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一六年迄今,陸續有臺中國家歌劇院、屏東演藝廳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開幕營運,這些新場館對帶動中南部地區表演藝術觀賞風氣,是否有一定的幫助?透過這次的兩廳院售票系統二○一三年至二○一九年數據分析,可以看到這些新場館的確對開發在地觀眾與吸引外地觀眾上有相當的效益,也吸引了許多首度購票進場的觀眾,著實成為重要的藝術推手。
源自於場館相關議題連續六年名列《PAR表演藝術》年度表演藝術回顧現象,各方人馬對於新開幕場館既期待又焦慮,也好奇能否為當地演出生態帶來正向改變,二○一九年兩廳院售票系統數據分析報告首度針對二○一六年開幕的臺中國家歌劇院及屏東演藝廳,分析開幕前後期間,購買場館所在地區演出節目票券的兩廳院售票系統會員人數資料。從數據分析顯示兩個新場館開幕後,帶動所在地區演出節目的購票會員人數成長,尤其開發了許多在地的新觀眾。
延續關注新場館開幕議題,今年度報告首度將二○一八年十月開幕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納入分析,同時增加分析面向。針對兩廳院售票系統會員,分析面向除了去年報告已呈現的新場館開幕前後期間(註1),場館所在地區演出節目的平均每一場次購票會員人數及購票會員總人數,新增曾購買新場館演出節目票券的會員人數分析,本文主要探討去年未討論議題。特別說明,以下觀眾數據分析對象僅包含二○一三年至二○一九年曾購票的兩廳院售票系統會員,未包含非會員身分的購票觀眾(註2),讀者參考分析結論進行推論時請留意其適用範圍。
集客力大放送 在地與外地觀眾皆大幅增長
中南部新場館開幕前,時常聽到一種疑慮,或者說是焦慮,關於在地觀眾是否能支撐起場館營運,以及在時間成本及付現成本雙重限制下,其他地區觀眾是否願意為節目跨城市移動。分析報告以曾購買新開幕場館演出節目票券的兩廳院售票系統會員來進行觀眾結構分析,以下首先探討觀眾地區結構。
曾購買臺中國家歌劇院演出節目票券的兩廳院售票系統會員,48%為台中地區會員(註3),52%來自台中以外地區;若將地緣鄰近的彰化及南投地區會員計入,來自中彰投地區者占58%;移動距離較遠的雙北地區(註4)會員占21%,屏高南地區會員則占8%。曾購買屏東演藝廳演出節目票券的兩廳院售票系統會員,59%為屏東地區會員,41%來自屏東以外地區;若將地緣鄰近的高雄與台南地區會員計入,來自高屏地區者占81%,來自屏高南地區者則高達86%;移動距離較遠的雙北地區會員僅占6.5%,中彰投地區會員則占4%。曾購買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演出節目票券的兩廳院售票系統會員,55%為高雄地區會員,45%來自高雄以外地區;若將地緣鄰近的台南與屏東會員計入,來自屏高南地區者占69%;移動距離較遠的雙北地區會員占16%、中彰投地區會員則占7%。
綜合前述地區結構數據,以兩廳院售票系統會員為觀察樣本,整體而言,三個新開幕場館的購票觀眾分別有接近50%至60%為場館所在地區觀眾,南部場館則高度仰賴鄰近地區觀眾。雙北地區觀眾在時間成本及付現成本雙重限制下,仍構成中南部新開幕場館觀眾的相當顯著比例,但也顯示至中部場館的意願似乎高於移動至南部場館。中部地區觀眾往南部場館移動或南部地區觀眾往中部場館移動相對成本較低,也呈現有此動能存在,惟仍待展現更多觀眾開發潛能。新開幕場館依所在地區與場館定位、節目內容,各自發揮不同比重的在地與外地觀眾集客魅力,無論在地觀眾或外地觀眾都對場館營運具有不能忽視的重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