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指揮瓦格(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7-2018 新樂季搶先報/台灣篇—西樂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兩款樂音一次享有 多元曲目驚喜不斷

甫結束世大運開幕式的表演,表現備受讚賞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馬上緊接著展開新樂季的籌備。一如前幾年的多元豐富,首席指揮瓦格端出德奧經典、法國當代、匈牙利民族風的各色佳餚,而在十一月的美國巡演中,則安排了台灣作曲家趙菁文的新作《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還有德弗札克與柴科夫斯基作品,要讓美國觀眾看見台灣的精采與功力!

甫結束世大運開幕式的表演,表現備受讚賞的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馬上緊接著展開新樂季的籌備。一如前幾年的多元豐富,首席指揮瓦格端出德奧經典、法國當代、匈牙利民族風的各色佳餚,而在十一月的美國巡演中,則安排了台灣作曲家趙菁文的新作《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還有德弗札克與柴科夫斯基作品,要讓美國觀眾看見台灣的精采與功力!

燠熱的暑假裡,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的團員與行政同仁仍然行程滿檔。剛結束卡爾.奧福的歌劇《月亮》,隨即投入台北市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的籌備工作與開季音樂會的排練。新一季的節目,仍然保有了首席指揮吉博.瓦格一貫的風格:豐富、新鮮又充滿巧思。即使經過一個早上的排練,他提到未來半年的計畫,仍然眉飛色舞,笑聲不斷。

開季重磅曲目演出  美巡端上台味佳餚

即將到來的「開季音樂會」,上半場由布拉姆斯《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拉開序幕,將由與他合作多次的基里爾.格斯坦(Kirill Gerstein)擔任鋼琴獨奏。延續他多年來的努力,將他所熟識的世界級音樂家介紹給台北的聽眾。而這位獲得二○○一年魯賓斯坦大賽首獎、二○一○年獲吉爾摩藝術家大獎的當代大師,絕對是詮釋布拉姆斯這部匯流交響與炫技兩潮流顛峰之作的首選。瓦格強調,下半場的孟德爾頌第三號交響曲《蘇格蘭》,與上半場的鋼琴協奏曲編制完全一致,淋漓盡致地展現他自己對演出實務的嫻熟;而另一方面,他也正色地說道,即使編制一樣,且都屬德奧系統,但兩部作品的精神與風格大相逕庭。這一場演奏會,呈現出了我們領略的「德奧」,其實存在著相當巨大的「多元性」,而這也正是瓦格一直以來所著迷的概念。

本樂季的另一個焦點,為北市交的美國巡演,將在十一月二日與四日分別在加州的庫帕提諾與聖地牙哥舉行。為做好充足的準備,他們亦將在十月廿七日於台北中山堂舉行「行前音樂會」。這幾年來,瓦格已經與北市交走過了上海、北京、日本、德國與法國等地。雖然巡迴演出對指揮、演奏者與行政人員都是很大的負擔,然而瓦格仍堅持要讓北市交走出去。他語重深長地說:「台灣所面臨的國際政治情勢,不用我說大家都相當明白。正因如此,台北市就應該把握各種機會、透過各種管道讓全世界知道:『我們是台北,我們在這裡!』舉例來說,世大運就是個相當好的機會,讓全世界看見台灣。」

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此次美巡的曲目亦有細緻的思考。音樂會將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亦是當今台灣青壯派作曲家佼佼者趙菁文的新作《來自遠方的島嶼記憶》開場,另安排新一代旅美小提琴家黃俊文與北市交合作,演出德弗札克的《A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為了這幾場別具意義的演出,瓦格在下半場則安排了柴科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他解釋道:「在巡迴演出裡,你需要非常具有感動力的、有效果的曲目,讓樂團可以展現力道、讓聽眾可以隨之激動。有些曲目很哀傷、很憂鬱、很深沉,我自己也非常喜歡,但我不會在巡迴演出裡安排這種曲目。我要那種百分之百確定可以成功的曲目,《柴四》是其中一首,而我相信我的團隊可以把它發揮到完美。」

引入當代法國樂章  多元安排讓樂團揮灑

瓦格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他對引進罕見曲目的熱誠。諸如二○一五年兩場由低音銅管為主的音樂會:「荒原上的號聲」與「交響明信片」,或二○一六上半年開季的「南美光與影」,都引起熱烈回響,吸引不少非傳統聽眾。而這個樂季,他將視野轉向廿世紀的法國作曲家。在十一月廿五日、邀請小提琴家伊利亞.葛林戈斯(Ilya Gringolts)的「葛林戈斯的夢之樹」裡,他在上半場一次安排梅湘《被遺忘的奉獻》與杜替耶(Henri Dutilleux,1916-2013)的小提琴協奏曲,而後者對他而言別具意義。瓦格回憶,因他有幸曾為法國作曲家法朗賽(Jean Françaix)在頒獎典禮上指揮演奏大師作品,並透過法朗賽進一步認識杜替耶,大師的殞落,讓他由衷地想與聽眾分享珍貴的記憶。

同一場音樂會又安排了截然不同的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瓦格慧黠地笑說:「是啊!一個完全的切割。您知道嗎?誠實地說,我很喜歡在音樂會裡,將上下半場打造成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在之前的訪談中,多次強調我的家庭與成長經歷,雖然都在一個小小的歐洲裡,卻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文化與衝突,讓我非常著迷於事物的『多元性』。這也是我最想帶給台灣聽眾的。您觀察我的音樂會,可以看到我有多渴望提醒大家,世界上有那麼多有趣的東西,也許因為太豐富了,即使在同一場音樂會裡,我也希望上下半場是截然不同的。」

能夠有此大膽的安排,也表示了他對樂團的信心。他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也許因為古樂風潮的興起,大家開始意識到,管絃樂團必須要為各種不同的曲目與風格,鍛鍊出不同的演出方式。我是認同這個理念的。我理想中的團員,必須能在一個晚上完美無瑕地跨越從當代作品跨越到貝多芬上。這種『彈性』,也是我認為一個夠資格的管絃樂團必須要能做到的。而至今,我的團員們在這方面都讓我相當滿意!」

匈牙利元素不缺席  期待大家「帶朋友來!」

從瓦格接掌北市交起,他便以血液裡濃烈的匈牙利元素,與北市交的聽眾們締結盟約。在新的樂季裡,十二月二日的「絕對匈牙利」,以德弗札克、高大宜與李斯特搭配海頓《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至於眾所矚目的「海頓交響曲」計畫,則進入到第六號,於二○一八年一月十三日的「德意志安魂曲」音樂會與布拉姆斯之《德意志安魂曲》同場演出。由布拉姆斯開始、由布拉姆斯結束,令人再見識到瓦格的創意。

瓦格強調:「對一位樂團的當職指揮,不管你叫他『首席指揮』或『音樂總監』,要評價他是否成功,就要看他從到職到離開的這段時間,樂團是否呈現穩定地進步,甚至能夠改頭換貌,而不是達成零星幾場獲得好評的演出。」而從這幾年來每次演出後的簽名會裡,他看到北市交慢慢地累積屬於自己的聽眾。問瓦格對於這些新舊朋友有沒有什麼話想說。他露著微笑說:「我想說,新的樂季裡希望我們的朋友多帶一些朋友來參加我們的音樂會。對!請多帶一些朋友來吧!」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