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翊云(郝御翔 攝)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裡的馬戲,超乎一瞬的精采 馬戲演員

藍翊云 剪短頭髮,長出新的身體

馬戲創作經常要求表演者展現自己,包括獨門的技術、能力與創意,然而,所謂的「自己」到底是由誰去定義的?

這個問題,特別是對當代女性馬戲表演者來說,是後知後覺被撿起來的疑問。 面對這個提問,表演者藍翊云以自己求學經驗為例,他說 :「我從10歲開始在戲曲學院唸書,要被分配到什麼領域,通常都是由老師決定的,而女性又經常因為先天的身體特質被分配陰柔的表演範疇,例如,我所擅長的軟骨功、高空特技,也是如此。」

在學習之初,女性必須盡最大的能力展現自己身而為女的姿態——甚至還沒有討論到作為一個「人」,就直接跨度到「女」。必須強調長髮、強調婀娜的身體,還有柔軟的曲線。 正因如此,藍翊云在今年剪了一頭俐落的短髮,便彷彿有另一個身體從他這軀殼中誕生,他說:「女性的意識改變我身體的選擇,使我的創作好像也多了更多空間能夠移動。」

陳思宏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廣告圖片
玩翻戲劇院導覽活動的宣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藍翊云

現為Eye Catching Circus創造焦點團員,近年專注於當代馬戲創作,聚焦女性主義與性別議題,創作理念以過往女性馬戲演員的身體實踐出發,探索非二元意識的多重面向,專長為高空馬戲環、呼拉圈,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目前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

自2016年起,以社群經營、表演者身分參與團隊製作,2022年受柬埔寨法爾藝術學院邀請參與柬埔寨國際馬戲節;2023年受邀Focasa馬戲節及代表臺灣參與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演出;2024參與澳洲阿德雷德藝穗節,亦代表台灣參與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法國巴黎文化奧運臺灣館,同年受邀至捷克國際新馬戲與劇場藝術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