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點子實驗場 李奧森《切割、破裂、凝聚、碾碎、警察》
2023/7/14~15 19:30
2023/7/15~16 14:30
台北 國家兩廳院實驗劇場
同時跨足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李奧森,某段時間甘願活成徹底的「他者」。
李奧森曾經留學美國、住過中國、待過《破報》、其後又曾流連於恆春,輾轉漫遊,不急著被定錨,他說:「那時候真的蠻快樂的,特別是在恆春的時候,早上戴著安全帽騎車,經過海邊就在沙灘上躺好幾個小時,帽子也沒脫。」
彼時他已自紐約州立大學電影系畢業,副修社會學系的經歷,也使其對社會的關懷始終如一。即便在那些空蕩蕩、無所可做的時刻,過去漫遊的過程依舊使他長出敏銳的觸角,時常能感知社會結構之下的巨大疼痛。
「我好像,很會想像別人的悲傷。」李奧森說,不大確定似的,像是摸索著自己的心,慢慢地說話:「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認識一群朋友,有個人10幾歲就幫父親背下幾千萬的債;有個人的母親自殺,而自己是第一發現者;有個人不斷嘗試吞安眠藥自殺被救起,最後仍舊離開了。在20歲左右的年紀,我就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自然會發現:原來他人的內在這麼複雜。」
目睹他人悲傷湧進,李奧森在沉澱自身過後,慢慢嘗試「做些什麼」。先是與夥伴陳必綺以「鬼丘鬼鏟」的名義發表創作,結合影像設計,不急著去定義自己,且讓己身無可定義的狀態自由探索、移動,輕觸諸多邊界,因此彼時的作品,之於觀眾來說也許更像是不小心打嗑睡以後的一場夢境,恍惚迷離,若有似無,難以被語言定型。而後,李奧森以自己的節奏緩步慢行,推敲出獨屬自己的敘事語言,今年7月即將登場的《切割、破裂、凝聚、碾碎、警察》(以下簡稱《切割》),即是一例。
李奧森
導演、藝術家,活躍於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領域,以暫時性情境為主要手段,讓觀眾進入以行動草稿、裝置、聲響、催眠感語術、複數結構與場景調度共同組成的現場表演系統。李奧森擅長以夢境般的表演方式,建構政治性寓言,曾展於墨西哥黑話機構(Vernacular Institute)、柏林世界文化宮(HKW)、法國電影影像中心(Forum des Images)與大皇宮 (Grand Palais)、丹麥女性主義機構 (Ariel)、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國立臺灣美術館、鳳甲美術館;並參與臺北藝術節、光州雙年展、臺灣雙年展、遊牧影展、柏林行為藝術月。
曾獲洪建全基金會(2021)、澳洲現場藝術節(2020)、亞洲文化協會(2019)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並曾共獲台新視覺藝術獎(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