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蒂」在歐美已推行了近八十年的復健方法,包括瑪莎.葛蘭姆、喬治.巴蘭欽等,都曾練習過皮亞蒂,並將其方法教授給的學生。
「皮亞蒂」在歐美已推行了近八十年,是由希臘裔的德國人Joseph Pilates(1880-1967)於二〇年代早期在紐約市首創。最早他是爲了醫治自己的氣喘、佝僂、風濕熱等痼疾,接觸瑜珈、禪學、古希臘羅馬等東、西方的養生方法,因而對身體護理也有了深刻的認識。一次大戰時他在歐洲奉召爲戰時護士,利用病床的彈簧實驗人體肌肉的運動和阻力原理,因而發明了一套復健器材,稱之爲「通用重塑器」(Universal Reformer)。二〇年代初他便將這一套發明帶到美國,並在紐約市成立了以自己爲名的健身中心來推廣;當時立刻引起了舞蹈界的注意,包括瑪莎.葛蘭姆、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漢雅.荷姆及傑洛姆.羅賓斯(Jerome Robbins)等,都曾練習過皮亞蒂,並將其方法教授給他們的學生。
皮亞蒂也許比同時代的健身觀念早了六十年,在其他健身中心仍訴求重量訓練下隆起的大塊肌肉時,皮亞蒂強調的是肌肉的微調(toning)與優雅伸展,藉由充滿韻律感、均衡的動作設計,使身體變得更柔軟靈敏,肌肉的線條也更頎長、平順且結實。
皮亞蒂的器械床大致可分爲平台式復健床(The Reformer)和直立式彈簧架(The Cadillac)兩種。使用上則包括了超過五百種的動作設計;每一種均需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以減少乏味的重複。皮亞蒂的許多練習均是以失重(weightless)的姿勢進行,因此本身的平衡及腹部肌肉的控制便顯得異常重要。而水平姿勢可使練習者的脊椎保持一直線,亦可改善身體的姿勢。
練習皮亞蒂時須完全集中注意力、適當地呼吸,以及善用人體力學,是一種統合身心的運動,許多理念均出自瑜珈,是一種衝擊力低、適合各種年齡與體能狀況的人(甚至孕婦)的運動,可增進對自我身體的認知。
特約採訪|鄒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