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第一次,曾蘇銘見識到表演藝術的朝生暮死,他眼眶一紅,差點要哭出來,說那種感覺想來:「真的很痛」。然而這樣的經驗多了幾次以後,他慢慢明白,那就是舞台的命運——是曇花,是石火電光——他必須接受舞台的宿命,才能搭起更多的台。曾蘇銘想起劇場前輩大老的經典名句,說道:「千千萬萬的折磨,只為那片刻的迷人。」
約莫是37年前的事了,彼時台灣的電視僅有「老三台」,有一人跑來台視尋找美術指導「曾大師」。對方依循指示,一路來到辦公室,向裡頭問人。只見一個20出頭歲的「孩子」站起回話:「你找曾大師?」他說:「我就是。」
對方好像露出「不要開玩笑」的表情,再三確認要找的是「台視的美術指導曾大師。」兩人一來一往,年輕小夥子最後只差沒掏出工作證來驗明正身——他沒說謊,這人正是曾蘇銘。
所謂大師之稱,是早期電視台一個不成文的規定:許多製作電視台布景的美術設計,多是從電影界過來的,各個資歷匪淺、年紀大,足以讓人尊稱一聲「師」,久了,負責電視美術指導者便一律被冠以某某「大師」之稱。
偏偏,生而逢時,曾蘇銘從藝專畢業,剛退伍就投身傳媒產業(光啟社),沒多久便恰好碰上台視招考美術人員。當年的他結合科班訓練及工作中所吸收的英文術語養成,讓曾蘇銘竟破關斬將,從百餘人中脫穎而出,才23歲便成為電視台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美術指導。「我們電視台的化妝師還建議我戴個假鬍子,不然年紀看起來太小了,不被人信服。所以我過去幾十年的時間,都刻意留著鬍子。」曾蘇銘說。
後來的他也將大半生涯獻予劇場,長年與屏風表演班、綠光劇團、故事工廠、金枝演社等劇團合作,許多賺人淚下的故事,泰半仰賴曾蘇銘所創建的舞台世界,使其情節更加真實。只不過,一位電視台美術如何與劇場結緣?不能不從李國修談起。
起點:屏風表演班門口的熱炒店
曾蘇銘向來著迷於劇場,進入台視沒多久,有位製作人問他有沒有興趣做劇場舞台設計?他聞之大喜,直說好,對方便引介他與屏風表演班的李國修認識。事後回想起來,他與劇場之間的羈絆,那記憶鮮明起點的竟是屏風表演班大門口的熱炒店!「國修老師是很謹慎的人,我最開始跟他談了兩次,他兩次都沒讓我進門,只約在外面的熱炒店。」
第二次見面時,李國修只跟他說一年後有個製作,要改編張大春的《我妹妹》,需要眷村氛圍的舞台,再淡淡地說:「你去找找看吧?」在這個問句裡,半點承諾也不給,雖然如此,曾蘇銘仍舊是卯足全力,跑了幾個眷村舊址。適逢第一波改建潮,昔日眷村泰半拆除,橫豎找不到原景,他心也涼了半截,仍舊不放棄轉往圖書館尋找報紙、刊物,如做論文研究那樣,帶著厚厚的資料,3個月後再度返回屏風表演班——的門口。
「對,國修老師還是沒讓我進去。」說起這件事情,曾蘇銘嘴角仍有笑意。「不過看到那疊資料,大概是被我的誠心打動了。」見著那疊資料,李國修後來總算是開了屏風的門,也開啟曾蘇銘日後無數劇場設計的大門。
曾蘇銘
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曾任臺灣電視公司美術指導。現任游藝空間設計公司美術總監,三立電視台特約美術指導,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擔任過5次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舞台設計,4次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舞台設計,3次音樂金曲獎頒獎典禮舞台設計。並以第34屆金馬獎典禮舞台設計作品,榮獲國際電視媒體設計協會(PromaxBDA)舞台布景設計銅獎。2009獲選入圍WSD(Word Stage Design)世界舞台設計展。2021年獲入選第28屆開羅國際前衛舞台設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