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現代的貝多芬。(本刊資料室 提供)
活動看版 生活藝訊廣場/活動看板

永遠現代的貝多芬 兼談音樂浪漫主義的締造者

《表演藝術》雜誌和聯合報、中廣音樂生活雜誌、麥登企業有限公司合辦推出的「音樂會導聆」講座,本月由樊慰慈和潘世姬分別針對蓋瑞.歐森鋼琴演奏會和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不朽的巨人──貝多芬」音樂會,細細解說蕭邦和貝多芬的音樂風格。

《表演藝術》雜誌和聯合報、中廣音樂生活雜誌、麥登企業有限公司合辦推出的「音樂會導聆」講座,本月由樊慰慈和潘世姬分別針對蓋瑞.歐森鋼琴演奏會和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不朽的巨人──貝多芬」音樂會,細細解說蕭邦和貝多芬的音樂風格。

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音樂會不朽的巨人──貝多芬

時間:十二月十六日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曲目:《普羅密修司》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第七號交響曲

講座時間:十二月十一日下午2:30

古典調性的作曲家們藉由對主題之敍述、對照,以及對比來述說他個人的音樂意念。同時藉由對主題的確認與瓦解(liquidation)來喚起欣賞者情緒的起伏。情緖的起伏、轉折,以及差異由此而生。主題對比(確認與瓦解)的二元性也同時建立了主題與非主題關係上的邏輯性。

古典調性音樂透過對比的方式來確認音樂意義

這種音樂意念的表達法可回溯到西方文藝復興之前的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的希臘時代。音樂意念的最基本單元,如柏拉圖在其〈詭辯者〉(Sophist)中所闡述乃爲一個敍述(statement)。敍述是音樂意念呈現過程的最基本單元。同時,它不可能由一連串同質性的東西(如一連串的名詞)組成;這是無意義的連接。再者,它必須擁有明顯的個性特徵(character)。透過對此基本意念的敍述、再述(restatement),以及後續(con-tinuation) 來完成一個基本的樂句(sen-tence或period)。再述有時可以不須存在於樂句中。這是古典調性音樂用來敍述主題的一個普遍結構模式。當一個基本意念(抽象的)被作曲家透過一個或多個音型(具象的)確認後,此時也是一個敍述的完成階段。接著,這個音型的確認就須要再透過一個與它異質性的音型(後續階段)來完成。這是古典調性音樂透過對比的方式來確認音樂意義的技巧。

建立在主題完成的對照基礎

主題經由樂句的具體化而完成音樂意念的體現。這是屬於敍述體的結構範疇。敍述體的結構強調音樂意念如何具體化的過程以及此一過程的邏輯性。作曲家在體現音樂意念的過程所思考的內容包含──譬如,如何體現意念;喚起聽衆情思的敍述(基本意念)是否恰當,是否須要預備;敍述後是否須要作擴展(後續),還是先作延伸;擴展後是否轉移至對比的主題或段落;如何返回主題……等課題。這一連串的過程爲的是使音樂意念更加明確及具體化。最後,導致音樂表層結構的建立。也就是說,音樂的表層結構是建立在這些一連串事件的關連上:敍述、後續、延伸、擴展、轉移等事件。

音樂的材料:音高、和聲、旋律、對位、配器、織度、音色……最後是在音樂的結構事件──敍述、後續、延伸、擴展、轉移──過程中完成同一性與差異性。此一對照的基礎是建立在主題的完成。

從第七交響曲見證貝多芬

這一場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的導聆,將試圖建立在上述的基礎來引導聽衆進入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的音樂世界。在這個獨特音樂世界裡,我們將見證貝多芬:乾淨俐落的樂念、意念的精簡(terse-ness)與統一性、獨特的音樂句法、擬人化的音樂情感表達、主題無窮轉型的多樣性。音樂的材料制約於上述的新手法導致交響曲式的擴大。這一種擴大是表現於時間以及空間的兩個要素。一方面,在音樂時間的流逝過程,音樂材料(調性、旋律、節奏、句法等)在緜延不斷的對照音樂結構事件而擴大交響曲的形式。另一方面,音樂的空間得以透過其他的音樂材料,如配器、和聲、織度、音色等而得到新的空間表現。最後,我們也將見證這些特有的表達方式如何在特定的時空(十九世紀初)下突顯貝多芬作爲作曲家的偉大之處。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音樂會導聆

講座地點;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61號

聯合報第三大樓九樓。

參加辦法:

憑本文所附印花入場或見聯合報文化版。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