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馬戲

相關文章 23 篇
  • 2020年版《消逝之島》
    戲劇

    身體、敘事與界線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跨界三部曲」的問與答

    對於「跨界」,往往著眼於「跨」這個動作;但,「跨界三部曲」得思考的反倒是「界線」的劃分,除涉及門類劃分,更核心的是自我定位的安置,而這似乎是「馬戲」在台灣有急於驗明正身的渴望。對我而言,「跨界三部曲」開發了馬戲的身體、啟動了馬戲的敘事;但,「物件劇場」、「裝置藝術」、「舞蹈」三者與「馬戲」的距離到底為何?我們是否像畫下一條虛設的界線,然後標榜「現在進行一個跨越的動作」?

    文字|吳岳霖、王勛達
    第337期 / 2021年01月號
  • 企畫特輯 Special

    天使俯瞰人間 傳達繫於未來的寓言 法國遺忘劇團《墜落的天使》

    將於十月底於「2019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演出的《墜落的天使》,是法國馬戲藝術家拉菲爾.柏帖勒帶領其遺忘劇團呈現的舞台作品。透過馬戲、舞蹈和戲劇等元素的交會,並融入悲喜劇的調性、電影感的氛圍,《墜落的天使》邀請觀眾穿越一場瀰漫著詩意、哲思、荒謬、歡樂的旅程。當中不乏對於人類自毀傾向及其危險的反省,以及經由它所激起的內在力量。

    文字|謝淳清、Marina Levitskaya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和Baboo合作的《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帶入奧姆的「一分鐘雕塑」概念。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9:從街頭到劇場,在地馬戲翻出新風貌? 打造平台培育推廣 深化創意連線當代劇場

    隨著許多國外新馬戲製作的來台演出,國人對馬戲雜耍表演形式也有了不同的認識與想像。在這一波預備為台灣馬戲尋求表演藝術正統性、亟待連線當代劇場的開端,幾個南北藝術節的策劃,都試圖納入台灣馬戲向外喊話的能量,提供先前默默練功的雜耍人才浮出水面的平台。另也有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與圓劇團等團隊致力開創台灣的當代馬戲創作,雖仍在摸索階段,但可看出他們朝在地創作目標發展的潛力。

    文字|周伶芝、陳藝堂
    第300期 / 2017年12月號
  • Plan B中的表演者在一場超越現實、違反重力的夢中,暗暗傳遞著充滿玩趣與嘲諷的訊息。
    戲劇

    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啟動! 111劇團Plan B 上班族的超現實替代方案

    即將在臺灣藝術大學展開的表演藝術盛會「大觀國際表演藝術節」,將由法國111劇團帶來的Plan B擔當開幕節目。結合馬戲特技與劇場奇想,Plan B呈現了畫家馬格利特作品中的超現實氛圍,表演者隨著空間變化而調整活動,玩弄著重力概念,也為生活一成不變的上班族帶來充滿療癒感的「B計畫」。

    文字|陳茂康、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
    第299期 / 2017年11月號
  • 《辦公室大爆炸!》實現上班族的奇想,在辦公室化身動作片中的超級英雄。
    戲劇

    《辦公室大爆炸!》 上班族狂想啟動 辦公室裡上演動作爽片

    在一成不變令人窒息的辦公室裡,身為上班族的人們,是否也曾期待或妄想著:或許這一切也會有如賣座強片般驚心動魄、或如超級英雄般歷經生死浩劫、千鈞一髮地步出危及時刻的帥氣場面呢?丹麥帥氣英雄劇團的《辦公室大爆炸!》將上述幻想在舞台上化為現實,身懷絕技的表演者扮演的上班族,化身動作電影英雄,玩得讓你不只喊「哇!」而已。

    文字|陳茂康、高雄春天藝術節
    第292期 / 2017年04月號
  • 馬戲表演工作者陳星合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馬戲表演工作者陳星合 追逐太陽後 更要讓台灣馬戲發光

    大家對他的認識,多是與太陽劇團有關,作為曾站上這閃亮舞台的表演者,他的國際經驗彌足珍貴,但豫劇科班出身,卻自學雜耍成功的他,現在的重點卻不是要重回表演舞台。秉持著當年追逐太陽夢的毅力,他現在致力於打造台灣的馬戲平台,讓更多年輕人有學習馬戲的機會,並建構接軌國際的可能

    文字|李玉玲、許斌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導演龐修表示:「《虛實之境》是一個十字路口,在這裡想像與現實、個性與社會、限制與可能性相互交叉碰撞。」
    焦點專題 Focus

    影像與馬戲 交織觸動人心 幻光馬戲團《虛實之境》

    二○一二年首演的《虛實之境》是影像與馬戲混搭的絕妙結合,探討現代人如何在工業化、機械化、都市化的浪潮中迷失自我,並希冀運用奔放的想像與藝術的魔力,喚醒都會人的赤子之心。猶如劇場版的《全面啟動》,《虛實之境》將單人環、鋼管技巧、柔術、舞輪、晃板、空中飛人、繩索等不著痕跡地融入劇情中,充滿詩意的敘事編排,搭配不斷變化的多媒體場景,帶領觀眾穿梭虛實。

    文字|廖俊逞、Patrick Lazic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一瞬之光》讓馬戲雜技加入「物件劇場」的概念,賦予新的觀看與敘事方式。
    焦點專題 Focus

    日常物件與雜技 交匯時的那點靈光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

    《一瞬之光》讓馬戲雜技加入「物件劇場」的概念,賦予新的觀看與敘事方式。排練過程中,導演要求雜技演員「深藏不露」,從零開始,將隨手可得的生活道具,玩出身體與物件組合的各種可能性,像是從物的造型外觀、材料特質和功能符號去思考,或關注物的脈絡,或延伸物的想像,或改變物的定義,從而發現,人因生活型態的需求而發明物件,還是物件的出現改變我們的生活樣貌?

    文字|陶維均、臺北藝術節
    第285期 / 2016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嬉遊新馬戲 NEW CIRCUS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李奧先生幻想曲》,巧妙結合馬戲、舞蹈與多媒體科技,營造了一個超現實場景。
    戲劇

    精心安排 邀觀眾投入的精采「騙局」 《李奧先生幻想曲》 顛倒世界的奇幻冒險

    創作、首演於二○一一年的愛丁堡藝穗節,並獲得多個重要獎項的《李奧先生幻想曲》,讓觀眾親眼看見,地心引力消失後,世界會有什麼變化?透過現場演出和錄像投影的完美互動,測試我們對真實的認知,是一場需要觀眾投注想像力才能完成的演出。

    文字|廖俊逞、Andy Phillipson
    第254期 / 2014年02月號
  • 「馬戲」的藝術家主要是以圓的概念發展身體動能和美學。圖為2006年兩廳院廣場藝術節「魔幻新馬戲」演出。
    特別企畫 Feature

    圓形空間裡的不斷循環 心靈與驅動力的實驗 當代馬戲的歷史與發展

    中文翻譯成「馬戲」的circus,其實來自拉丁文,意思是circle,指的便是作為馬戲表演的圓形空間及其雜技動作的不斷循環。所以,新馬戲創作者在尋找新出路和藝術性時,多是回歸字源意義,重新思考馬戲和身體的定義。大體來說,新馬戲的美學發展有幾個主要方向:回歸馬戲本質並賦予當代意義、深入探究專一的雜耍身體及其本質、尋找馬戲的文本、跨域混種開創新的藝術性、身體動能的解譯轉化為行為或裝置藝術。

    文字|周伶芝、林韶安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太陽劇團的服裝設計展現出五顏六色的叢林奇觀。圖為該團2011年訪台演出《魔幻森林》。
    特別企畫 Feature

    擺盪於奇觀與日常之間 從上個世紀到今日的馬戲身體觀

    傳統馬戲帶給人們的印象,往往充滿著異國情調:來自遠方的珍奇異獸、五彩繽紛裝飾繁複的服裝、身體技能超越日常的表演者為觀眾打造了一個奇觀的欣賞經驗。但今日的馬戲表演者對此提出質疑,在他們的表演中,甚至刻意暴露肉身的缺陷,或是大量使用科技輔助,消減了令人咋舌的高難度肢體,表演更貼近日常生活。

    文字|耿一偉、林韶安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法國萌荷舞團的《拉摩的異想世界》,以多媒體演繹傳統馬戲表演程式的舞蹈劇場手法令台灣觀眾驚豔。
    特別企畫 Feature

    顛覆寫實打造藝術質地 當馬戲遇到現代劇場

    攤開劇場史一路看下來,馬戲與現代劇場可謂關係匪淺:從俄國劇場大師梅耶荷德以馬戲來顛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寫實主義,到近代彼得.布魯克、莫虛金等把屬於「粗俗劇場」的馬戲用在自己的戲劇中,近期更有許多音樂劇讓馬戲表演者入戲演出;而馬戲界也延攬戲劇舞蹈人參與製作,讓馬戲表演故事化,更添馬戲演出的藝術質地。

    文字|耿一偉、劉振祥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太陽劇團實在地改變世人對馬戲的觀感,並創造超級龐大、影響力十足的馬戲景觀。
    特別企畫 Feature

    加拿大新馬戲代表團體介紹 翻飛身影 打造馬戲新世紀

    作為新馬戲重鎮的加拿大,從太陽劇團創始迄今,可說是遍地開花,馬戲表演團隊創新不斷。除了大家熟知的太陽劇團,本文也介紹了曾來過台灣的一手七指馬戲團、在國際間亦享有盛名的艾羅瓦茲馬戲團,與新生代團隊極限劇團。透過各團的製作與特色介紹,我們可以看到加拿大新馬戲的多元風景,是如何地令世人目不暇給!

    文字|周伶芝、林韶安
    第247期 / 2013年07月號
  • 場中,翹翹版和跳板演出跳躍線活潑,在人跳躍上去後,另有人移動翹翹版位置,數度造成觀眾驚呼效果。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馬戲學校畢業演出 技藝精湛趣味多樣

    集合前國立歐迪翁劇院總監、導演兼燈光設計拉佛東和藝術指導杜瑞及編舞家卡洛塔,為法國香檳區「馬戲藝術高等學校」畢業生設計一場七十分鐘的馬戲舞蹈戲劇表演「第二十場首演」,在巴黎維特公園演出,混合馬戲、舞蹈、音樂、戲劇等表演元素,年輕男女表演者年紀自二十至二十七歲,在戲劇燈光場景氣氛下,展現令人屏息的技巧。

    文字|羅苑韶、Philippe Cibille
    第195期 / 2009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視窗 News

    【台灣】表演藝術聯盟「劇場A to A+」文化論壇九月上場

    在 體驗經濟時代,想要成為優秀的劇場經營者大不易,該如何與觀眾有更多共鳴,取得令人稱羨的票房金鑰更是一大學問。繼二○○五年談創作斷層問題、二○○六年 市場行銷問題後,表演藝術聯盟於九月份將舉辦五場文化論壇,延續前兩年的議題,集結藝文界大師共同深入探討國內表演藝術場地及其管理機制問題。 「劇 場A to A+」文化論壇,今年邀集平衍、劉叔康、于國華、王文儀、溫慧玟等資深藝術行政工作者,主持論壇講座,以「通路」為主軸,提出問題並加以剖析現況。從「國 外劇場經驗」回過頭檢視「國內表演場地現況」;再從「國內表演場地經營處境」出發,談到「國內表演場地的卓越策略」,最後提出「我心目中的A+劇場」作 結。講座於九月份每周六下午二點於台北誠品敦南店B2視聽室舉行,活動網址www.paap.org.tw/2007forum/index.html或 電洽02-27007759。(林宜嫈) 咖啡館的舞台風景「林宜毓舞台設計展」九月開幕 劇 場設計師林宜毓邀請您喝咖啡、聊天、看舞台設計展。「此情此景─林宜毓舞台設計展」將在「咖啡黑自家烘豆」展出,九月一日開幕,展覽為期一個月。美國佛羅 里達州立大學碩士、國立戲曲學院劇場藝術學系講師的林宜毓,多年來致力於舞台視覺美學,融合東西方戲劇經驗,投入台灣劇場工作也有十幾年,曾用傳統戲曲設 計手法妝點西洋名劇的舞台,如《特洛依的謬思》、《仲夏夜之夢》。也曾與河洛歌子戲團合作《良弓吟》、《梁皇寶懺》等古裝大戲。這次展出的舞台設計以充滿 東方禪意的「空」為主題,將現代流行的極簡風放入傳統戲曲裡,如此簡單卻能輔助觀眾更聚焦在台前演員的一舉一動與情節發展。簡言之,就是林宜毓想貫徹的 「不搶戲」原則,將舞台看作虛實相生空間。「跨行」服裝設計的他,也將在這次展出呈現作品。活動網址www.wretch.cc/blog /cafenoir915article_id=15301279。(賴映潔) 第三屆音樂人才庫 打造古典音樂星光幫 國 立台灣交響樂團主辦的「第三屆音樂人才庫培訓計畫」日前獲選名單出爐。該計畫主要透過出國補助及舉辦大師班,幫助台灣學子走上國際舞台。今年活動報名人數 近兩百名,

    文字|耿一偉、本刊編輯部
    第177期 / 2007年09月號
  • 馴獸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分鐘讓你成為馬戲達人!! 遊玩馬戲團 看熱鬧也看門道

    文字|盧雅莉、周倩漪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莫斯科大馬戲團紅黃相間的俄羅斯風帳篷
    特別企畫 Feature

    雄獅、飛車、天行者、與海盜的奇幻把戲 十月瘋馬戲,全台一起來!

    文字|楊欣寧
    第166期 / 2006年10月號
  • 那個夏天,我花盡力氣學習做一名演員,我沒有演技,我擁有的只是面對人生的膽量。
    專欄 Columns

    那年夏天我也是喜劇演員

    那個夏天,我花盡力氣學習做一名演員,還不知道自己具有更多別的天分。我其實並不合適做演員,但我當時卻只對演戲這件事有興趣,我很羨慕一些很會用身體創作的同學,我偷偷地學他們,並苦苦地折磨自己進入戲劇的核心問題,我沒有演技,我擁有的只是面對人生的膽量。

    文字|陳玉慧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人人心裡都有一個馬戲團

    「你要去哪裡?」 「我不知道,馬帶我去哪裡,我就去哪裡。」──唐吉訶德

    文字|陳玉慧
    第138期 / 2004年06月號
12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