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el Harlan
-
倫敦
愛爾蘭劇作家麥佛森 挑戰改編契訶夫《凡尼亞舅舅》
多年前以作品《堰》聲名大噪、征服倫敦西區的愛爾蘭劇作家康納.麥佛森,二○一七年更以美國創作歌手鮑伯.狄倫的歌曲入戲,織就《來自北邊國境的女孩》,才華頗受肯定。一月他改編契訶夫《凡尼亞舅舅》上演,他將原劇設定的一八九○年代往後移至廿世紀,麥佛森認為,這才能突顯俄羅斯在一九○五與隨後的一九一七年社會巨變裡的風起雲湧。
-
倫敦
走出國會重返劇場 葛蘭達.傑克森以《李爾王》獲獎
曾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後來擔任國會議員長達廿多年的英國資深女演員葛蘭達.傑克森,在二○一七年末以女身扮演的「李爾王」一角獲頒倫敦晚報劇場獎最佳女演員獎,她在這齣老維克劇院劇場的製作中,將男女性別融為一體,並專注在李爾角色心境的轉變,特殊的嗓音及狂暴的演繹能力和舞台專注力,使她詮釋的國王成為劇評筆下最具磅礡之姿的李爾。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阿爾美達劇院「希臘戲劇節」 引人思辨「抉擇」與「正義」
繼荷蘭導演凡.霍夫執導的《安蒂岡妮》之後,阿爾美達劇院也接著推出「希臘戲劇節」,一連演出《奧瑞斯提亞》、《酒神的女信徒》及《米蒂亞》三齣希臘悲劇,讓倫敦變得「很希臘」!首齣作品《奧瑞斯提亞》是個因選擇而遭逢厄運的故事,一再搬演,不僅展現了人與命運的衝突,也提示了許多必須反覆思考辯證的問題,引發觀眾對哲學問題的重新詰問。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大選將至 劇場發聲談政治
五月的英國將舉行全國大選,向來熱中評論政治社會議題的英國劇場,也應景推出相關戲碼。如皇家宮廷劇院在去年底推出的《希望》,真實地傳達在財政緊縮政策下,地方政府所面臨的掙扎與困境;丹瑪倉庫劇院則將從四月下旬推出《投票》一劇,場景設定在大選投票日當天虛擬的一處倫敦投票所。劇場作為思想和溝通的管道,藉此也成為引發觀眾思索投票選擇的場域。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擔任老維克總監十年慶 凱文.史貝西演繹《丹諾自述》
自二○○四年起擔任老維克劇團藝術總監的凱文.史貝西,即將在二○一五年卸任,由他獨挑大梁的《丹諾自述》,票券一開賣就秒殺。採用美國劇作家大衛.林投的劇本,由主角丹諾的獨白貫串全場,回顧他的一生。在硬底子的凱文.史貝西的演繹下,巧妙與觀眾互動演出,令人拍案叫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全球舞台超級戰區倫敦劇場全攻略 THEATRE SCENE IN LONDON
去年在倫敦登場的奧運盛事,全球矚目的焦點除了競技場上的賽事外,還有讓人驚嘆連連的開幕大秀。 這場以不到京奧三分之一的經費,巧妙結合各種戲劇元素,展示英倫文化特色的演出,導演丹尼.鮑伊,即是出身皇家宮廷劇院。 丹尼.鮑伊說,在有著悠久和輝煌戲劇歷史的英國,劇場,對所有從事表演台前幕後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最佳的訓練途徑。 早在十六世紀,倫敦就已出現專業劇場, 而長期上演莎士比亞劇作的環球劇場,更是舉世聞名。 長達數百年的發展,今日的倫敦劇場分工精細的產業規模,從演出製作、行銷管理、媒體評論、學術研究到文化政策,環環相扣,形成健全的表演藝術生態。 例如,今年十月剛過五十歲生日的英國國家劇院,無論是經營、策展、美學高度、產業連結度和趨勢性,都可作為世界上任何一間國家劇院的典範,也是廿世紀中至今深深影響英國劇場發展走向的劇院。 此外,以劇作家為重心的皇家宮廷劇院,輸入國外表演藝術的巴比肯中心,歷史悠久的老維克劇院,年輕活力的楊維克劇院,以及西區上演音樂劇的商業劇院等,在倫敦劇院地圖上,多元發展、各自精采。 不同於其他歐陸劇場現象的是,莎劇作為英國劇場的傳統,至今英國劇作家仍享有高於導演的地位。在倫敦劇壇能夠大放異彩的導演,幾乎都具備賦予經典文本當代風貌的詮釋能力。 除了國內觀眾熟知的合拍劇團導演賽門.麥克伯尼、即將於明年台灣國際藝術節三度訪台的迪克蘭.唐納倫之外,本刊特別為讀者引薦六位倫敦劇壇的超級巨星,從他們的作品介紹解析中,一探倫敦當代劇場的新風貌。
-
倫敦
奧立佛獎提名揭曉 音樂劇《小魔女瑪蒂達》受矚目
倫敦劇壇的重要獎項「奧立佛獎」日前揭曉入圍名單,音樂劇《小魔女瑪蒂達》獲得包括最佳男女主角、最佳配角及最佳新音樂劇等十項提名令人矚目。而一同入圍音樂劇類新製作則多是改編自著名電影或動畫,也令劇評人擔憂原創製作欠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