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馬戲在台灣多半像是一瞬之花,乍現以後,爆出熱烈的掌聲,便不見痕跡,因此觀眾對它的期待,亦經常是炒熱氣氛用的活動。
然而,當馬戲走入劇場,在華麗的旋轉之後、在精采的亮相之前,在各種看似超乎常人能夠做到的能力,待端上劇場以後,值得期待的就不僅只是瞬間的火花,而是將飽含在身體中的能量,以不同的敘事、故事、脈絡更精準地譜出。或許就是這種打破框架的豐富可能,就連編舞大師林懷民也被吸引,而與FOCASA馬戲團(原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合作,接下了馬戲製作《幾米男孩的100次勇敢》的導演……
本次專題特別採訪3位深耕馬戲的年輕世代表演者,談論這一路的感受;同時訪問3位戲劇、舞蹈背景的導演,為我們整理馬戲的奇異,所為何來。
(本文出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本篇文章開放閱覽時間為 2025/04/03 ~ 2025/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