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有限的新加坡,表演場地相形集中,多分布在中央商業區一帶。除了有殿堂級的濱海藝術中心,還有古蹟級的維多利亞劇院與音樂廳和舊國會大廈,甚至在國家博物館與國家圖書館中都有可看表演的劇場空間,而在栽培藝術人才的幾所學院中,也都有供學生與外部人士使用的小型劇場……點與點之間距離甚近,在節慶之時,帶給藝術愛好者許多方便,趕場完全無須舟車勞頓!
作為東南亞地圖上的一個小紅點,新加坡土地有限,各種商業活動與休閑娛樂設施幾乎都集中在市區,尤其是劇場、音樂廳等表演空間,主要分布在中央商業區一帶。這無形中帶給藝術愛好者許多方便,逛街購物、用餐和看演出都能在幾個公車或捷運站之內的範圍進行,節慶期間在不同表演地點之間「趕場」更增添樂趣。這倒也符合新加坡人注重效率的訴求,對遊客而言更是一大福音,趁旅遊之便看演出可免去舟車勞頓之苦。
本文列出的幾個表演空間就位於市中心一帶,毗鄰新加坡河畔、政府大廈大草場、福康寧山、牛車水等旅遊和觀光景點,而且步行可達。
1. 地標式藝術殿堂
說到新加坡最具代表性的表演空間,當屬屹立港灣旁的濱海藝術中心(Esplanade-Theatres by the Bay)。這個耗資六億新元興建的表演中心,在二○○二年十月開幕,造形像兩顆大圓球,透明玻璃外牆上覆蓋著無數片遮陽鋁板,看起來就像兩顆帶刺的榴蓮,因此本地人給它取了個既親切又有南洋風味的外號——榴蓮殼。
濱海藝術中心擁有兩個巨型表演空間,分別為可容納兩千人的劇院,以及共有一千六百個座位的音樂廳。劇院的設計體現歐式歌劇院的華麗古典風,座位以馬蹄形分布在四個樓層。寬而深的舞台可配合不同類型的演出作出相應的調整,包括音樂劇、歌劇、戲曲、舞台劇、舞蹈等,譬如二○○三年陳士爭版本的崑劇《牡丹亭》在這裡演出時,舞台前方竟設置了一個有水鴨暢遊騎上的蓮花池。作為交響樂團、合唱團和歌唱家演出場地的音樂廳,一大亮點是由四千四百七十根音管和六十一個音栓構成的巨大管風琴,而由國際知名聲學專家設計的世界級優良聲樂,為觀眾營造一場場頂尖的聽覺響宴,男高音荷西.卡列拉斯、柏林愛樂、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等名家都曾在此獻藝。
此外,濱海藝術中心還有兩個規模較小的表演場地,那就是可容納兩百五十人的音樂室和兩百廿人的小劇場,還有以港灣景致為背景的戶外表演空間。
多年來,新加坡藝術界對濱海藝術中心的「投訴」是沒有設立中型劇院,而這類可容納約六百名觀眾的表演場地是本地藝術團體最迫切需要的。今年四月,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傅海燕宣布喜訊:濱海藝術中心將建造五百五十個座位的中型劇院,預計在二○二一年竣工。
◎濱海藝術中心
地址:1 Esplanade Drive Singapore
抵達方式:地鐵黃線,濱海中心站(Esplanade)
2. 古蹟級表演場地
距離濱海藝術中心約十分鐘腳程的維多利亞劇院與音樂廳(Victoria Theatre and Concert Hall),毗鄰舊國會大廈,是由兩座英國殖民地時期建築與一座古典鐘樓組成。這組超過百年歷史的古蹟建築在二○一一年暫時關閉,以便進行耗資一億五千八百萬新元(約合新台幣卅四億七千四百多萬元)的翻新工程,並於二○一四年以全新姿態展現公眾面前。翻修工程由新加坡知名建築師莫瑋瑋執行,維多利亞時期的優雅建築外觀與細節都被完整保存下來,內部空間則在保留與重譯之間開創新局。
始建於一八五五年的劇院,觀眾座位從原來的九百零四席個減至六百一十四席(其實劇院早期的規模就是這樣,如今翻修后減少座位數目算是還原歷史)。一九○五年完工的音樂廳同樣經歷「瘦身」,座位從八百八十三席減少至六百七十三個。減少座位的目的是為表演空間提供設置更好的音響器材,同時讓觀眾視線不受阻擋,新加坡也因此多了兩個中型表演場地。
至於隔鄰的舊國會大廈,如今變身為藝文空間,取名為「藝術之家」(The Arts House)。昔日國會議事廳的格局仍保留原貌,議員們的座位已變成可容納兩百人的觀眾席,當劇場、時裝秀或其他表演藝術形式在這裡呈現時,今日的創意紛呈對照昔日嚴肅與僵化的政治氛圍,增加了觀眾的觀賞趣味。其中,極具新意的是特定場域懸疑劇《BODY X》在這裡的表演,讓觀眾自由穿梭於整棟建築的所有空間,參與演出之餘也探索環境。
◎維多利亞劇院與音樂廳
劇院地址:9 Empress Place, Singapore
音樂廳地址:11 Empress Place, Singapore
抵達方式:搭乘地鐵至政府大廈站(City Hall)或 萊佛士坊(Raffles Place)
◎舊國會大廈藝術之家
地址:1 Old Parliament Lane The Arts House At the Old Parliament, Singapore(原名Parliament House)
抵達方式:搭乘地鐵至萊佛士坊(Raffles Place)
3. 去圖書館和博物館看戲
座落在知名萊佛士酒店斜對面的「國家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Singapore),在二○○五年開幕,操刀者同樣是建築師莫瑋瑋。圖書館除了有多達廿萬冊書籍之外,還設有名為「戲劇中心」(Drama Centre)的表演空間,分為一中一小兩個表演場地。原來的戲劇中心劇院建在綠意盎然的福康寧山,新千禧年後被拆除,遷徙到二○○五年建成的國家圖書館。這座中型劇院共有六百一十五個座位,是本地舞台劇和音樂劇的熱門演出地點。小型表演場地是可容納一百廿名觀眾的黑箱劇場,適合呈現單人劇和實驗劇場,也是除了「電力站」(The Substation)以外的另一個黑箱劇場,是實驗劇場的熱門演出地點。
位於福康寧山腳下的「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在二○○六年翻修後重新開幕,操刀者仍是莫瑋瑋。博物館地下層有間黑箱劇場(Gallery Theatre),定期舉辦電影節,兩百四十七席的規模也很適合小型舞團和劇團租用。
◎國家圖書館
地址:100 Victoria St, Singapore
抵達方式:搭乘地鐵至市政廳站(City Hall)
◎國家博物館
地址:93 Stamford Road, Singapore
抵達方式:搭乘地鐵至多美歌站(Dhoby Ghaut)
4. 文青書院
新加坡獨立至今僅五十二年,政府在建國初期以營造安定局面和經濟發展作為制定政綱的考量,不知不覺中塑造了功利與績效至上但忽視藝術的幾代人。直至新加坡躋身世界第一國家之列,政府也意識到在國富民強的表象之下,一般國民的創意思維和人文素雅之匱乏已到了「水深火熱」的階段,於是在新千禧年初期喊出「文藝復興」口號,決心在新世紀裡以軟實力在國際找到新的立足點,新加坡藝術學院(School of the Arts Singapore,簡稱SOTA)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其他固有的藝術院校如「拉薩爾藝術學院」(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和「南洋藝術學院」(Nanyang Academy of Arts)也在這嶄新的氛圍裡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作為第一家以藝術之名創校的官方高等學府,新加坡藝術學院設有多元化的表演空間,包括可容納四百廿一人的劇院、兩百人的小劇場和音樂廳。拉薩爾藝術學院的「新航劇院」設有四百八十個座位,及一個可容納一百五十人、可隨意設置舞台和安排座位布局的靈活表演空間。歷史可追溯到一九三八年、南洋美術專科學校的南洋美術學院,擁有可容納三百八十名觀眾的「歷史基金劇院」,設有可旋轉的中央舞台和調整樂池,另外還有一個可容納一百九十六人的可伸縮座位黑箱劇場。
這三家藝術院校之間的距離皆盡在咫尺,位於博物館林立的藝術文化區,除了提供給學生專用之外,也經常有校外的專業劇團在這裡呈獻演出。
◎新加坡藝術學院
地址:1 Zubir Said Drive, Singapore
抵達方式:搭乘地鐵至多美歌站(Dhoby Gha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