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在骨子裡或音樂上,蕭邦均屬陰柔纖細的。(本刊資料室 提供)
活動看版 生活藝訊廣場/活動看板

且聽蕭邦彈蕭邦

《表演藝術》雜誌和聯合報、中廣音樂生活雜誌、麥登企業有限公司合辦推出的「音樂會導聆」講座,本月由樊慰慈和潘世姬分別針對蓋瑞.歐森鋼琴演奏會和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不朽的巨人──貝多芬」音樂會,細細解說蕭邦和貝多芬的音樂風格。

《表演藝術》雜誌和聯合報、中廣音樂生活雜誌、麥登企業有限公司合辦推出的「音樂會導聆」講座,本月由樊慰慈和潘世姬分別針對蓋瑞.歐森鋼琴演奏會和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不朽的巨人──貝多芬」音樂會,細細解說蕭邦和貝多芬的音樂風格。

蓋瑞.歐森鋼琴演奏會

時間:十二月十日 19: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曲目:波羅奈斯舞曲,作品26

      夜曲作品27

      12首前奏曲,作品12

      馬厝卡舞曲,作品63

講座時間:十二月四日 下午2:30

二次大戰左右,以阿圖.魯賓斯坦爲主的鋼琴家將蕭邦從沙龍音樂之印象中解放,並灌注以陽剛而富朝氣的演奏風格,經由魯賓斯坦豪氣干雲的舞台魅力及其無遠弗及的唱片錄音,此一風格深深地影響近半個世紀以來人們對蕭邦作品的認識,然而早在一九一〇年代初期,汪達.蘭朶芙絲卡(Wanda Land-owska 1877-1959,波蘭籍鍵盤音樂演奏家)卻曾引經據典地指出,無論在骨子裡或音樂上,蕭邦均屬陰柔纖細的。

蕭邦去逝至今已近一個半世紀,他絕大部分的作品仍被廣爲流傳,然而人們如今所喜愛欣賞及演奏的這些樂曲,或正如沾滿歷史塵屑的古物,在瞻仰之餘,是否應該像梵諦岡的西斯丁敎堂般加以修復,以重現其中米開朗基羅壁畫之原貌?然若處理不愼,乃至錯戴歷史的有色眼鏡,翻修古物亦可能落得漆新林家花園般焚琴煮鶴的下場。

以名家錄音實例與文獻記載相呼應

與其在前述魯賓斯坦和蘭朶芙絲卡的不同觀點間打轉,不如回到一八三〇年代前後的巴黎,從蕭邦及其時人的言談中,「聽聽」蕭邦是如何彈奏蕭邦。再經由蕭邦再傳弟子所遺留的珍貴歷史錄音演奏,尋求其間的交集。國內聽膩了波里尼版和阿胥肯納吉版的鋼琴學生們,及爲魯賓斯坦版與霍洛維兹版間孰優孰劣而爭得面紅耳赤的樂友們,何妨前來一同突破老錄音的雜音表層,進而撣去蕭邦音樂上的歷史塵屑,呼吸著令巴黎也爲之傾倒,來自華沙的芳香?

演講內容以蕭邦音樂的歷史性演奏傳統爲主軸,引述蕭邦生前演奏自己作品時的情景,並配合播放精采生動的名家錄音實例,以與文獻記載相呼應。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紀念大師-張岫雲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音樂會導聆

講座地點;

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561號

聯合報第三大樓九樓。

參加辦法:

憑本文所附印花入場或見聯合報文化版。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