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見,問題學生
(劉璧慈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春OPEN!高中生藝術啟蒙的第一堂課(一) 36歲,2004年加入國立員林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歌仔戲團

再見,問題學生

戲曲音樂工作者陳歆翰的亮相啓蒙

2022年是員林家商70周年,蔚為轟動的是,員林家商歌仔戲團睽違6年、於員林演藝廳帶來《水月.傳說》特別公演。傳奇的不只是一所高職的校慶活動有歌仔戲演出,更為傳奇的是這樣的大型演出在2015年前是固定活動,男主角都是台灣頗有知名度的戲曲音樂工作者陳歆翰——這也是他從「問題學生」到「當家小生」再到「傳藝金曲獎音樂設計獎得主」的重要啟蒙。

問題學生開啟的輝煌紀錄

「我應該是個問題學生,很多老師對我的課業很傷腦筋。」陳歆翰這麼說。

熱愛參與活動的他,常在下課、午休時段黏著時任訓育組長的張珮娣老師聊天。「一屁股坐在她旁邊的位置,或是直接坐到她的座位,然後吃便當。」這個直到上課也不願意離開的問題學生,有個從小養成的興趣——歌仔戲,恰巧與大學曾加入歌仔戲社的張珮娣老師碰出火花,便開始一起看戲、票戲(註)。

直到陳歆翰高二下學期,學校多了筆幾千元的經費,老師就帶著學生在畢業典禮上演出《盜仙草》。這次亮相,讓這群不愛唸書的學生們獲得鼓舞。同年,陳歆翰與張珮娣老師透過教育部補助召集更多同學,由國光歌劇團指導,完成第一次師生公演《桃花女鬥周公》。

有趣的是,當時學校並未成立「社團」,反而「劇團」率先成立,貼出海報,大肆宣傳。直到陳歆翰畢業,由於當時校長的支持,決定從日常培養技藝,才成立歌仔戲社。陳歆翰與歌仔戲社的關係,是在前往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就讀戲曲音樂學系後,每週返回彰化指導學弟妹——這也是他因家庭因素而選擇戲曲音樂,能夠再演戲的機會。

「到戲曲學院後慢慢接觸業界,於是就把業界的概念帶入員林家商歌仔戲團。」從員林家商啟蒙,也回頭啟發員林家商歌仔戲團的運作,而以「大型公演」為標準。「要做就做大的」、「要做就做專業的」是他的信念,包含找劉文亮老師與周以謙老師來演奏、專業梳化團隊、力求自製劇本與音樂設計等,都是職業劇團的規模。

同時,無論社團、或劇團都受到師長的支持與參與。曾為了公演的武行需求,特別增闢武術體保生名額。陳歆翰想起某次公演結束後,某位壯碩的體保生學弟竟然哭了,原因是沒有排練就沒人一起吃便當、聊天。也曾因梳化費用不足,美顏進修班的老師帶學生跟著專業團隊學習,後來老師還以此作為博士論文,意外開啟產學合作。

再見,問題學生
(劉璧慈 攝)

沒落後的再一次告別

可惜的是,無論是社團、還是劇團都已停止營運。

劇團在2016年決定不再公演,陳歆翰笑說是模仿江蕙在2015年封麥,實際原因則跟信念有關——團員陸續工作、結婚生子就較難頻繁練習,演出也更難達到水準。「我為什麼要做打折扣的事情?」他同時也對當年一起搭擋的張珮娣老師笑說:「她演小旦,我就演小生,演了大概12年。有一天,我就跟她說,從20歲演到30歲才突然覺得有點害羞,我們先打住好了。」於是,劇團在最輝煌的時刻喊停。

社團則多撐一陣子,還是面臨到師生雙方的匱乏。歌仔戲需要外聘師資,但民間劇團演員會演,卻不一定能轉化成有系統、有趣的教學。而技藝需要長期培養,當學生有更多外界誘惑,就無法被要求反覆甩水袖、唱同樣唱段這樣無聊的事情,特別是為了短短10分鐘的社團成果發表。後來因為歌仔戲社的衣服都留著,竟轉型為Cosplay社。陳歆翰聽老師這麼說,笑裡的眼神也閃過落寞。

因歌仔戲團╱社而投身歌仔戲的只有陳歆翰;另外,也有成為藝術行政,於唱歌集音樂劇場任職的周子群。但這些曾在員林家商唱歌仔戲的學生們陸續成為忠實戲迷——歌仔戲,繼續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後來的陳歆翰也多以「戲曲音樂工作者」行走業界,要看他主演僅存在員林家商過去公演的影像。但每次遇見員林家商的老師都會聽到一句話:「又要演歌仔戲了嗎?」陳歆翰,始終是員林家商歌仔戲團的當家小生,不管他現在是誰。

採訪那天,走進堆滿衣服、道具的舊社辦,陳歆翰突然拾起一支裝飾過的羽毛,他驚嘆,因為那是2004年演出《盜仙草》時自己做的頭飾,好像特地掉下來見他一面。

再見,那位問題學生;再一次見,這位戲曲音樂工作者。

註:「票戲」指的是戲曲業餘演出。

OT報告

陳歆翰

當代歌仔戲劇場歌仔戲編腔作曲、音樂設計、演員。2023年以「歌仔戲腔調設計研究」取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博士學位。第32屆傳藝金曲獎最佳音樂設計獎得主,並曾入圍廣播金鐘獎主持人獎項。曾參與唐美雲歌仔戲團、春美歌劇團、尚和歌仔戲劇團、《見城》、《船愛》等大型製作。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3/05/16 ~ 07/16
香港artmate-6/5-11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