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姬
-
焦點專題 Focus 焦點七:國人作品
大師經典再現 新曲紛至沓來
國人作品的創作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在各大樂團多年的努力下,已有可觀的成績出現。在這次樂季中,前輩作曲家的作品如蕭泰然、郭芝苑、李泰祥皆現身,中生代作曲家潘世姬也在三大團的曲目中占了重要位置。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問題篇
哪裡是未來的舞台?
表演藝術學生畢業之後的出路,似乎不如想像中來得順利美滿,永遠在麵包與理想中掙扎。有的人寧願負債節約,也要堅持藝術的追尋;有的人則選擇轉業,打算在其他領域另尋春天。社會舞台看似遼闊,但哪裡才是藝術畢業生應該站的位置呢?
-
專題
看天吃飯、求雨灌溉
近幾年,我們會偶爾聽見中央氣象局預報說,來自大陸内地的「沙塵暴」,即將隨著大陸冷高壓南下而瀰漫台灣上空,讓我們連走在馬路上呼吸都會開始擔憂;埋首耕耘台灣各個表演藝術角落的在地工作者,不知道是如何看天吃飯、引水灌田?又如何在大環境的變動起伏中,栽培一代代接班的幼苗?究竟政府在文化藝術的培育規畫上,有何具體的政策、建樹與實際成效昵?
-
台北
樂音播種,民謠扎根
「台灣的音樂教育正因為過於注重西化,民族音樂往往備受冷落,少數長期為民族音樂努力的作曲家如郭芝苑、蕭泰然等人,則面臨即將凋零的可能,所以在策劃音樂節時便將民謠再創作列為重點課程。學生們除了接受西方作曲理論之餘,也許已經到了該重新為音樂定位,找尋生存空間的時候了。」潘世姬說。
-
特別企畫 Feature
體驗「創作」奇蹟 潘世姬
「晨鳥的叫聲沁入窗内,以天眞,以質樸的美聲,一位不知誰的母親,倚著窗帷,獨對天地。」 ──潘世姬《母親》
-
即將上場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合唱團「風中的種子」音樂會
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合唱團爲少數國內音樂系所專以主修聲樂爲主力的團隊,三月將向愛樂人引介兩岸三地優秀的合唱作品。包括馬水龍、潘皇龍、錢南章、潘世姬、游昌發、沈錦堂及作曲家呂泉生、金希文等人共十餘首作品,將做完整呈現。本次音樂會並將首演潘世姬的現代詩合唱作品《秋路》。
-
名家訪談
回歸中國的創作原點 訪周文中談音樂創作觀
在當代華人作曲家中,周文中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曾先後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弗里次.來納現代音樂中心主任、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一九九一年自哥倫比亞大學退休,獲終身榮譽敎授頭銜的周文中,其回歸東方的創作手法在二十世紀國際樂壇廣受肯定。在回國參與春秋樂集作品演出之際,本刊特請作曲家潘世姬就其創作理念及藝術敎育經驗與周文中進行訪談。
-
焦點
無法預期的創作理念 從《夢土》一窺許博允的音樂觀
十年前,林懷民推出舞作《夢土》,從舞蹈、舞台設計到音樂均引起許多的討論;十年後,在《夢土》重現之際,我們特別專訪了近些年一直忙於藝術經紀的《夢土》音樂作者許博允,還原他「作曲家」身份,談談這位桀傲不馴的才子「令人無法預期」的創作理念,以及他近日接掌「亞洲作曲聯盟」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的感想。
-
活動看版
永遠現代的貝多芬 兼談音樂浪漫主義的締造者
《表演藝術》雜誌和聯合報、中廣音樂生活雜誌、麥登企業有限公司合辦推出的「音樂會導聆」講座,本月由樊慰慈和潘世姬分別針對蓋瑞.歐森鋼琴演奏會和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不朽的巨人──貝多芬」音樂會,細細解說蕭邦和貝多芬的音樂風格。
-
活動看版
且聽蕭邦彈蕭邦
《表演藝術》雜誌和聯合報、中廣音樂生活雜誌、麥登企業有限公司合辦推出的「音樂會導聆」講座,本月由樊慰慈和潘世姬分別針對蓋瑞.歐森鋼琴演奏會和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不朽的巨人──貝多芬」音樂會,細細解說蕭邦和貝多芬的音樂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