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爾蘭劇作家康納.麥佛森(Manuel Harlan 攝)
倫敦

愛爾蘭劇作家麥佛森 挑戰改編契訶夫《凡尼亞舅舅》

多年前以作品《堰》聲名大噪、征服倫敦西區的愛爾蘭劇作家康納.麥佛森,二○一七年更以美國創作歌手鮑伯.狄倫的歌曲入戲,織就《來自北邊國境的女孩》,才華頗受肯定。一月他改編契訶夫《凡尼亞舅舅》上演,他將原劇設定的一八九○年代往後移至廿世紀,麥佛森認為,這才能突顯俄羅斯在一九○五與隨後的一九一七年社會巨變裡的風起雲湧。

多年前以作品《堰》聲名大噪、征服倫敦西區的愛爾蘭劇作家康納.麥佛森,二○一七年更以美國創作歌手鮑伯.狄倫的歌曲入戲,織就《來自北邊國境的女孩》,才華頗受肯定。一月他改編契訶夫《凡尼亞舅舅》上演,他將原劇設定的一八九○年代往後移至廿世紀,麥佛森認為,這才能突顯俄羅斯在一九○五與隨後的一九一七年社會巨變裡的風起雲湧。

以美國創作歌手鮑伯.狄倫(Bob Dylan)的作曲作為主要元素,寫成《來自北邊國境的女孩》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的愛爾蘭劇作家康納.麥佛森(Conor McPherson),最近改編了契訶夫(Anton Checkov)的劇作《凡尼亞舅舅》Uncle Vanya,於上月中在倫敦哈洛.品特劇院(Harold Pinter Theatre)首演。

廿多歲一劇爆紅  挑戰狄倫歌曲入戲

麥佛森住在都柏林,廿多歲時以作品《堰》The Weir聲名大噪。該作品描述一群終日泡在酒吧、彼此交換鬼故事的人們,於一九九七年在倫敦皇家宮廷劇院(Royal Court Theatre)上演,並轉戰至倫敦西區劇院。這個作品讓麥佛森獲得該年度奧立佛最佳新劇作獎。麥佛森說:「我廿五歲寫《堰》的時候,壓根沒想過自己能寫什麼熱門作品,那個時候的我就是跟幾個朋友在小劇場演出,能在倫敦某酒吧樓上的布什劇院(Bush Theatre)上演幾齣戲,我就覺得是『成功』了;有幾十個人在看我的戲耶,真是太棒了。」結果,他寫成的《堰》被當時皇家宮廷劇院的藝術總監伊恩.里克森(Ian Rickson)看中。里克森導演了《堰》在自家舞台上演,三週後,他打電話告訴麥佛森:「我們這齣戲要延長檔期,然後我們要搬到大一點的舞台,再延長,然後呢我們得再找新的演員,因為原班人馬要把戲搬去美國演了。」就這樣,這齣戲逐漸有了自己的生命,它在大使館劇院(the Ambassadors)演了八週,然後在約克公爵劇院(Duke of York’s Theatre)持續演出兩年。

二○一三年,麥佛森突然接到狄倫經紀人的電話,問是否他對使用狄倫的音樂製作劇場演出有興趣,沒在第一時間給對方肯定答覆的麥佛森,最後在二○一七年於倫敦老維克劇院(Old Vic Theatre)推出穿插了廿首狄倫作品的劇作《來自北邊國境的女孩》。麥佛森十幾歲時曾參與樂團演奏,至今仍熱中彈吉他。他與此製作的音樂總監西蒙.黑爾(Simon Hale)仔細聆聽每首曲子的和弦結構,與演員共同尋找曲作中尚未被狄倫的聲音清楚定義的旋律線,逐漸雕刻發展出適合每個演員與其角色的聲線。

這整個經歷使麥佛森對音樂在劇場裡扮演的角色充滿興趣:「戲劇演出裡總是有音樂,這感覺再自然不過,但音樂可能被鎖進某種劇場型態,例如音樂劇;當我們想到音樂劇時,我們就想到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因此,音樂好像總是和一般戲劇演出(非音樂劇)有些距離。但假使我們換個思考方式,例如,在《凡尼亞舅舅》裡,你說不定可以聽到一首流行歌曲,像是『外國人合唱團』(Foreigner)的曲子,你一聽會覺得很對味,然後觀眾也很喜歡你在作品裡放那首歌。」

改編契訶夫經典  施加「時間壓力」

雖然用「外國人合唱團」的曲子來改編《凡尼亞舅舅》聽起來很棒,不過這並不是這齣上月開演的作品所採用的創作方式。曾經執導麥佛森《堰》的里克森問他對改編經典劇本是否感興趣,同時告訴他,知名英國電視電影演員托比.瓊斯(Toby Jones)將飾演凡尼亞(Vanya),而曾參與《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 的理查.阿米提奇(Richard Armitage)將飾演醫生阿斯特羅夫(Astrov)。麥佛森毫不考慮就答應了。

這個版本的《凡尼亞舅舅》並非一徹底重新想像(re-imagining)的改編作品,角色仍如幽靈一般,就像在麥佛森其他作品裡的許多角色那樣,而此改編版本仍將背景設定於俄羅斯。時間設定也僅將原本設定的一八九○年代往後移至廿世紀。不過,麥佛森認為,這麼做有其重要性,因為這才能突顯俄羅斯在一九○五與隨後的一九一七年社會巨變裡的風起雲湧——劇中角色將被歷史風暴席捲而去,但他們對此一無所知。麥佛森說:「從某方面來說,我希望對整個過程施加一些時間壓力,感覺一切都將結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我想要透過這個時間壓力來增強戲劇張力。」廿多年前麥佛森與里克森用《堰》驚豔了當時的英國觀眾,今年他們再度聯手,在《凡尼亞舅舅》裡抽絲剝繭,給倫敦人們帶來一個不同角度的經典。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