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畫①/鬆綁表演空間

鬆綁表演空間

最近,台北市政府舊大樓的再利用,以及市政府有意釋出台北市市產中「閒置空間」的問題,引起了敎育界與美術界的廣泛討論。

而相對於表演藝術界而言,表演及排練場地的不足也早已是存在、且困擾不已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市府有意釋出「閒置空間」之際,表演藝術界的態度到底如何呢?

不像國內目前的表演場地大多屬於公家,且多是五、六百人以上的大劇場。在紐約,許多「廢棄空間」被再利用而轉化成一、二百人的小劇場,造就了紐約多元表演形態的發展。

有別於表演團體、個人及觀衆的來去沈浮,一座有歷史、有風格的劇場在文化上及歷史上所能產生的累積與沈澱作用,絕對不容我們小覷。

紐約劇場界如何轉化廢置空間成爲表演空間,以及他們如何經營,這都是我們在今天討論閒置空間再利用時値得借鏡的。

最近,台北市政府舊大樓的再利用,以及市政府有意釋出台北市市產中「閒置空間」的問題,引起了敎育界與美術界的廣泛討論。

而相對於表演藝術界而言,表演及排練場地的不足也早已是存在、且困擾不已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市府有意釋出「閒置空間」之際,表演藝術界的態度到底如何呢?

不像國內目前的表演場地大多屬於公家,且多是五、六百人以上的大劇場。在紐約,許多「廢棄空間」被再利用而轉化成一、二百人的小劇場,造就了紐約多元表演形態的發展。

有別於表演團體、個人及觀衆的來去沈浮,一座有歷史、有風格的劇場在文化上及歷史上所能產生的累積與沈澱作用,絕對不容我們小覷。

紐約劇場界如何轉化廢置空間成爲表演空間,以及他們如何經營,這都是我們在今天討論閒置空間再利用時値得借鏡的。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