇院數將從現有的十五座提升為五十座劇場。如今大半時間過去,雖然計畫好像還沒有令人很「有感」,但陸陸續續確實有好幾座大型表演場館動工完成的消息傳來:二○一二年底「中央民族歌舞團」專屬劇院在魏公村落成;二○一二年初新建「二七劇場」地下結構封頂;二○一三年六月一千五百座的「東方劇院」啟用;「中央歌劇院」專屬劇場則在二○一四年三月舉行開工典禮;容納四個劇場、總座位約三千三百席的南城最大的演藝綜合體——「天橋藝術中心」,預計二○一五年十月落成開幕,目前已經展開《歌劇魅影》的長期演出售票……看來北京的劇場建設,並不是喊假的!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不可不知的五座北京大型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

中國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側,由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主持設計,設計單位為法國巴黎機場公司。由音樂廳、歌劇院、戲劇場及一個小劇場組成,其營運特點是不外租場地,所有節目都是自製或買斷。有大劇院管絃樂團和合唱團常駐,除常態演出季外,並每年舉辦大劇院歌劇節、音樂節、舞蹈節、合唱節等。(www.chncpa.org)

保利劇院

即便國家大劇院落成,可容納1,428位觀眾的保利劇院,依然是北京最受歡迎的音樂、舞蹈、戲劇的表演殿堂。與地鐵二號線東四十條站及保利大廈旅館共構,絕佳的地理位置及完善的設備,使得保利劇院屹立不搖,憑著其經驗與聲譽,已翻展成為「保利劇院管理公司」,目前營運全中國十七座大型劇院,並成立「保利院線」及對內對外的演出經紀公司。(www.baolijuyuan.org)

天橋劇場

一九五三年落成,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座現代劇場,位於北京城南天橋地區,可容納1,215位觀眾的多功能式表演廳,自落成後便經常演出舞蹈與歌劇,一九九九年重新整修,現隸屬中央芭蕾舞蹈團。(www.tianqiaojuyuan.com)

首都劇場

中國第一個話劇專業劇場,一九五四年建造,坐落在繁華的王府井大街北端,位於城市的中心位置,它是隸屬於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專業劇場,也邀演其他話劇團的經典作品演出,約可容納一千兩百位觀眾,劇院內設有戲劇書店及人民藝術劇院戲劇博物館,後又增建人藝小劇場與人藝實驗劇場。(www.shoudujuchangcn.com)

海淀劇院

二○○三年年底落成啟用的多功能型劇場,隸屬於北京市,有一個一千席的大廳和兩個各一百廿席的小廳,可供舞劇、歌劇、話劇、戲曲、歌舞、曲藝、交響樂之使用,位於北京城西北,比鄰高科技的中關村園區,附近有北大、清華等許多高等院校,交通便捷,屬於北京城北邊的重要劇院。(www.bjshd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